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周围神经疾病的全科治疗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将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治。结论:三叉神经痛是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不明原因的短暂而反复发作的一种剧痛,也被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治疗药物为卡马西平,采用每日3次,每次由0.1克小剂量逐渐增加到0.2克。患者应用后主要有嗜睡、恶心、眩晕、皮疹、共济失调、白细胞数量减少等症状表现。
关键词:周围神经疾病;全科治疗;疗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R6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20-01
1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不明原因的短暂而反复发作的一种剧痛,也被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1 诊断方法:临床诊断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疼痛部位分布于三叉神经分布区,一般从单侧二、三支发病,很少在眼支发病,影响一支或多支不等。疼痛主要是发作性短暂剧痛,具有触电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等症状,每次持续数秒或一两分钟。患者面部鼻翼外侧、上下唇、舌侧缘等某部位具有敏感性,触发易疼痛的部位被称为触发点,讲话、进食、刷牙、洗脸等动作对触发点激发就可导致疼痛。原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不具有阳性神经系统体征。针对神经系统体征患者结合病因进行听力、颅底或内听道X线、鼻咽及前庭功能检查,确有需要的患者可采取脑脊液、CT、MRI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1.2 治疗方法:每天二至三次,每次口服100毫克卡马西平;或每天三次,每次口服100毫克苯妥英钠;或每天三次,每次口服5-10毫克巴氯芬;或每天三次,每次口服12.5-25毫克氯丙嗪。具有严重疼痛且服药没有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时可采用封闭治疗方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根据病因采用适宜治疗方法。首选治疗药物为卡马西平,采用每日3次,每次由0.1克小剂量逐渐增加到0.2克。患者应用后主要有嗜睡、恶心、眩晕、皮疹、共济失调、白细胞数量减少等症状表现。苯妥英钠与卡马西平具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只是疗效稍差一些,通常这两种药物不能同时使用。上述用药剂量为成人患者用量,小儿患者应相应减量。
2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支配区的产生阵发性剧痛被称为舌咽神经痛,一般分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与继发性舌咽神经痛两种类型,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因桥小脑脚肿瘤、喉、扁桃体或鼻咽部肿瘤、颅底动脉瘤所引发。原发者舌咽神经痛易发于成年男性群体。剧烈疼痛发作持续几秒至几分钟,疼痛部位一般包括咽后壁、扁桃体、喉、舌后方及中耳,并向颈部放射。疼痛触发点可位于扁桃体窝、舌根、咽喉部,所以通常对会话、吞咽、咀嚼等产生影响,患者没有其它客观神经体征,有时患者疼痛发作时可出现晕厥、心跳停止或抽搐等症状。
3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目前没有确定病因,与神经缺血、受寒、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大部分患者患病后半月至一个月左右能够自行恢复,只有很少患者不愈。
3.1 诊断方法: 一般都是突然发病,少数患者二至三天可达顶峰,病前一般患者耳后发生疼痛。具有无法皱额、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向健侧歪斜,闭睑、挤眉、露齿、提唇等都发生障碍。患侧泪液可能出现减少分泌、听觉过敏或味觉减退、角膜减退反射;恢复期患侧面肌发生痉挛,食物咀嚼时病侧同时伴随流泪现象。
3.2 治疗方法:采用热敷、理疗方法。每天三次,口服七天30毫克泼尼松,第二周药量递减直至停止服用。每天三次,一起口服维生素B1与B12药物500毫克。每天三次,连续口服两周0.5克阿昔洛韦。每日一次,连续两周静脉滴注1克胞磷胆碱加250-500毫升生理盐水。一个月后进行针灸治疗并穴位注射小剂量药物。患者应避免冷风、增强体质。采用眼罩对角膜进行保护。
4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目前该疾病病因不明确,可能由于自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非洲淋巴瘤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空肠弯曲杆菌、肺炎支原体及疱疹病毒等都为感染因子。在秋冬季易多发,类似症状若由于其它疾病引发被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4.1 诊断方法: 患者发病前一至三天周可能接受免疫接种、感染或具有手术史等。临床中具有四肢对称、突发性或进行性的无力,由远至近端发展,对胸腹肌产生影响而引起呼吸困难,自我麻木疼痛不适,四肢腱通常消失或降低反射等症状。
4.2 治疗方法:首选治疗方法为丙种球蛋白,成人患者采用大量免疫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连续三至五天,每天静脉滴注100-400毫克/千克,三周后还能重复应用。置换血浆,轻症患者每周两次,重症患者每周六次,发病半月后治疗没有效果。急性严重患者采用激素进行冲击治疗,每天静脉滴注0.5-1克甲基泼尼松龙加500毫升生理盐水,五天为一疗程。再每天1次,口服60毫克泼尼松,服用过程中减量,服用一个月疗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上述几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全科医生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治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利格,李颖,周筠等.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华内分泌代谢,2010.16.
[2] 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3] 于一凡,譚晓琳,孙晋民等.神经生长因子与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2010.14.
[4] 全春花,王群,徐丹等.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 2011.12. 作者简介:李辉,鸡西市妇幼保健院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21-01
关键词:周围神经疾病;全科治疗;疗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R6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20-01
1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不明原因的短暂而反复发作的一种剧痛,也被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1 诊断方法:临床诊断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疼痛部位分布于三叉神经分布区,一般从单侧二、三支发病,很少在眼支发病,影响一支或多支不等。疼痛主要是发作性短暂剧痛,具有触电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等症状,每次持续数秒或一两分钟。患者面部鼻翼外侧、上下唇、舌侧缘等某部位具有敏感性,触发易疼痛的部位被称为触发点,讲话、进食、刷牙、洗脸等动作对触发点激发就可导致疼痛。原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不具有阳性神经系统体征。针对神经系统体征患者结合病因进行听力、颅底或内听道X线、鼻咽及前庭功能检查,确有需要的患者可采取脑脊液、CT、MRI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1.2 治疗方法:每天二至三次,每次口服100毫克卡马西平;或每天三次,每次口服100毫克苯妥英钠;或每天三次,每次口服5-10毫克巴氯芬;或每天三次,每次口服12.5-25毫克氯丙嗪。具有严重疼痛且服药没有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时可采用封闭治疗方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根据病因采用适宜治疗方法。首选治疗药物为卡马西平,采用每日3次,每次由0.1克小剂量逐渐增加到0.2克。患者应用后主要有嗜睡、恶心、眩晕、皮疹、共济失调、白细胞数量减少等症状表现。苯妥英钠与卡马西平具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只是疗效稍差一些,通常这两种药物不能同时使用。上述用药剂量为成人患者用量,小儿患者应相应减量。
2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支配区的产生阵发性剧痛被称为舌咽神经痛,一般分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与继发性舌咽神经痛两种类型,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因桥小脑脚肿瘤、喉、扁桃体或鼻咽部肿瘤、颅底动脉瘤所引发。原发者舌咽神经痛易发于成年男性群体。剧烈疼痛发作持续几秒至几分钟,疼痛部位一般包括咽后壁、扁桃体、喉、舌后方及中耳,并向颈部放射。疼痛触发点可位于扁桃体窝、舌根、咽喉部,所以通常对会话、吞咽、咀嚼等产生影响,患者没有其它客观神经体征,有时患者疼痛发作时可出现晕厥、心跳停止或抽搐等症状。
3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目前没有确定病因,与神经缺血、受寒、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大部分患者患病后半月至一个月左右能够自行恢复,只有很少患者不愈。
3.1 诊断方法: 一般都是突然发病,少数患者二至三天可达顶峰,病前一般患者耳后发生疼痛。具有无法皱额、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向健侧歪斜,闭睑、挤眉、露齿、提唇等都发生障碍。患侧泪液可能出现减少分泌、听觉过敏或味觉减退、角膜减退反射;恢复期患侧面肌发生痉挛,食物咀嚼时病侧同时伴随流泪现象。
3.2 治疗方法:采用热敷、理疗方法。每天三次,口服七天30毫克泼尼松,第二周药量递减直至停止服用。每天三次,一起口服维生素B1与B12药物500毫克。每天三次,连续口服两周0.5克阿昔洛韦。每日一次,连续两周静脉滴注1克胞磷胆碱加250-500毫升生理盐水。一个月后进行针灸治疗并穴位注射小剂量药物。患者应避免冷风、增强体质。采用眼罩对角膜进行保护。
4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目前该疾病病因不明确,可能由于自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非洲淋巴瘤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空肠弯曲杆菌、肺炎支原体及疱疹病毒等都为感染因子。在秋冬季易多发,类似症状若由于其它疾病引发被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4.1 诊断方法: 患者发病前一至三天周可能接受免疫接种、感染或具有手术史等。临床中具有四肢对称、突发性或进行性的无力,由远至近端发展,对胸腹肌产生影响而引起呼吸困难,自我麻木疼痛不适,四肢腱通常消失或降低反射等症状。
4.2 治疗方法:首选治疗方法为丙种球蛋白,成人患者采用大量免疫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连续三至五天,每天静脉滴注100-400毫克/千克,三周后还能重复应用。置换血浆,轻症患者每周两次,重症患者每周六次,发病半月后治疗没有效果。急性严重患者采用激素进行冲击治疗,每天静脉滴注0.5-1克甲基泼尼松龙加500毫升生理盐水,五天为一疗程。再每天1次,口服60毫克泼尼松,服用过程中减量,服用一个月疗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上述几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全科医生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治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利格,李颖,周筠等.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华内分泌代谢,2010.16.
[2] 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3] 于一凡,譚晓琳,孙晋民等.神经生长因子与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2010.14.
[4] 全春花,王群,徐丹等.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 2011.12. 作者简介:李辉,鸡西市妇幼保健院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