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财经类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大多照搬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简单罗列经管课程,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缺少核心竞争力和动手能力。为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应构建差异化、特色化、高度融合的、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强调跨专业综合实验和设计开发型、项目型实验,启发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教学体系 财经特色 跨专业综合 设计开发型 项目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随着国外IT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向我国的转移,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纵观我国计算机高等教育近十多年的发展,开办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从一百多所增加到七百多所,在校学生总数高达近50万人,占全国理工科在校学生总数的1/6左右,成为我国高校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专业。尽管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但是从2003年以来,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面对如此尴尬局面,应该重新审视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定位。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近几年新上的计算机专业,大多数都在照搬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暂且不说教学条件、师资水平不能具备,就是培养的学生,走向市场时也根本无法与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竞争。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构新的模式,以其進行差异化竞争,重构核心竞争力。计算机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其高速发展使得我们难以用4年有限时间内的课程涵盖所有内容。这就要求各类不同性质高等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要有所侧重,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为切入口,依据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的综合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二是许多财经类高校为了突出学校的财经类特色,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简单的罗列了许多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课程,缺少有机的融合。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企业资源规划的应用集成,这种课程的简单叠加无法提升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财经领域的开发能力,在实践中还是无法具备财经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目前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只是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传承的是创造的成果而不是创造的过程,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少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二、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应构建差异化、特色化、高度融合的、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以差异化、特色化的培养模式为指导原则,要求从三个层次进行构建:一是财经类院校与普通工科院校的差异化;二是各个财经类院校之间的差异化;三是财经类院校内部各计算机相关专业方向的差异和分工。财经类院校与普通工科院校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财经特色上,旨在构建以经济、金融、管理、会计等为应用领域的计算机实验课程体系。财经类院校之间的差异化体现在依据本校的学科优势和师资条件选择特色领域的重点和先后发展次序上。财经院校内部各计算机相关专业方向的差异化,应在本校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方向本身的特色和基础,选择不同的财经应用领域为切入口,发展特色,合理化分工与合作。
其次,要构建高度融合的实验教学体系。面向单独课程的实验以及这些实验的简单叠加,或者是与经管理论课的简单叠加,都无法使学生获得综合应用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应以不同的应用领域为培养目标,把涉及到的各门课程按统一的培养目标组织起来,这些课程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知识层次,构成了学生的知识架构,因而面向应用领域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能反映学生的特色能力,且易于形成体验和仿真环境,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要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必须转变以验证为基础的实验设计,强调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创新性。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企业资源规划的应用集成,面向单独课程的实验难以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环境,已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体系的设计需具备提供仿真企业真实环境的功能,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组织实验教学,这种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发挥群体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思路
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应依托学校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整体学科优势,围绕"差异化、特色化,高度融合,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培养目标,坚持在实验教学中体现三个层次的差异化,体现特色学科与计算机实验的高度融合,重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思想为出发点,构建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差异化、特色化,高度融合”要求实验体系设计的重点应在"跨专业综合"实验设计上,以此为依托选择校内项目和校外实习;“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要求实验体系设计的重点应在应用分析型实验、设计开发型实验、情景仿真型实验,以及科研、竞赛、项目和实习方面。
四、实证分析
跨专业综合实验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财经类特色课程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综合进行建设,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培养目标出发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和技能的实现。依据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科优势,划分经济与管理两个不同的切入点,与信息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相结合。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两个专业与管理课程结合比较紧密,尤其突出与会计学科这门优势学科的结合。为了体现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将计算机专业与经济课程相结合,尤其突出与金融学科这门优势学科的结合。
在二级学科实验平台的实验以设计开发型和实际项目型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计算机与财经的知识背景及相关项目开发经验,能够根据实际项目动态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形成财经类高等院校独特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组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2]张炜.高等教育创新的范式与管理:集成创新.中国软科学,2004.2.
[3]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科学,2005.1.
[4]黄卫东.经管专业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教学体系 财经特色 跨专业综合 设计开发型 项目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随着国外IT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向我国的转移,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纵观我国计算机高等教育近十多年的发展,开办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从一百多所增加到七百多所,在校学生总数高达近50万人,占全国理工科在校学生总数的1/6左右,成为我国高校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专业。尽管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但是从2003年以来,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面对如此尴尬局面,应该重新审视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定位。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近几年新上的计算机专业,大多数都在照搬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暂且不说教学条件、师资水平不能具备,就是培养的学生,走向市场时也根本无法与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竞争。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构新的模式,以其進行差异化竞争,重构核心竞争力。计算机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其高速发展使得我们难以用4年有限时间内的课程涵盖所有内容。这就要求各类不同性质高等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要有所侧重,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为切入口,依据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的综合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二是许多财经类高校为了突出学校的财经类特色,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简单的罗列了许多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课程,缺少有机的融合。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企业资源规划的应用集成,这种课程的简单叠加无法提升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财经领域的开发能力,在实践中还是无法具备财经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目前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只是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传承的是创造的成果而不是创造的过程,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少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二、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应构建差异化、特色化、高度融合的、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以差异化、特色化的培养模式为指导原则,要求从三个层次进行构建:一是财经类院校与普通工科院校的差异化;二是各个财经类院校之间的差异化;三是财经类院校内部各计算机相关专业方向的差异和分工。财经类院校与普通工科院校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财经特色上,旨在构建以经济、金融、管理、会计等为应用领域的计算机实验课程体系。财经类院校之间的差异化体现在依据本校的学科优势和师资条件选择特色领域的重点和先后发展次序上。财经院校内部各计算机相关专业方向的差异化,应在本校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方向本身的特色和基础,选择不同的财经应用领域为切入口,发展特色,合理化分工与合作。
其次,要构建高度融合的实验教学体系。面向单独课程的实验以及这些实验的简单叠加,或者是与经管理论课的简单叠加,都无法使学生获得综合应用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应以不同的应用领域为培养目标,把涉及到的各门课程按统一的培养目标组织起来,这些课程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知识层次,构成了学生的知识架构,因而面向应用领域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能反映学生的特色能力,且易于形成体验和仿真环境,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要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必须转变以验证为基础的实验设计,强调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创新性。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企业资源规划的应用集成,面向单独课程的实验难以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环境,已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体系的设计需具备提供仿真企业真实环境的功能,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组织实验教学,这种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发挥群体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思路
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应依托学校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整体学科优势,围绕"差异化、特色化,高度融合,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培养目标,坚持在实验教学中体现三个层次的差异化,体现特色学科与计算机实验的高度融合,重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思想为出发点,构建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差异化、特色化,高度融合”要求实验体系设计的重点应在"跨专业综合"实验设计上,以此为依托选择校内项目和校外实习;“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要求实验体系设计的重点应在应用分析型实验、设计开发型实验、情景仿真型实验,以及科研、竞赛、项目和实习方面。
四、实证分析
跨专业综合实验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财经类特色课程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综合进行建设,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培养目标出发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和技能的实现。依据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科优势,划分经济与管理两个不同的切入点,与信息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相结合。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两个专业与管理课程结合比较紧密,尤其突出与会计学科这门优势学科的结合。为了体现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将计算机专业与经济课程相结合,尤其突出与金融学科这门优势学科的结合。
在二级学科实验平台的实验以设计开发型和实际项目型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计算机与财经的知识背景及相关项目开发经验,能够根据实际项目动态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形成财经类高等院校独特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组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2]张炜.高等教育创新的范式与管理:集成创新.中国软科学,2004.2.
[3]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科学,2005.1.
[4]黄卫东.经管专业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