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遵义)
Ye Yushan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Significant History Theme
by Wenwen
2006年11月25日,初冬时节,银杏满院,一群白鹭正好飘逸地飞过面前,本刊记者走进了叶毓山的工作室,对这位执著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著名雕塑家进行了一次访谈。
记:在这类题材的创作方面,您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代表,比如《歌乐山烈士群雕》、《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作品,以您的经验能否介绍一下如何处理这类题材的创作?
叶:文艺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呈现出来丰富的多样性,每个艺术家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悟性。当今艺术的多元化趋向,给了艺术家很大的空间,个性化的表现得到充分的发展。艺术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精神追求,艺术家们不希望重复,因此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追求标新立异,展现他个人的创造性,这是正常的,这是文艺繁荣的表现。
在这样一个艺术大发展的今天,如何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的确是一种挑战。我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历史阶段,有切身经历、经验、修养以及自我感受,时代给我烙下了烙印,艺术的责任给了我使命。在这种情况下,我做了一些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成都军区委托我做一组“长征”雕塑放置于北京国防大学,正好,成了我的作品回顾,包括思想感受以及艺术构思表现。我认为“长征精神”正是一种胜利精神的表现,“长征”给人们留下的正是这种人类伟大的革命精神,因为它包含了苦难与乐观、失败与胜利、死亡与生存等诸种辨证关系。
记:也就是说不仅在技术层面您能胜任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而且这类题材能引起您心灵、情感的呼应,这是很关键的。
叶:对。举个例子,当年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看了《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讲了三句话:“祝贺您雕塑家,纪念碑很成功。让我联想很多,看了想掉眼泪。我代表全军感谢您。”我认为这是对雕塑家最大的鼓励和荣誉。
今天艺术在发展,作者用一些寓意性的或象征性的手法,也不应排斥。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对雕塑家来说是个广阔的天地。难就难在对历史的认识、对事件的感受,作者要有感而发。正是这座重大历史题材的纪念碑,它表现和祭奠着当年红军湘江战役三万人付出生命的悲壮历史,我是载着沉重而震撼的心在进行创作,一丝一毫不敢马虎,前后历时三个年头才将它做完。
记:那您也期望观众在感受到作品精神的时候接受一种教育吗?
叶:我觉得是应该的。这是雕塑家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要让观众觉得你的作品不单好看,还能领悟到一点什么。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就是还原出一段历史记忆,要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本质和精神。当然过去一个时期把艺术作品极端化了,艺术就是政治,政治就是艺术,这束缚了艺术家,也贬低了艺术。艺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提高人们的情趣,同时也升华人们的精神。当然艺术家表现的角度、程度不同,但现在可以肯定,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如果达不到这个效果,也就失掉了这次文化部请我们在北京开会的意义了。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是众多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部分,它不能概括当代美术的全貌,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记:几十年前您做“红色题材”雕塑,现在还在坚持,但现在的社会语境与几十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比如以前大家对这类题材是狂热崇拜,而现在则趋于冷静,甚至有人会因它的政治色彩而产生反感。这些变化会不会影响您的创作心态?
叶:应该是有一些影响,这不是坏事。社会心理的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对过去一个时期的一种批判和审美日趋成熟的一种反应。一件艺术作品应该让更多的人喜欢,作品表现不装腔作势,不强加于人,因为它是艺术品,不是政治更不等于政治,这就涉及到雕塑家怎么表现、怎么传达的问题。要有美感,要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对此的反应是客观的,1990年我为贵州遵义创作的雕塑《女红军卫生员》,讲述的是当年红军经过遵义,一位红军卫生员受了伤,留下来为老百姓治病,后来不幸遇害。此像建立后当地百姓特别喜欢,非常怀念女红军,称为“红军菩萨”,逢年过节都为其披红挂彩,香火不断,场面十分感人,这是创作这尊雕塑时没有想到的。
Ye Yushan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Significant History Theme
by Wenwen
2006年11月25日,初冬时节,银杏满院,一群白鹭正好飘逸地飞过面前,本刊记者走进了叶毓山的工作室,对这位执著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著名雕塑家进行了一次访谈。
记:在这类题材的创作方面,您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代表,比如《歌乐山烈士群雕》、《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作品,以您的经验能否介绍一下如何处理这类题材的创作?
叶:文艺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呈现出来丰富的多样性,每个艺术家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悟性。当今艺术的多元化趋向,给了艺术家很大的空间,个性化的表现得到充分的发展。艺术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精神追求,艺术家们不希望重复,因此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追求标新立异,展现他个人的创造性,这是正常的,这是文艺繁荣的表现。
在这样一个艺术大发展的今天,如何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的确是一种挑战。我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历史阶段,有切身经历、经验、修养以及自我感受,时代给我烙下了烙印,艺术的责任给了我使命。在这种情况下,我做了一些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成都军区委托我做一组“长征”雕塑放置于北京国防大学,正好,成了我的作品回顾,包括思想感受以及艺术构思表现。我认为“长征精神”正是一种胜利精神的表现,“长征”给人们留下的正是这种人类伟大的革命精神,因为它包含了苦难与乐观、失败与胜利、死亡与生存等诸种辨证关系。
记:也就是说不仅在技术层面您能胜任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而且这类题材能引起您心灵、情感的呼应,这是很关键的。
叶:对。举个例子,当年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看了《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讲了三句话:“祝贺您雕塑家,纪念碑很成功。让我联想很多,看了想掉眼泪。我代表全军感谢您。”我认为这是对雕塑家最大的鼓励和荣誉。
今天艺术在发展,作者用一些寓意性的或象征性的手法,也不应排斥。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对雕塑家来说是个广阔的天地。难就难在对历史的认识、对事件的感受,作者要有感而发。正是这座重大历史题材的纪念碑,它表现和祭奠着当年红军湘江战役三万人付出生命的悲壮历史,我是载着沉重而震撼的心在进行创作,一丝一毫不敢马虎,前后历时三个年头才将它做完。
记:那您也期望观众在感受到作品精神的时候接受一种教育吗?
叶:我觉得是应该的。这是雕塑家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要让观众觉得你的作品不单好看,还能领悟到一点什么。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就是还原出一段历史记忆,要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本质和精神。当然过去一个时期把艺术作品极端化了,艺术就是政治,政治就是艺术,这束缚了艺术家,也贬低了艺术。艺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提高人们的情趣,同时也升华人们的精神。当然艺术家表现的角度、程度不同,但现在可以肯定,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如果达不到这个效果,也就失掉了这次文化部请我们在北京开会的意义了。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是众多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部分,它不能概括当代美术的全貌,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记:几十年前您做“红色题材”雕塑,现在还在坚持,但现在的社会语境与几十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比如以前大家对这类题材是狂热崇拜,而现在则趋于冷静,甚至有人会因它的政治色彩而产生反感。这些变化会不会影响您的创作心态?
叶:应该是有一些影响,这不是坏事。社会心理的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对过去一个时期的一种批判和审美日趋成熟的一种反应。一件艺术作品应该让更多的人喜欢,作品表现不装腔作势,不强加于人,因为它是艺术品,不是政治更不等于政治,这就涉及到雕塑家怎么表现、怎么传达的问题。要有美感,要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对此的反应是客观的,1990年我为贵州遵义创作的雕塑《女红军卫生员》,讲述的是当年红军经过遵义,一位红军卫生员受了伤,留下来为老百姓治病,后来不幸遇害。此像建立后当地百姓特别喜欢,非常怀念女红军,称为“红军菩萨”,逢年过节都为其披红挂彩,香火不断,场面十分感人,这是创作这尊雕塑时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