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铃响了,于老师还没有来。一位陌生的年轻女老师走进教室,小朋友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
女:同学们,于老师在这个教室上课吗?
生:是的。他还没有来。
女:怎么,还没来?——同学们,我是鼓楼区文教局的,找于老师有点儿事。局长要他带着教学计划参加座谈会,时间是今天下午2點,地点是文教局一楼会议室,请于老师按时到会,不要迟到。我还有别的事,不等他了。等于老师来了,请同学们告诉他,好吗?
生:(高兴地)好!
女:谢谢同学们。我再把这个通知说一遍。(略)
(说完,走出教室)
(于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同学们,刚才有位学生家长找我,晚来了一会儿,真对不起!——大家举手有什么事啊?
生:于老师,刚才有个人找你。
师:有人找我?哪来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争先恐后地)是文教局的一个阿姨,是个女的!(众笑)
于永正老师在《描述人物外貌并转述通知》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情境:鼓楼区文教局的方老师,要找于老师去文教局一楼会议室开会。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纷纷举手,想告诉于老师刚才发生的事。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受到事物、环境、气氛等特定场景的感染时,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内心涌起情感,产生交流的愿望。在口语交际中,这种情感的渲染尤为重要。
口语交际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语言实践。
小学生已逐步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才产生的。如果我们的口语交际中创设相应的情境,那么,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就能“临其境,发其辞”。
那么,在课堂中,我们该如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交流激情,使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呢?
一、故事浸润情境
孩子们是属于故事的,孩子们也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在课堂中,将口语交际的某些内容融入有声有色的故事中,让孩子听着故事,将自身转换为故事中的一员,从而融入故事的交流中。
我们先看口语交际课《学会道歉》中开头这样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
小熊和小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次,他们在一起跳绳。小马最喜欢跳绳了,他飞快地甩着绳子,边甩边跳,就像个灵活小精灵。小熊看着小马跳得那么好,心里痒痒的,他靠近小马也想跳绳。小马正跳得开心,没注意到小熊,一不小心,小马的绳子甩到了小熊的脚上,小熊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小马该怎么办?谁来帮帮小马?
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融入故事中,在这样的故事情景中,孩子们纷纷议论该怎样帮助小马。交流,在自然的氛围里进行着。
在生活故事浸润中,学生“临其境,发其辞”。
二、多媒体丰富情境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用新奇鲜活的图片资料,用悠扬悦耳的音乐,用声画同步的影片来创设情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如,江苏陆萍老师的《介绍卡通人物》,老师在屏幕上出现“灰太狼”“美羊羊”“哪吒”等卡通形象,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哪个。一个外国的小朋友来到了班级里,该怎样把你喜欢的中国卡通介绍给他。这样,先给孩子一个视觉冲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后,设置相应的情景,介绍也就自然生发了。
在音响画面的唤醒下,学生“临其境,发其辞”。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境
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可以将生活情景搬移至课堂,设置课堂专门现场,在现场中,孩子分别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开展口语交际。
我们且看安徽史晓云老师执教的《学会转述》教学片段:
叮铃铃,叮铃铃。
师:喂?
生:是李响吗?
师:哦,你好,我不是李响,我是他爷爷。
生:爷爷您好!
师:哦,小朋友你好。你是李响的?
生:朋友。
师:哦,小朋友好。你找李响有事吗?
生:老师说明天下午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让我来转告李响,让他带齐彩笔、剪刀、白纸、胶水还有采集来的树叶。
师:孩子、孩子慢点,爷爷没听清楚,你能再说一遍,说慢点吗?
生:可以。慢速说:剪刀、白纸、彩笔、胶水还有采集来的树叶。
师重复,小朋友对了吗?
生:对了。
师:小朋友再见。
生:爷爷再见。
史老师以课堂表演的形式,让孩子置身于相应的角色中,在特定的情境——电话转述中,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中,孩子依着接电话的人的身份不同,进行着语速、语调等方面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孩子们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较之以上片段,我们再来看看于永正老师《描述人物外貌并转述通知》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有位学生家长找我,晚来了一会儿,真对不起!——大家举手有什么事啊?
生:于老师,刚才有个人找你。
师:有人找我?哪来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争先恐后地)是文教局的一个阿姨,是个女的!(众笑)
师:阿姨当然是女的啦!同学们,文教局的老师我都认识,你说说这位阿姨的样子,我猜猜看,她是谁。——看样子,她有多大岁数?
生:这位阿姨大约二十四五岁。
生:这位阿姨二十二岁。
师:看得竟这么准确!(众笑)
生:看样子,这位阿姨二十多岁。
女:同学们,于老师在这个教室上课吗?
生:是的。他还没有来。
女:怎么,还没来?——同学们,我是鼓楼区文教局的,找于老师有点儿事。局长要他带着教学计划参加座谈会,时间是今天下午2點,地点是文教局一楼会议室,请于老师按时到会,不要迟到。我还有别的事,不等他了。等于老师来了,请同学们告诉他,好吗?
生:(高兴地)好!
女:谢谢同学们。我再把这个通知说一遍。(略)
(说完,走出教室)
(于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同学们,刚才有位学生家长找我,晚来了一会儿,真对不起!——大家举手有什么事啊?
生:于老师,刚才有个人找你。
师:有人找我?哪来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争先恐后地)是文教局的一个阿姨,是个女的!(众笑)
于永正老师在《描述人物外貌并转述通知》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情境:鼓楼区文教局的方老师,要找于老师去文教局一楼会议室开会。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纷纷举手,想告诉于老师刚才发生的事。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受到事物、环境、气氛等特定场景的感染时,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内心涌起情感,产生交流的愿望。在口语交际中,这种情感的渲染尤为重要。
口语交际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语言实践。
小学生已逐步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才产生的。如果我们的口语交际中创设相应的情境,那么,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就能“临其境,发其辞”。
那么,在课堂中,我们该如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交流激情,使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呢?
一、故事浸润情境
孩子们是属于故事的,孩子们也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在课堂中,将口语交际的某些内容融入有声有色的故事中,让孩子听着故事,将自身转换为故事中的一员,从而融入故事的交流中。
我们先看口语交际课《学会道歉》中开头这样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
小熊和小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次,他们在一起跳绳。小马最喜欢跳绳了,他飞快地甩着绳子,边甩边跳,就像个灵活小精灵。小熊看着小马跳得那么好,心里痒痒的,他靠近小马也想跳绳。小马正跳得开心,没注意到小熊,一不小心,小马的绳子甩到了小熊的脚上,小熊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小马该怎么办?谁来帮帮小马?
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融入故事中,在这样的故事情景中,孩子们纷纷议论该怎样帮助小马。交流,在自然的氛围里进行着。
在生活故事浸润中,学生“临其境,发其辞”。
二、多媒体丰富情境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用新奇鲜活的图片资料,用悠扬悦耳的音乐,用声画同步的影片来创设情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如,江苏陆萍老师的《介绍卡通人物》,老师在屏幕上出现“灰太狼”“美羊羊”“哪吒”等卡通形象,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哪个。一个外国的小朋友来到了班级里,该怎样把你喜欢的中国卡通介绍给他。这样,先给孩子一个视觉冲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后,设置相应的情景,介绍也就自然生发了。
在音响画面的唤醒下,学生“临其境,发其辞”。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境
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可以将生活情景搬移至课堂,设置课堂专门现场,在现场中,孩子分别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开展口语交际。
我们且看安徽史晓云老师执教的《学会转述》教学片段:
叮铃铃,叮铃铃。
师:喂?
生:是李响吗?
师:哦,你好,我不是李响,我是他爷爷。
生:爷爷您好!
师:哦,小朋友你好。你是李响的?
生:朋友。
师:哦,小朋友好。你找李响有事吗?
生:老师说明天下午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让我来转告李响,让他带齐彩笔、剪刀、白纸、胶水还有采集来的树叶。
师:孩子、孩子慢点,爷爷没听清楚,你能再说一遍,说慢点吗?
生:可以。慢速说:剪刀、白纸、彩笔、胶水还有采集来的树叶。
师重复,小朋友对了吗?
生:对了。
师:小朋友再见。
生:爷爷再见。
史老师以课堂表演的形式,让孩子置身于相应的角色中,在特定的情境——电话转述中,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中,孩子依着接电话的人的身份不同,进行着语速、语调等方面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孩子们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较之以上片段,我们再来看看于永正老师《描述人物外貌并转述通知》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有位学生家长找我,晚来了一会儿,真对不起!——大家举手有什么事啊?
生:于老师,刚才有个人找你。
师:有人找我?哪来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争先恐后地)是文教局的一个阿姨,是个女的!(众笑)
师:阿姨当然是女的啦!同学们,文教局的老师我都认识,你说说这位阿姨的样子,我猜猜看,她是谁。——看样子,她有多大岁数?
生:这位阿姨大约二十四五岁。
生:这位阿姨二十二岁。
师:看得竟这么准确!(众笑)
生:看样子,这位阿姨二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