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实践,锐意创新,构建了许许多多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个全新的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下面是本人一次下校调研时所听到的一节课的片段,从中可以看出:
一、教师是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者
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仅就定义的引出,教师构建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首先设计了—个“折纸与拼图”的动手实践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个叠放在一起的三角形纸片,并设问题一:你能用拼图的方法,将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四边形吗?
—个示范,一个提问,立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极大热忱,同学们经过合作,经历叠、剪、拼等动手操作的过程,终于拼成了六种不同形状的四边形,教师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展示了同学们的活动成果,及时给予鼓励,给学生后面的学习增添了信心。紧接着,教师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四边形如图1,提出了问题二:
1.∠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
2.由上述结论,你又可以得出怎样的判断?说说你的理由。
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设计“折纸与拼图“的动手实践活动之后,又设置了一个问题串,通过“问题展示”的教学程序为学生搭建—个思考问题的阶梯,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鼓励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合作并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通过拼图游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感知,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经历和体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探究过程;通过问题串的引导,学生感悟了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自然地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拼图形,自己找规律,自己想问题,自己得结论,仅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当中。
由此可见,一个全新的自主学习的课堂需要一个自主活动的平台,而自主学习的学生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活动空间,这些平台和空间都离不开教师的巧妙设计和精心构建。
二 、教师是自主学习课堂的引导者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导出。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教学环节,开展了第二次动手实践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用剪下的两个三角形叠放在一起,选定一边,找到它的中点O,作这边上的中线,并将其中一三角形绕点O旋转180°得到一个四边形,如图2。紧接着提出探究一: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2.观察图形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对于探究1,学生们有了第一次的拼图实践活动,很容易得出结论,由于探究2是一个结论开放的探究性问题,解答结论开放题,同学们本身就感到困难,加上图2中众多的三角形,众多的边和角,如何找结论?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使很多同学都感到束手无策,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就在同学们自主探究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问道:△AB0与△CD0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稍稍的提醒,使同学们立即感悟到探究问题的策略,领会到将四边形问题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的途径和方法,顿时感到云开雾散,思维活起来,整个课堂也随之动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一下子找出四对全等三角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相等的边、相等的角等结论。教师从众多的结论中,板书了:AB=DC,AD=BC,∠BAD∠BCD,∠ADC=∠ABC,AO=CO,BO=DO,从而由同学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课堂需要学生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但在同学们思维感到迷茫、探究活动难于深入的时候,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拨,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
三 、教师是自主学习课堂的合作者
在上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精心构建的自主学习的平台上,完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有关性质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进入到“合作交流”阶段,按照合作学习时划分的学习小组,就教师布置的3道课堂练习题,尝试着在小组合作中讨论解答。
练习1:如图3,在□ABCD中,∠B=60°,那么下列各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 )A.∠D=60°B.∠A=120° C.∠C+∠D=180°D.∠C+∠A=180°
练习2:小华用一根32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10米,其他三条边长分别是多少?
练习3:如图4,已知直线L把□ABCD分成两部分,要使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直线所在的位置需满足的条件是 (只需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练习l、2,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简单运用,而练习3,是本节课中继探究一之后又一道条件开放的探究题。有了前面的探究基础,课堂中大部分小组讨论热烈,而少数小组却冷冷静静,尤其对一些学困生来说,思维陷入困境,教师这时走到他们中间,指导他们分析题设条件,回顾已经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重点从对角线的性质入手,促使他们动脑思,动口说,动手做,在他们有很小的成功的时候,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此时教师的角色,自然成为学困生的良好合作者。在教师的参与下,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中,基础差的学困生也逐渐感到豁然开朗,提出了直线L必须分别过两组对边中点,以及直线L只需过对角线的中点的最佳答案。
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合作探究,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悟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还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基本技能。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更加体现了自身就是学生最好的合作者。
四、教师是自主学习课堂的推进者
“反思提高”是这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同学们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这节课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师生共同努力探究得到的成果。为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又开始了第二次探究活动。
探究二:如图5,直线L经过□ABCD对角线AC、BD的交点O。并绕点0转动,使它随意停留在任意的位置。且与一组对边交于E、F,观察几次转动的结果。
1.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猜想,并与同伴交流。
2.请选择你所发现的其中一条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这是本节课第三次出现的开放性探究题,它同时涉及平行线、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知识,对于刚刚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学生来说,要解决这样的综合题确有一定难度。本题难点还在于它的呈现方式,它构造了个图动一手动一脑动的动态思维背景,考查学生在此背景中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突破难点?教师指导同学们从题意中的“停留”那一刻着手,化“动”为静,化“任意位置”为特定位置,化四边形为三角形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探索图形的其他性质,分析图形中各线段各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寻找线段、角以及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层层推进,从而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在动态背景下设计这一数学问题,可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还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学生们分别发现了一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以及一些全等的三角形,有的还从图形的面积入手,发现了一些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一些面积相等的四边形等结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使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向纵深推进,知识點之间的联系就会不断加强,课堂教学难度也就会不断增加。鉴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因素等原因,自主学习的难度也随之而来。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教师就理所应当成为自主学习课堂的推进者,
综合上述“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课堂教学片段,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问题展示一自主探究一合作交流一反思提高”的程序为线索,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整个课堂教学进程是:导入→动手操作、引人入境;过程→自主探究、跌宕起伏;结尾→共同推进、成果纷呈。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根本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要创造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就得依靠广大教师的精心构建,正确引导,真诚合作,全力推进。◆(作者单位:江西省彭泽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包韬略
一、教师是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者
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仅就定义的引出,教师构建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首先设计了—个“折纸与拼图”的动手实践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个叠放在一起的三角形纸片,并设问题一:你能用拼图的方法,将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四边形吗?
—个示范,一个提问,立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极大热忱,同学们经过合作,经历叠、剪、拼等动手操作的过程,终于拼成了六种不同形状的四边形,教师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展示了同学们的活动成果,及时给予鼓励,给学生后面的学习增添了信心。紧接着,教师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四边形如图1,提出了问题二:
1.∠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
2.由上述结论,你又可以得出怎样的判断?说说你的理由。
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设计“折纸与拼图“的动手实践活动之后,又设置了一个问题串,通过“问题展示”的教学程序为学生搭建—个思考问题的阶梯,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鼓励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合作并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通过拼图游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感知,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经历和体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探究过程;通过问题串的引导,学生感悟了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自然地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拼图形,自己找规律,自己想问题,自己得结论,仅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当中。
由此可见,一个全新的自主学习的课堂需要一个自主活动的平台,而自主学习的学生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活动空间,这些平台和空间都离不开教师的巧妙设计和精心构建。
二 、教师是自主学习课堂的引导者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导出。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教学环节,开展了第二次动手实践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用剪下的两个三角形叠放在一起,选定一边,找到它的中点O,作这边上的中线,并将其中一三角形绕点O旋转180°得到一个四边形,如图2。紧接着提出探究一: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2.观察图形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对于探究1,学生们有了第一次的拼图实践活动,很容易得出结论,由于探究2是一个结论开放的探究性问题,解答结论开放题,同学们本身就感到困难,加上图2中众多的三角形,众多的边和角,如何找结论?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使很多同学都感到束手无策,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就在同学们自主探究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问道:△AB0与△CD0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稍稍的提醒,使同学们立即感悟到探究问题的策略,领会到将四边形问题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的途径和方法,顿时感到云开雾散,思维活起来,整个课堂也随之动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一下子找出四对全等三角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相等的边、相等的角等结论。教师从众多的结论中,板书了:AB=DC,AD=BC,∠BAD∠BCD,∠ADC=∠ABC,AO=CO,BO=DO,从而由同学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课堂需要学生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但在同学们思维感到迷茫、探究活动难于深入的时候,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拨,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
三 、教师是自主学习课堂的合作者
在上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精心构建的自主学习的平台上,完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有关性质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进入到“合作交流”阶段,按照合作学习时划分的学习小组,就教师布置的3道课堂练习题,尝试着在小组合作中讨论解答。
练习1:如图3,在□ABCD中,∠B=60°,那么下列各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 )A.∠D=60°B.∠A=120° C.∠C+∠D=180°D.∠C+∠A=180°
练习2:小华用一根32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10米,其他三条边长分别是多少?
练习3:如图4,已知直线L把□ABCD分成两部分,要使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直线所在的位置需满足的条件是 (只需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练习l、2,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简单运用,而练习3,是本节课中继探究一之后又一道条件开放的探究题。有了前面的探究基础,课堂中大部分小组讨论热烈,而少数小组却冷冷静静,尤其对一些学困生来说,思维陷入困境,教师这时走到他们中间,指导他们分析题设条件,回顾已经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重点从对角线的性质入手,促使他们动脑思,动口说,动手做,在他们有很小的成功的时候,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此时教师的角色,自然成为学困生的良好合作者。在教师的参与下,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中,基础差的学困生也逐渐感到豁然开朗,提出了直线L必须分别过两组对边中点,以及直线L只需过对角线的中点的最佳答案。
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合作探究,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悟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还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基本技能。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更加体现了自身就是学生最好的合作者。
四、教师是自主学习课堂的推进者
“反思提高”是这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同学们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这节课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师生共同努力探究得到的成果。为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又开始了第二次探究活动。
探究二:如图5,直线L经过□ABCD对角线AC、BD的交点O。并绕点0转动,使它随意停留在任意的位置。且与一组对边交于E、F,观察几次转动的结果。
1.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猜想,并与同伴交流。
2.请选择你所发现的其中一条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这是本节课第三次出现的开放性探究题,它同时涉及平行线、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知识,对于刚刚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学生来说,要解决这样的综合题确有一定难度。本题难点还在于它的呈现方式,它构造了个图动一手动一脑动的动态思维背景,考查学生在此背景中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突破难点?教师指导同学们从题意中的“停留”那一刻着手,化“动”为静,化“任意位置”为特定位置,化四边形为三角形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探索图形的其他性质,分析图形中各线段各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寻找线段、角以及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层层推进,从而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在动态背景下设计这一数学问题,可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还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学生们分别发现了一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以及一些全等的三角形,有的还从图形的面积入手,发现了一些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一些面积相等的四边形等结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使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向纵深推进,知识點之间的联系就会不断加强,课堂教学难度也就会不断增加。鉴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因素等原因,自主学习的难度也随之而来。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教师就理所应当成为自主学习课堂的推进者,
综合上述“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课堂教学片段,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问题展示一自主探究一合作交流一反思提高”的程序为线索,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整个课堂教学进程是:导入→动手操作、引人入境;过程→自主探究、跌宕起伏;结尾→共同推进、成果纷呈。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根本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要创造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就得依靠广大教师的精心构建,正确引导,真诚合作,全力推进。◆(作者单位:江西省彭泽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包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