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干旱是植物最常遭受的一种逆境。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涉及多方面的生物学问题,其中气孔的运动调节是一个关键环节。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对干旱下植物气孔运动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持续研究,本文概述相关研究的历程及最新进展。
【机 构】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级作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金项目】
:
四川农业大学课程及课程团队建设项目,No.040555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植物最常遭受的一种逆境。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涉及多方面的生物学问题,其中气孔的运动调节是一个关键环节。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对干旱下植物气孔运动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持续研究,本文概述相关研究的历程及最新进展。
其他文献
在后疫情时期,结合线上教育“五育并举”的要求,在加强思政教育的背景下,融合“五大发展理念”等,展开了居家生物学公益课程资源开发与辐射的探索。课程渗透思政教育于无痕,备受师生的欢迎。
在人为活动不断干预的背景下,开展湿地对氮、磷添加响应的研究对于合理保护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为评估氮、磷添加对湿地土壤养分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鄱阳湖南
本文以高龄孕妇为切入口,将染色体畸变与人类遗传病的理论知识相互联系,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构建,运用文字与图象材料等形式归纳染色体畸变的类型,组织学生模拟异常配子的形成过程,利用平板电脑等现代设备进行互动教学。教学环节与课堂活动渗透了生命观念,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了科学思维,培育了社会责任。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结合课标中“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的具体内容要求,跟随节气带领学生开展了豌豆种植活动,在参与田间体力劳动的同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多年冻土中的有机碳分解向大气排放甲烷(CH4),但多年冻土区甲烷释放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1月,选择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多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主题构建必须凸显学科本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解决复杂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以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抗糖饮食、糖尿病的联系为情境,以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为主要考查内容命制综合性试题,分析试题对稳态与平衡观、实验设计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本文论证了初中生物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了初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六个维度,并结合初中教材中“病毒”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课程思政理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全基因组复制在维管植物的物种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被认为是物种适应极端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确定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的发生时间对理解生物的适应性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维管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中,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的发生时间及其演化意义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以蕨类植物重要基部类群——福建莲座蕨(Angiopteris fokiensis)为例,基于不同采样点(广东、广西、上海)的3个转录组学数据,利用同义替换率(Ks)和绝对定年的方法分析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物种单位时间内的分子演化速率,并对事件发生后保留下的
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曾广泛分布在我国19个省及直辖市,但由于人为干扰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有关大鸨东方亚种分布范围还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不利于关键保护地的确定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制定。本研究基于野外调查,结合近20年大鸨东方亚种的文献资料和网络报道,统计分布点数据,并根据大鸨的活动范围,分析了其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