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况:信丰二中创办于1960年,系江西省重点中学、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校。学生4400余人,教职工311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人,江西省优秀班主任2人,江西省模范教师1人。自2006年起,连续四年荣膺赣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理念:以课改为契机,促进全体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既求人人升学,更求个个成才。
  感言:课改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自2008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开始实验。一年多来,新课程实验为全省高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问题和挑战也陆续浮出水面:课改后的高考怎么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怎么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必修课的课时分配存在的矛盾如何处理;选修课尤其是选修Ⅱ怎么开设,以什么形式开设才合理;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学生成长记录袋与发展性评价如何操作,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高中学校,并促成了目前一方面热热闹闹,另一方面又涛声依旧的课改局面。甚至有人断言:如果不采取灵活而实际的办法解决以上问题,课改就会是一场华而不实的闹剧。
  带着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我省课改样本校之一的信丰二中,对该校校长谢方明进行了访谈。
  记者:尽管专家反复强调高中课改不是为了高考,但高考的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是全社会的“神经中枢”,课改成功与否,全依赖这个“神经中枢”,而我省尚未明确此次改革的方案。因此,有些学校认为谁改谁吃亏,以致目前一些学校对课改持观望态度。对此,您是怎样看待的?
  谢方明:课改是为了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而实施的。目前,一些重点中学在观望,是因为他们担心,如果按课改要求开足各类课程,必然要降低基础文化课时的比例,从而影响到高考质量。同时,一些条件相对差的二类高中,则囿于师资水平和硬件设施,不知道怎么改,想改也改不了。作为原来意义上的二类高中,我校高考质量一直列全市同类学校前列,而自从去年被评为省重点中学以来,我们早就在考虑学校今后的发展问题。若以过去的方式走下去,很难在全市重点中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突破这一发展瓶颈的途径就是课改。因为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再加上生源因素,学校大部分学生是无法考上二本以上院校的,既然考不上,就不如改革,也必须改革。因此,我们没有老牌重点中学对高考质量的太多顾忌。
  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具备了一定的课改设施条件,暂时缺少的也可以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更主要的是,自2008年秋季以来,我校共选派了230多位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课改培训、研讨、交流、参观,课改思想已深入人心,领导层也掌握了一定的实施方法,我校已为课改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刚才您说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课改的目的,又说不进行课改,学校大部分学生也考不上二本以上学校。那么,您是否认为实施课改后,这些学生就一定能考上呢?
  谢方明:不改,大部分学生考不上二本以上院校,这是现实;改了,希望大部分学生能考上,这是愿景。虽然课改后他们可能还是考不上,但如果按照课改要求认真实施,抓实“课内课外”两条课改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体验机会,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强的能力,使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从而提升其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我曾在对学校教师的讲话中,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说明“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观点,那就是在我校读完高中的青年,即使毕业后在街上摆摊谋生,也要比其他摆摊的人更能赚钱。
  记者:课内课外是课改的两条主线,能具体说说吗?
  谢方明:课内是指课堂教学改革,课外是指这样几项工程:学生社团的建设,选修Ⅱ的开设,学生成长记录袋与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记者:这几项工程实施下来,会不会像其他学校担心的那样,出现学生负担加重、课时不足、内容讲不完的问题?
  谢方明:其实,这是怎样处理教材、处理课内与课外关系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这几项工程必须同时实施。比如,由于生源基础差,有的教师可能担心学生学不会而满堂灌。对此,我们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在部分备课组试点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学案导学制的实施,适当限制教师的讲授时间,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地实施分层教学。教学如生活,舍与得是辩证的。再比如,由于生源基础差,有些学生可能学不进、缺乏信心。对此,我们利用课外的这几项措施去跟进,让学生找回信心,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能力,同时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既充实又美好。
  记者: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选修课的安排设置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一方面要开足选修等规定课程,另一方面要兼顾高考。尤其是选修Ⅱ的开设,一些学校认为它与高考无必然联系,又要走班,教师能力也参差不齐,很难实施,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谢方明:刚才所提到的确实是一些实际问题,如果不切实解决,选修课的开设必然会流于形式。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时间上予以保证,比如学校安排每周4节课的时间来确保选修Ⅱ、研究性学习和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是让教材到位。虽然由于课程资源问题和教师经验不足导致学校暂时不能开发教材,但我们引进了其他学校的校本教材来开课,同时以奖励的形式鼓励校内有能力的教师开发校本教材。其三是实施走班制。我校自2008年秋季课改开始之日起,音体美就已经实施了走班制。一年多来,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做法,只要管理到位,走班已不是问题,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也是如此。它们看似与高考无必然联系,但除高考以外的能力却均有赖于从这些活动中培养起来,学生们动起来了,思维活跃了,反过来必然会促进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可见是有利于高考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这就是舍与得的关系。
  记者:对学生如何开展过程性评价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难题,要把必备的学分管理、探究性作业、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都纳入评价体系中,并建立个性化成长记录袋,必然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教师的工作热情很难持续。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谢方明: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摆在课改面前的重大难题之一,这需要统筹解决,即把过程性评价、研究性学习、选修Ⅱ的开设、社团活动综合起来考虑,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我们的做法是:对每个行政班参与上述几个工程的学生的指导工作相对集中于该班任课教师身上,尽量不交叉,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比如一个语文教师指导了一个社团,这个社团由他所教的两个班的30名学生组成,那么,这30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与发展性评价也由他负责,他还可以把这个社团活动的内容当成选修Ⅱ的课程来开设,那么他指导的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也是这30名。这样看似复杂,其实并未增加太多工作负担,和我校原先实施的全员育人的跟踪式管理模式是一致的。
  记者:您介绍的这些是否已成为学校课改的一个管理体系?
  谢方明:是的。我校为实施课改专门制订了《课改行动方案》,各责任部门还制订了相应的子方案。《方案》的落实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好宣传发动,包括对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层面的宣传,以争取理解和支持;二是掌握好行动方法,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组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于2009~2010学年下学期整体推进;三是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实行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有无实施课改行动、行动实施过程到位与否、行动实施结果的优劣等加以区分,以评价来鞭策和鼓励教师参与课改。当然,推进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会边实施边解决。我始终相信,要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培养目标,课改实施的过程远比其结果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 xuyajian@126.com
其他文献
编者按:希望公开课获得成功,博得听课者的掌声,这是每一个执教者的企盼。于是,公开课前,执教者积极、紧张地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見。但准备到底应该怎么做,意见应该如何听,就这一话题,下述作者的感悟与见解,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
期刊
[编者按]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展示。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努力创设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关注每一个孩子,致力于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希望孩子有一个好成绩,但不是以破坏性的方式给予。”一位家长如是说。  因不满孙子所在学校的教育方式,这位家长曾让孩子退学并自行施教。但半年后,他感觉缺失了同学间的交往,会让孩子变得孤
期刊
秀才岭,一个牵动文化人情结的地名。相传这里有一位胸怀大志的青年,却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时间一长,在当地人给他封了个“秀才”的绰号后,他索性在村前的无名小山坡上搭了个简陋的木棚办起了私塾,想一边教书一边攻读,以待再考。因自身多次落榜,他只收到了两个学生。寒来暑往,他与学生形影不离,同窗共读。有一年,他领着学生一起去应考,结果师生三人同时登上秀才榜。从此,这个无名小山坡便有了个响亮的名字——秀才岭;
期刊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赣江中游,是吉安市的北大门,素有“橘乡、粮仓、盐田、药邑、林海、江南青铜王国”的美称。新干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曾留下“一家四进士,五代皆举人”的美谈。近年来,全县中小学围绕“打造教育强县,树立新干品牌”的奋斗目标,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该县教育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素质教育先进县”“吉安市教育工
期刊
【片段一】《月光曲》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  (生听写:传说 谱写 盲姑娘 蜡烛 琴键 清幽)  师: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说这个传说,首先大家各自准备一下。  (生练说)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贝多芬谱写《月光曲》时,被人们称为是一个传说,因为他借着清幽的月光,被盲姑娘对音乐的执著所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
期刊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开发教学资源和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就阅读教学而言,目标的确定有其共性和个性,“共性”即《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个性”即每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共性要求教师从学段目标的角度出发。《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共有10条,依这组教材来看,最主要的有: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联系上下文
期刊
为新教师成长搭起四把梯子,让他们品尝到教书育人的甘甜果实,是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一把梯子,成立教学督导室,为新教师成长全程护航。学校可返聘退休教师担任教学督导专家,制定详细可行的新教师培养工作计划。新教师在督导专家的指导下,严格按计划进行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学习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新课程标准、学校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条例等。第二阶段分学科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观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而作为语文教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把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发展到了一种如胶似漆的程度,它是新课标理念孕育下绽放出来的一朵奇葩。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是在新課标的推动下自成门派继而登上语文教学大雅之堂的。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精心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是教学的任务,也是育人的责任。可惜有些教师缘于种种原因而漠视它。笔者认为,把“探究、分
期刊
28年前,在南昌师范学校读书时,我便在桌上竖起了一道座右铭:“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晨读日新,从《江西教育》起。”这“情结”,伴我走过学生时代,走过教师生涯,走上教育局副局长岗位……28年,晨读之际 ,沉浸其中,慢慢感悟,渐渐成长,乐之不疲……  受父辈的熏陶,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南昌师范。新生入学的第一次聚会,我就倾诉了“羽化成蝶”的心声:“我以后要当一名最好的教师!”我的班主
期刊
【编者按】《江西教育》于1950年4月创办,到本期正好创办60年了。回眸相依相伴的60年,我们感慨万分。一路走来,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编辑的全心奉献,一批又一批作者的热心支持,一群又一群读者的倾心追求,《江西教育》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在这刊庆之日,各方的朋友以炽热的情怀、醉人的笔触,述说着与她相识相知的故事,倾诉着与她难以割舍的情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