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问题之一。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作为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不同方式的心理教育,启发、帮助、指导他们克服与消除各种弱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下面就几种比较典型的学生心理障碍谈谈对其采取的教育方法。
一、嫉妒心理的教育
嫉妒心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嫉妒心如果引导得法,就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如果不能适度控制,也会走向反面。嫉妒心理一般表现为心胸狭隘,尤其喜欢猜疑,贬低别人,有的制造恶作剧,同学关系紧张,心理处于压抑状态,对于这种心态的学生,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利用一切机会启发,诱导学生学会理解,体谅别人,心胸要开阔,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二是寻找自己的优势,人无完人,要引导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优势,各显其能,各有所长,同样会受到大家的好评;三是鼓励积极超越,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分析自己的不是,学习和借鉴别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
二、自卑心理的教育
在当前,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大多为家庭状况不好,或者相貌上有一定缺陷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他们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这部分学生总觉得世道对自己不公,其表现出为难情绪,沮丧,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对这种心态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爱,让他们多和同学交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良好地教学氛围,提供更多的机会给这些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的激情,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内容让他们参加,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到好玩,找到自信。同时,还可创设一些活动,并给与他们机会,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并在成功中树立信心,感到我并不比别人差。
三、执拗心理的教育
执拗心理是很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固执己见、任性、自负、爱逞强。对于这种心态的学生,切不可采取强制高压手段,这样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导致逆反心理。教师针对这种学生,要多接触他们,要多和他们沟通、了解,熟悉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机会让学生参加层次比较高的有关竞赛活动,使其暴露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从而减少盲目的自信。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在不挫伤他们自信心的同时,给他们多增加学习的难度,多给他们一些挑战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艰难,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从而使他们克服那种盲目自大的心理。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不懈改变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多和同学交流探讨,构建一些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培养他们的与人合作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光靠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急躁心理的教育
有急躁心理的學生往往遇事心情急躁,坐立不安,爱发脾气,说话声音大,冲动,发怒,摔打东西,情绪波动大,有的甚至发生过激行为。对于这种学生,老师要有耐心,正面疏导。一是采取目标转移法,当碰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时,要多想想自己高兴而愉快的事或者找别人谈谈天,说说地,或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二是采取沟通法,当与同学或者其他人发生矛盾时,暂时避一避,隔一定时间后,选择时机进行沟通,问题自然解决了;三是采取理智思考法,若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受到挫折时,先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通过理智的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采取这些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心理得到改善。
五、胆怯心理的教育
有胆怯心理的学生会出现胆小怕事、怕冒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容易紧张等。胆怯心理往往和自卑心理结合在一起。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除了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外,还应该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敢于说话,善于说话。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多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如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注意角色分配上照顾这些学生;在班干部的任命上,多让他们锻炼;主题班会的即兴发言,可以让他们站在台上说话,哪怕是三言两语,也锻炼了说话的勇气;开辩论会,给他一个辩论题,操作课让他先做,让他多参加一起激烈的比赛等。这样就可以逐步消除他们胆怯、怕丑、怕失败的心理障碍。
六、依赖心理的教育
独生子女在学生中占绝大多数,由于家庭、社会、教育方式不妥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其表现为脆弱、自制力差、自理能力差,什么事都是以等、靠、看,而无主动性,怕吃苦,有的甚至什么也不会。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一是开展主题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拟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意义、内容、措施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二是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远足、野炊等;三是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等优良品质。
总而言之,学生心理问题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心里健康教育,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简介:曹玉琴,女,大学,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一、嫉妒心理的教育
嫉妒心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嫉妒心如果引导得法,就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如果不能适度控制,也会走向反面。嫉妒心理一般表现为心胸狭隘,尤其喜欢猜疑,贬低别人,有的制造恶作剧,同学关系紧张,心理处于压抑状态,对于这种心态的学生,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利用一切机会启发,诱导学生学会理解,体谅别人,心胸要开阔,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二是寻找自己的优势,人无完人,要引导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优势,各显其能,各有所长,同样会受到大家的好评;三是鼓励积极超越,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分析自己的不是,学习和借鉴别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
二、自卑心理的教育
在当前,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大多为家庭状况不好,或者相貌上有一定缺陷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他们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这部分学生总觉得世道对自己不公,其表现出为难情绪,沮丧,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对这种心态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爱,让他们多和同学交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良好地教学氛围,提供更多的机会给这些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的激情,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内容让他们参加,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到好玩,找到自信。同时,还可创设一些活动,并给与他们机会,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并在成功中树立信心,感到我并不比别人差。
三、执拗心理的教育
执拗心理是很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固执己见、任性、自负、爱逞强。对于这种心态的学生,切不可采取强制高压手段,这样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导致逆反心理。教师针对这种学生,要多接触他们,要多和他们沟通、了解,熟悉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机会让学生参加层次比较高的有关竞赛活动,使其暴露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从而减少盲目的自信。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在不挫伤他们自信心的同时,给他们多增加学习的难度,多给他们一些挑战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艰难,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从而使他们克服那种盲目自大的心理。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不懈改变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多和同学交流探讨,构建一些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培养他们的与人合作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光靠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急躁心理的教育
有急躁心理的學生往往遇事心情急躁,坐立不安,爱发脾气,说话声音大,冲动,发怒,摔打东西,情绪波动大,有的甚至发生过激行为。对于这种学生,老师要有耐心,正面疏导。一是采取目标转移法,当碰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时,要多想想自己高兴而愉快的事或者找别人谈谈天,说说地,或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二是采取沟通法,当与同学或者其他人发生矛盾时,暂时避一避,隔一定时间后,选择时机进行沟通,问题自然解决了;三是采取理智思考法,若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受到挫折时,先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通过理智的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采取这些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心理得到改善。
五、胆怯心理的教育
有胆怯心理的学生会出现胆小怕事、怕冒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容易紧张等。胆怯心理往往和自卑心理结合在一起。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除了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外,还应该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敢于说话,善于说话。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多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如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注意角色分配上照顾这些学生;在班干部的任命上,多让他们锻炼;主题班会的即兴发言,可以让他们站在台上说话,哪怕是三言两语,也锻炼了说话的勇气;开辩论会,给他一个辩论题,操作课让他先做,让他多参加一起激烈的比赛等。这样就可以逐步消除他们胆怯、怕丑、怕失败的心理障碍。
六、依赖心理的教育
独生子女在学生中占绝大多数,由于家庭、社会、教育方式不妥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其表现为脆弱、自制力差、自理能力差,什么事都是以等、靠、看,而无主动性,怕吃苦,有的甚至什么也不会。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一是开展主题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拟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意义、内容、措施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二是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远足、野炊等;三是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等优良品质。
总而言之,学生心理问题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心里健康教育,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简介:曹玉琴,女,大学,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