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从常见的、简单易学的各种物理现象(如简单的运动、声、光、热、电等常见现象)的介绍和分析作为起点,使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感觉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就在自己身边,对物理这门课感到亲切,学习物理的兴趣很易激发。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从实验开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集中指向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 例如,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在讲惯性时,可让每个学生将钢笔帽放在纸条上,然后看谁抽出纸条时还能保持笔帽不倒。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趣味实验不只是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使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拓展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观察、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能够在较长的时间专心地干一件事。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观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观,对自然界的各种物理现象(包括物理实验现象)的知觉过程。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研究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实验时,利用侧壁不同位置开有小孔的玻璃容器,在小孔的玻璃管上蒙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水,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位置的橡皮膜的凸出程度,得出结论;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实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身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育不同步,所以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还很差。教师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与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引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利用控制变量法,经多次实验测出每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生体验实验,对得出的结论记忆深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的见解。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例如:为引证大气压强存在做“水杯-纸片”的实验,很多教师简单地把厚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实验做完即了事,让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没有什么好想的”。如果重新设计这个教学实验,可先由学生根据经验思考“厚纸片能否掉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先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旨在引起学生对厚纸片与水杯的重点观察,然后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而杯口向下、向侧面,盛少量水,不盛水,在盛满水的水杯与厚纸片的接触处插入铁丝等多种条件下厚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的深层观察和全面思考,更能较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巧妙设计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思维品质方面,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初中生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所以,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常是虽很有新意,但并不准确。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时,一个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要使它上浮,通常的作法是,在盐水中加盐,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反其道而行之,在盐水中加水,鸡蛋下沉。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正如列宁所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的途径,而实验正是人们对新事物进行感性认识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许多概念的建立和定律(规律)的形成过程,究其建立(形成)过程,单靠理论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一定的实验。在实验所得结论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才能达到真正教学目的,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精髓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使实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值得每位物理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由此看出,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的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向。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集中指向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 例如,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在讲惯性时,可让每个学生将钢笔帽放在纸条上,然后看谁抽出纸条时还能保持笔帽不倒。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趣味实验不只是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使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拓展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观察、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能够在较长的时间专心地干一件事。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观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观,对自然界的各种物理现象(包括物理实验现象)的知觉过程。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研究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实验时,利用侧壁不同位置开有小孔的玻璃容器,在小孔的玻璃管上蒙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水,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位置的橡皮膜的凸出程度,得出结论;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实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身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育不同步,所以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还很差。教师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与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引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利用控制变量法,经多次实验测出每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生体验实验,对得出的结论记忆深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的见解。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例如:为引证大气压强存在做“水杯-纸片”的实验,很多教师简单地把厚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实验做完即了事,让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没有什么好想的”。如果重新设计这个教学实验,可先由学生根据经验思考“厚纸片能否掉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先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旨在引起学生对厚纸片与水杯的重点观察,然后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而杯口向下、向侧面,盛少量水,不盛水,在盛满水的水杯与厚纸片的接触处插入铁丝等多种条件下厚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的深层观察和全面思考,更能较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巧妙设计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思维品质方面,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初中生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所以,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常是虽很有新意,但并不准确。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时,一个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要使它上浮,通常的作法是,在盐水中加盐,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反其道而行之,在盐水中加水,鸡蛋下沉。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正如列宁所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的途径,而实验正是人们对新事物进行感性认识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许多概念的建立和定律(规律)的形成过程,究其建立(形成)过程,单靠理论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一定的实验。在实验所得结论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才能达到真正教学目的,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精髓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使实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值得每位物理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由此看出,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的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向。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