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位推进自提出以来,逐渐发展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研究其的模式特点及发展,更为广泛的研究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主位推进对阅读、写作、翻译、语篇分析等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关于我国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即口语和听力的研究还较少,这需要学界的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一、主位推进相关概念
主位推进概念的首次现世,是由Danes(坦尼斯)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语篇的所有信息的发展中,每句话的主位和主位之间,述位和述位之间,自己的主位或者述位和其他句子的述位或主位之间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变化联系着。这种发展变化,促使信息的新旧变化,已知的信息不断地引发新的信息,新的信息又会变成已知信息,然后又引发另一个新信息,如此反复,周而复始。这种不断变化的模式就是主位推进模式。坦尼斯还认为,一个文章的篇章结构其实就是主位推进模式的体现。即在一个完整的篇章组织中,主位推进不断向前发展变化,整个语篇便慢慢展开,成为一篇结构完整有意义的语篇。
在创建一篇文章时,主位和述位的安排是有规律可依的,并不是毫无章法的。而关于主位推进的模式,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坦尼斯自己提出了五种模式,而其他人也提出过四种模式、七种模式、六模式等等。综合各学者的“模式”论,笔者总结出四种最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
1.主位同一型(平行型或放射型,即主位相同,述位不同):
T1-R1T2(=T1)-R2Tn=(T1)-Rn
2.述位同一型(亦称集中型,即主位不同,述位相同):
T1-R1T2-R2(=R1)Tn-Rn(=R1)
3.延续型(亦称梯型,即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
T1-R1T2(=R1)-R2Tn(=Rn-1)-Rn
4.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
T1-R1T2-R2Tn-Rn(Tn-1)
二、主位推进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主位推进一经提出,逐渐发展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很多学者对主位推进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写作、阅读和语篇翻译三个方面。
1.主位推进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主位推进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我国有众多学者都有此研究,并根据体裁不同而细化研究,多集中在议论文和记叙文两方面。根据陈维红的研究成果,她提出了大学英语4级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第一,把主位推进模式运用于一篇文章的分析,可以通过CET-4的议论文范文和学生自己的议论文的写作的对比。一则,可以通过对范文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范文的行文方式,并借鉴和学习。二来,学生通过和范文的对比,可以发现自己行文中存在的问题,如整体结构混乱,文章内容单调等,这样可以找到改进的意见。第二,主位推进对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构建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主位推进模式来学习对文章的整体布局,从而从语篇上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主位推进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刘影的研究中,她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理解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在现在传统的阅读理解中,教师多采用的是逐字逐句的语法、词汇的解答方式。这种方式是可以让学生对所读文章的内容有一些了解,但却对文章的内涵的解答上却有一些欠缺,例如要求对文章进行的推理性的回答,学生就会觉得不容易。这时,主位推进则彰显出了其特有的优势,它的运用就是可以使文章的阅读的过程简单化。它的阅读方式可以概扣为“自上而下”,或者,换句话说,是“从整体到全面”。主位推进是从对文章的整体内容的理解开始,然后再细化到句际间的语义关系。这样的理解方式,学生就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内容的总印象,然后再找到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简单来说,表达主要信息的语句通常表现为陈述主题和结论的语句,而表达次要信息的语句例如举例、解释等的语句。在研究主位推进对单篇文章的作用同时,还应研究主位推进模式和体裁的关系。
在研究单个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的同时,我们还要研究主位推进模式与体裁的关系,以图找到某类语篇结构的共同特征。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反映语篇内容的关键词汇,这样学生就可以预测语篇的内容和发展方式。
3.主位推进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在吕桂的研究中,她认为,翻译不仅是要翻译出原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原文的主位结构特征,在原文中出现的主位推进模式,在译文中应该也以某种適宜的方式出现,不然的话可能会导致译文的信息流动不畅。在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英语和汉语的区别,注意原文的主位结构,形成符合英语习惯的框架。每篇文章中都会反复出现主位和述位的衔接,而在译文中也应注意,这样对译文进行主位结果的调整,有助于实现译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翻译的过程就是理解原文和重建译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应该注重主位推进的分析,这样便于把把原文较复杂的语篇结构化繁为简,加深译者对原文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快速高效地翻译文章。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主位推进模式与大学英语四级议论文写作教学[J].龙岩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薛小莹(1980-),女,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甘肃政法学院讲师。)
一、主位推进相关概念
主位推进概念的首次现世,是由Danes(坦尼斯)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语篇的所有信息的发展中,每句话的主位和主位之间,述位和述位之间,自己的主位或者述位和其他句子的述位或主位之间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变化联系着。这种发展变化,促使信息的新旧变化,已知的信息不断地引发新的信息,新的信息又会变成已知信息,然后又引发另一个新信息,如此反复,周而复始。这种不断变化的模式就是主位推进模式。坦尼斯还认为,一个文章的篇章结构其实就是主位推进模式的体现。即在一个完整的篇章组织中,主位推进不断向前发展变化,整个语篇便慢慢展开,成为一篇结构完整有意义的语篇。
在创建一篇文章时,主位和述位的安排是有规律可依的,并不是毫无章法的。而关于主位推进的模式,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坦尼斯自己提出了五种模式,而其他人也提出过四种模式、七种模式、六模式等等。综合各学者的“模式”论,笔者总结出四种最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
1.主位同一型(平行型或放射型,即主位相同,述位不同):
T1-R1T2(=T1)-R2Tn=(T1)-Rn
2.述位同一型(亦称集中型,即主位不同,述位相同):
T1-R1T2-R2(=R1)Tn-Rn(=R1)
3.延续型(亦称梯型,即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
T1-R1T2(=R1)-R2Tn(=Rn-1)-Rn
4.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
T1-R1T2-R2Tn-Rn(Tn-1)
二、主位推进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主位推进一经提出,逐渐发展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很多学者对主位推进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写作、阅读和语篇翻译三个方面。
1.主位推进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主位推进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我国有众多学者都有此研究,并根据体裁不同而细化研究,多集中在议论文和记叙文两方面。根据陈维红的研究成果,她提出了大学英语4级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第一,把主位推进模式运用于一篇文章的分析,可以通过CET-4的议论文范文和学生自己的议论文的写作的对比。一则,可以通过对范文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范文的行文方式,并借鉴和学习。二来,学生通过和范文的对比,可以发现自己行文中存在的问题,如整体结构混乱,文章内容单调等,这样可以找到改进的意见。第二,主位推进对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构建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主位推进模式来学习对文章的整体布局,从而从语篇上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主位推进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刘影的研究中,她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理解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在现在传统的阅读理解中,教师多采用的是逐字逐句的语法、词汇的解答方式。这种方式是可以让学生对所读文章的内容有一些了解,但却对文章的内涵的解答上却有一些欠缺,例如要求对文章进行的推理性的回答,学生就会觉得不容易。这时,主位推进则彰显出了其特有的优势,它的运用就是可以使文章的阅读的过程简单化。它的阅读方式可以概扣为“自上而下”,或者,换句话说,是“从整体到全面”。主位推进是从对文章的整体内容的理解开始,然后再细化到句际间的语义关系。这样的理解方式,学生就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内容的总印象,然后再找到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简单来说,表达主要信息的语句通常表现为陈述主题和结论的语句,而表达次要信息的语句例如举例、解释等的语句。在研究主位推进对单篇文章的作用同时,还应研究主位推进模式和体裁的关系。
在研究单个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的同时,我们还要研究主位推进模式与体裁的关系,以图找到某类语篇结构的共同特征。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反映语篇内容的关键词汇,这样学生就可以预测语篇的内容和发展方式。
3.主位推进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在吕桂的研究中,她认为,翻译不仅是要翻译出原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原文的主位结构特征,在原文中出现的主位推进模式,在译文中应该也以某种適宜的方式出现,不然的话可能会导致译文的信息流动不畅。在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英语和汉语的区别,注意原文的主位结构,形成符合英语习惯的框架。每篇文章中都会反复出现主位和述位的衔接,而在译文中也应注意,这样对译文进行主位结果的调整,有助于实现译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翻译的过程就是理解原文和重建译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应该注重主位推进的分析,这样便于把把原文较复杂的语篇结构化繁为简,加深译者对原文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快速高效地翻译文章。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主位推进模式与大学英语四级议论文写作教学[J].龙岩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薛小莹(1980-),女,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甘肃政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