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近年来,人类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引发了全球变暖等诸多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生存环境等造成了极大影响,已成为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彰显了我国对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将加速我国能源革命,推动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前还是以煤为主,化石能源占我国能源结构的85%,近70%的电力是化石能源发电,我国的经济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需要快速转型。要实现转型、创新发展,亟需直面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制定,研究各行业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加强碳行业人才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的实现必将带来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2021年7月16日,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十四五”期间,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将实现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重点排放行业全覆盖,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面对交易规模如此之大的碳市场,面向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对碳排放管理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历史进程中,一流的碳排放管理人才对于把握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势和主导权至关重要。
碳排放管理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领域,目前主要由一些社会机构提供相关的人才培训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院校要深入贯彻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高度重视碳排放管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着眼“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碳排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碳排放管理人才培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
2021年4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以线上直播方式,联合召开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宣介会,共同按下碳排放管理员人才培育“启动键”。
这标志着“碳排放管理员”人才培育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贯彻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体现。
六大行业协会一致表示,统一规则、规范行为、行业共享,合力加快推进碳排放管理员能力建设,为行业碳排放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服务,为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做出行业贡献。
根据相关统计,石化化工、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金、交通运输行业都是碳排放重点行业,其碳排放量之和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74%,碳减排任务重、难度大,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需求迫切。建设一支职业化的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做好碳减排工作,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碳排放管理是一个具有学科交叉属性的新型领域,为了对标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需求,教育行政层面要鼓励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等,开设相关专业,加快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多层次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黄震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依托高等院校设立碳金融、碳管理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增设碳金融、碳管理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积极推进碳金融、碳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培养碳金融、碳管理领域急需緊缺人才。碳金融、碳管理涉及能源、环境、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需要突破学科专业壁垒,支持多学科协同培养复合型低碳人才。
对此,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华军表示可从两方面入手加强建设:一是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在不改变现有招生专业目录的条件下,遴选一批有低碳研究基础、有低碳专业教学特色的高等院校,以试点方式在相关专业开设碳资产管理招生方向,率先培养一批碳资产管理人才。二是依托高校现有低碳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拓展并深化其职能,开展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面向碳达峰、碳中和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低碳学院”“绿色发展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要鼓励和支持这些科研机构加强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将这些科研机构打造成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的先锋队。
探索多渠道培养模式
2021年3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项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被列入国家职业序列。根据定义,碳排放管理员是指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
“自己也有兴趣,单位对这一块工作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就派我们去参加这个培训,相当于做前期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贵州电网系统一位人士这样说起自己7月参加碳管理师培训班的经历,他和同事一起上了3天课,并参加考试,现在在等待成绩出来,领取资格证。他们单位主管领导从上级单位获悉了培训消息,希望为以后的业务发展做些准备。
他参加的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电网公司的、发电厂的,还有化工厂的,还有一些机构的,比如提供碳排放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甚至还有在校学生。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近年来,人类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引发了全球变暖等诸多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生存环境等造成了极大影响,已成为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彰显了我国对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将加速我国能源革命,推动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前还是以煤为主,化石能源占我国能源结构的85%,近70%的电力是化石能源发电,我国的经济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需要快速转型。要实现转型、创新发展,亟需直面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制定,研究各行业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加强碳行业人才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的实现必将带来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2021年7月16日,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十四五”期间,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将实现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重点排放行业全覆盖,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面对交易规模如此之大的碳市场,面向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对碳排放管理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历史进程中,一流的碳排放管理人才对于把握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势和主导权至关重要。
碳排放管理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领域,目前主要由一些社会机构提供相关的人才培训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院校要深入贯彻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高度重视碳排放管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着眼“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碳排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碳排放管理人才培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
2021年4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以线上直播方式,联合召开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宣介会,共同按下碳排放管理员人才培育“启动键”。
这标志着“碳排放管理员”人才培育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贯彻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体现。
六大行业协会一致表示,统一规则、规范行为、行业共享,合力加快推进碳排放管理员能力建设,为行业碳排放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服务,为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做出行业贡献。
根据相关统计,石化化工、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金、交通运输行业都是碳排放重点行业,其碳排放量之和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74%,碳减排任务重、难度大,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需求迫切。建设一支职业化的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做好碳减排工作,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碳排放管理是一个具有学科交叉属性的新型领域,为了对标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需求,教育行政层面要鼓励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等,开设相关专业,加快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多层次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黄震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依托高等院校设立碳金融、碳管理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增设碳金融、碳管理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积极推进碳金融、碳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培养碳金融、碳管理领域急需緊缺人才。碳金融、碳管理涉及能源、环境、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需要突破学科专业壁垒,支持多学科协同培养复合型低碳人才。
对此,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华军表示可从两方面入手加强建设:一是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在不改变现有招生专业目录的条件下,遴选一批有低碳研究基础、有低碳专业教学特色的高等院校,以试点方式在相关专业开设碳资产管理招生方向,率先培养一批碳资产管理人才。二是依托高校现有低碳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拓展并深化其职能,开展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面向碳达峰、碳中和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低碳学院”“绿色发展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要鼓励和支持这些科研机构加强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将这些科研机构打造成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的先锋队。
探索多渠道培养模式
2021年3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项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被列入国家职业序列。根据定义,碳排放管理员是指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
“自己也有兴趣,单位对这一块工作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就派我们去参加这个培训,相当于做前期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贵州电网系统一位人士这样说起自己7月参加碳管理师培训班的经历,他和同事一起上了3天课,并参加考试,现在在等待成绩出来,领取资格证。他们单位主管领导从上级单位获悉了培训消息,希望为以后的业务发展做些准备。
他参加的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电网公司的、发电厂的,还有化工厂的,还有一些机构的,比如提供碳排放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甚至还有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