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工具”齐飞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cs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又说,“教是为不不教”。前一句话突出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后一句话突出的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学中,两者都不可偏废,但不同的课文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斑羚飞渡》,就可以侧重于人文教育。
  一、熟读课文,把握情节
  《斑羚飞渡》是一篇小说,讲述的是斑羚群在后有猎人、前是悬崖的绝境中,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摆脱绝境的故事。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位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为了让学生认识斑羚的精神,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明确文章的基本结构与内容。全文共17个自然段,分四个部分:1至4段为第一部分,写一群斑羚被狩猎队逼到伤心崖上,身陷绝境;5至8段写母斑羚茫然走向彩虹启示了镰刀头羊,在它的指挥下,斑羚群准备飞渡;9至15段是惊险而又神奇的飞渡过程;16至17段写镰刀头羊从容走向死亡。
  综合起来看,文章展示的是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神奇智慧,故事本身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是进行人文教育的绝好文本。
  二、剖析细节,冲撞心灵
  表面上看,作者写的是斑羚,实际上,作者是在赞颂一种精神,一种令人类思索或者值得人类借鉴、发扬的精神。因此,教学中,教师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临难之际从容镇定、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三处细节发现斑羚群的精神。
  一是老年斑羚的从容赴死。斑羚群迅速分组,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当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的那拨少时,镰刀头羊自觉地走到老年斑羚的行列中,几只中年公斑羚“也自动地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在剖析此处时,学生们有这样一种感受:分组的过程中没有要求、强迫,也没有讨价还价,可见斑羚团体意识强烈,它们把牺牲看作天经地义的事,而不是荣耀。
  二是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描绘这一幕的动词(飞奔、起跑、跃、跳、紧跟、勾、蹿跃出去、猛蹬、起跳、升高、落、坠落),从中感受到飞渡的惊心动魂。接着,教师设问:老年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为年轻一代架起生命的桥梁,但接受“生命救助”的斑羚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感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感激,只有物质和精神上有交换才会产生,对斑羚来说,为种群做出牺牲只是依据天性、本能行事,而获救者有一天也会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拨为另一群年轻斑羚做“桥墩”,没有什么要特别感激的。
  三是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是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第二次是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向彩虹的斑斓光带时,第三次是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剖析这三次叫声,学生们看到了镰刀头羊身上散发出来的精神力量——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三、自我倾吐,展示认知
  课上至此处,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看到斑羚的壮举,你有哪些感受?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人和动物对生命的渴望是一样的。”有的说:“对老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很敬佩。”有的说:“人类很残忍。”有的说:“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有的说:“保护动物,地球不只是人类的。”见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学生的表现出人意料,从下面的题目可见一斑:《善待生灵》《狩猎者,放下你的猎枪!》《悲壮的接力,永恒的彩虹》《弱耶?强耶?——老斑羚礼赞》《时代呼唤牺牲精神》《为团队精神叫好》《成功的背后——读〈斑羚飞渡〉有感》《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善良的心地,高贵的灵魂。
  (作者单位:南漳县城关镇胡营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上,如果有个学生突然冒了出来,跳过你的启发过程直接报出了答案,打乱了你原本一步步启发、“揭密”的预设,作为教师,你会怎么想,怎么办?  现代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多样化,感悟能力越来越强,课堂上的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当前课外辅导热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已经提前在辅导班学习了许多课程,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再听一遍,对于教师的讲解不以为然。  所以,如何面对这些“先知学生”,让他们对那些自
老师把魏玉同学的眼睛蒙了个严严实实,又让她在原地转了三圈。魏玉接过粉笔,颤颤巍巍地向黑板走去。哈,她朝门那边走去了……魏玉用手轻轻地摸住了黑板,她拿不定主意,上上下下地摸索着。教室里一片安静。她终于画了一个鼻子,同学们笑翻了天。魏玉拿下毛巾睁开眼睛一看,呀,鼻子长到了额头上了。此刻黑板上的小丑也好像在对她抱怨:“难道我的鼻子是长在额头上的吗?”看到这里,魏玉自己也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  以上是我
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Ⅱ》一炮走红,以56.8亿的票房成绩成为迄今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世界电影史上位居票房收入第55位的位置,而且还以累计1.59亿人次的观影人数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观影人次的冠军。与前一段时间热映的《湄公河行动》一样,《战狼Ⅱ》同样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我国国民在国外受到威胁的事件上。但与《湄公河行动》属于刑事执法主题不同的是,《战狼Ⅱ》则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在海外撤侨和护侨中的巨
“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变式。难点是分析“单位1”变化后数量的变化。教学中笔者巧妙追问,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形成问题串,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深入。  一、巧设问题,搭建认知平台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循序渐进,
“王静名师工作室”以提高教学实效、探索教学规律为指导思想,以专家讲坛、聚焦课堂、课题研究、名师沙龙、学习研修等为基本活动方式,引领全市生物教师专业成长。为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工作室还发动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教育教学问题探讨,并及时更新资源,分享资源,以提升全体生物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  工作室首席名师王静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正高级教师。30多年的教学生
生物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把生物技术融入生活化的生物课堂呢?  一、作为导课部分激趣增疑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用时不多,但它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目的,可以激趣增疑,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因此,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往往能勾起学生对某节课乃至生物学科本身的兴趣。教学中,教师选取适当的切入点向学生介绍这些前沿技术,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发散
“微点作文”的三大突破。第一,过去作文教学湮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微点作文”变随机教学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过去作文教学的一个通病就是只重形式,如何开头、怎么结尾、怎样选材、如何构思,落实在理论的讲解和范文的模仿上,并没有探求其中的表达规律和生成规律。“微点作文”教学从细微处入手,建构了一个立体化系统,作文分基础篇和综合篇共108个点,分步骤探求表达的规律,使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激发了个性化的思考。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对历史问题、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要求。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为例,谈谈在“五元五步”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操作方法。  一、预习检测  学生先用一节课进行预习。预习要求为阅读教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基本方面,这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和教育价值定位的进步。神龙小学作为武汉市综合评价改革的试点实验校,指向“互联网 ”评价体系内涵及策略的研究,将大理想化为小目标,助力学生成长。  一、“纵贯线”——评价升级,蝶变之旅  2012年暑期,学校出台了《七彩评价体系》,将“能力、承担、发展”作
要培养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应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身边事、身边物出发,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务必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充实。  举例子,明确信息技术重要性。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部分原因是把信息技术等同于“玩电脑、上网”,对这门学科不了解。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信息”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每天吃的饭、喝的水。  例如,一般我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