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针对《联合国宪章》中文版序言和第一章部分的一篇翻译评论。作者选取赖斯和维米尔的“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对原文和译文进行了分析。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均来自联合国网站。
【关键词】联合国宪章 目的论 赏析
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用以取代国际联盟,去阻止战争并为各国提供对话平台,宪章所提出的和平与安全的目标充分反映了惨遭战争涂炭的世界人民的意愿。(李铁城,1992:2)杨兆龙受命承担其中文本的翻译工作,后来,杨氏译本成为《联合国宪章》的五种法定文本之一。
本文分析的序言部分包括建立联合国的目的与努力,第一章则介绍了建立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宪章》属于法律文本。
一、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 Theory)来源于德国,由著名的翻译理论家维米尔(Hans.J Vermeer)和赖斯(Katherina Reiss)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赖斯的工作基于对等概念,但侧重文本对等,而非传统的词或句子对等(Jeremy Munday, 2008:72)。赖斯的学生维米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仲伟合等,1999:47)
赖斯认为,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对文本功能划分不仅有助于分析原著,而且有助于翻译。她把主要文本功能分为三类:信息功能(informative)——沟通事实;表达功能(expressive)——作者使用语言的审美维度,注重语言的形式;祈使功能(operative)——语言作用于接受者所产生的效果。(Jeremy Munday,2008:72)
目的论有几条规则:
1.译文由其目的决定。
2.译文必须实现语内连贯。
3.译文必须实现语际连贯。
二、分析
1.目的
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具体到英文原文来说,宪章是法律文本,其功能是完全信息功能,翻译应采用“直白语言”,避免赘述和繁冗。Jeremy Munday,2008:73)译文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
例1
原文:to establish conditions under which justice and respect for the obligations arising from treaties and other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can be maintained.
译文:创造适当环境,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
分析:原文中有under which引导的从句,直接按照英文字面结构翻译为“根据这些条件”会非常生硬和啰嗦,译文翻成“创造适当环境”符合汉语表达,并且与后文衔接非常自然、流畅。“俾克”一词的使用增加了表达的正式与庄重感,符合法律文本的翻译目,清晰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的。
2.语内连贯
目的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语内连贯,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让译文读者理解。
具体到法律文本,语内连贯又包括同一篇译作中前后术语的一致性,不会给读者理解制作障碍。杨兆龙先生对词语非常严谨,其中英文原文中第一章标题与其下面条款中四处的purposes均译为宗旨
3.语际连贯
在目的论中,语际连贯指原文和译文中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两者一字不差,这种对应的程度和形式是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的。
在这个方面杨先生大部分处理得非常好,体现了学问大家的严谨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有待商榷。
例2:
原文:All Members shall refrain in thei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against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or political independence of any state,or in any other manner inconsistent with the Purpos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译文: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分析:原文中的state在中文中翻成了“会员国或国家”,笔者认为这样过于冗长,翻为“国家”同样传递了原文的含义,因此尝试在译文基础上进行改译。
改译: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参考文献:
[1]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2]温建平.论翻译思维能力的培养[J].Foreign Language World 2006(3).
[3]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
[4]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1997.
【关键词】联合国宪章 目的论 赏析
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用以取代国际联盟,去阻止战争并为各国提供对话平台,宪章所提出的和平与安全的目标充分反映了惨遭战争涂炭的世界人民的意愿。(李铁城,1992:2)杨兆龙受命承担其中文本的翻译工作,后来,杨氏译本成为《联合国宪章》的五种法定文本之一。
本文分析的序言部分包括建立联合国的目的与努力,第一章则介绍了建立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宪章》属于法律文本。
一、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 Theory)来源于德国,由著名的翻译理论家维米尔(Hans.J Vermeer)和赖斯(Katherina Reiss)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赖斯的工作基于对等概念,但侧重文本对等,而非传统的词或句子对等(Jeremy Munday, 2008:72)。赖斯的学生维米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仲伟合等,1999:47)
赖斯认为,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对文本功能划分不仅有助于分析原著,而且有助于翻译。她把主要文本功能分为三类:信息功能(informative)——沟通事实;表达功能(expressive)——作者使用语言的审美维度,注重语言的形式;祈使功能(operative)——语言作用于接受者所产生的效果。(Jeremy Munday,2008:72)
目的论有几条规则:
1.译文由其目的决定。
2.译文必须实现语内连贯。
3.译文必须实现语际连贯。
二、分析
1.目的
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具体到英文原文来说,宪章是法律文本,其功能是完全信息功能,翻译应采用“直白语言”,避免赘述和繁冗。Jeremy Munday,2008:73)译文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
例1
原文:to establish conditions under which justice and respect for the obligations arising from treaties and other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can be maintained.
译文:创造适当环境,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
分析:原文中有under which引导的从句,直接按照英文字面结构翻译为“根据这些条件”会非常生硬和啰嗦,译文翻成“创造适当环境”符合汉语表达,并且与后文衔接非常自然、流畅。“俾克”一词的使用增加了表达的正式与庄重感,符合法律文本的翻译目,清晰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的。
2.语内连贯
目的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语内连贯,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让译文读者理解。
具体到法律文本,语内连贯又包括同一篇译作中前后术语的一致性,不会给读者理解制作障碍。杨兆龙先生对词语非常严谨,其中英文原文中第一章标题与其下面条款中四处的purposes均译为宗旨
3.语际连贯
在目的论中,语际连贯指原文和译文中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两者一字不差,这种对应的程度和形式是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的。
在这个方面杨先生大部分处理得非常好,体现了学问大家的严谨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有待商榷。
例2:
原文:All Members shall refrain in thei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against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or political independence of any state,or in any other manner inconsistent with the Purpos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译文: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分析:原文中的state在中文中翻成了“会员国或国家”,笔者认为这样过于冗长,翻为“国家”同样传递了原文的含义,因此尝试在译文基础上进行改译。
改译: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参考文献:
[1]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2]温建平.论翻译思维能力的培养[J].Foreign Language World 2006(3).
[3]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
[4]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