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angq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高县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四川高县645150)
  交际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一个人缺乏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实现的可能性就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既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变被动的灌输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主体作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要有理想的学习效率,必须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实现之中。对话,恰好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为学生的解读和表达发挥作用的价值,是目中有人。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学习的效果要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最初去草料场,虽然心存疑虑,但也并未思考出个中究竟。及至去了草料场,偏偏那赖以存身的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偏偏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从而将那两间草厅压倒了;而恰恰“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酒葫芦是老军留下的,没有酒葫芦,不“觉得身上寒冷”,林冲不可能去沽酒;不去沽酒,林冲见不到山神庙;见不到山神庙,林冲不会想到暂去安身;不栖身山神庙,林冲则葬身火海,何谈报仇雪恨。这一系列的偶然性因素构成的情境变化,使林冲一步步逼近手刃陆虞侯的壮举。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明白上述偶然性因素与报仇雪恨似乎没有任何丝毫的关联,却因主人公的种种选择而得以具体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过程恐怕也就如此,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及其相应的应对之举也就具有了存在的价值意义,变得鲜艳润泽,甚至远离我们眼前而被我们视为的神圣也让人有了可以触摸的亲近感。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依靠能够培养出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的教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指导实践,点燃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知识是人类经验和方法的积淀,它在表面上是凝固的、静态的和没有活力的,它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公式、历史事件的归纳,对话能将它激活、催化、吸收、内化为个体经验,在对话过程中研究知识,消化知识,占有知识。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对话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有利于发现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满足学生心理渴望,客观评价学生;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疑惑点,适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大胆思维,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卢梭在其教育小说《爱弥尔》中指出:“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对话是一种对称的师生交流形式,它尊重学生的人身权利与人格尊严,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处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心灵畅通,对学习产生需求和冲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当课堂的情感氛围适合学生的情感需求时,学生对学习就表现出明显的期待和努力倾向,他们不仅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常常以跃跃欲试的心态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而当课堂的情感氛围不适应学生的情感需求时,学生对学习就明显表现出冷漠、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他们尽义务似的接受知识,思维呆滞,应付性地答问,常常巴望早点下课。这就充分说明情感既具有引发、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也具有终止或中断学生学习的消极作用。这便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对话尊重学生的缘故。对话是情与情的相互交流,营造了一种宽松有序的学习环境。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将彻底动摇老师的话语霸权,教师单方面的讲课将由师生双方的对话所取代,作品的主题、情节的推进将在精彩的对话中形成。在对话中,教师有关对文本的解释并不存在最高或最终的权威,这为学生对文本的解释提供了空间,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想像与创造的空间。
  鲁迅的《祝福》,揭露和批判了以“祝福”为中心事件显现出的封建文化,包括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习俗、封建道德……那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经过对话讨论,学生明白认识到:鲁四老爷、柳妈等人虽然难逃罪责,但真正的元凶不是个人,而是文化――封建文化。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我们平时上课基本上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极少。可想而知,一直这样下去,学生哪还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呢?更谈不上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社会将怎样发展呢?“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苏格拉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生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是彼此间的思考、经验、知识、情感、体验和观念的分享与交流,教学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展示聪明才智、独持个性和创新成果的过程。对话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
  《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我也有话要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的句子,经过对话讨论,学生明确了这些句子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贯穿全文,使全文材料附着于此。循着作者情感的起伏逐渐了解了刘和珍其人、其事、其精神,更重要的是逐步明白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的真正意图是揭示死难的意义和教训,激励后死者奋勇前行。
  有的牛津导师所做的就是召集少数几个学生,向他们喷烟。被系统地喷烟,喷了四年的学生,就变成了成熟的学者。如果有人怀疑,让他到牛津去,他会看到这个实际的过程。一个被烟熏透的人,就能说优雅的英语,写优雅的英文,其优雅的风格是靠任何其他方法都学不到的。”“他的导师,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发生兴趣,就会对他喷烟,直到在他的心理点燃火苗。”且不说这里讲的是高等教学,也不说它的导师制,单从“闲聊”、“一起检查作业”、“系统地喷烟”来说,这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四年的对话能够在“心里点燃火苗”,能够让学生“变成成熟的学者”,可见对话的功效,诱导的力量。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它不只是知识的交流,更是心灵的沟通,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关怀,是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在对话中思想相互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的灵感和冲动,在对话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涵养个性。通过对话,变被动的灌输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学习体验;通过对话,激励自卑的学生,点拨失败的学生,暗示自负的学生,发现特殊的学生,关怀所有的学生;通过对话,让教学目中有人,直面人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孔子运用对话形式授课,有教无类,达到了在当时无人能及的高度,甚至记录他思想言论的《论语》也是对话体的著作,恐怕是中外第一部教学实录。他的学生颜渊对这种教学方法“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自由的探究,精神上的相互回应与碰撞,认知视界的真正融合,它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脉动。对话,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预案设计:在“删繁就简”中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而我以为教学的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有效的潜伏式引入,把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回归到本来面目的数学,帮助和引导学生达到对新内容的“意义建构”,实现有意义学习。本文从有效运用潜伏练习和有效设置潜伏情境等方面探讨了引入新知识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引入;潜伏练习;情境设置;注意事项  一、问题缘起  数学具有形
期刊
【摘要】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要坚持一点,做好一点。首先,管好一个班级,用好班级干部;其次,教育学生用一点---技巧;第三,教育学生,每天多思考一点;第四,相信学生的能力,耐心去引导。只要我们每天坚持一点点学习,一点点的思考,一点点的耐心,去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多,班主任的日子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坚持;反思;收获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平凡而又艰辛的工作,工作中的酸甜
期刊
曾经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创意校服》作文指导课,感触颇深,这堂课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拨开了云翳,指点了迷津,突出了人文性和发展性。如何教会学生无 拘无束的写出“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的个性作文呢?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所得。  一、放归生活,珍视学生个性体验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清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个不息”。只有让学生放归生活,
期刊
学生在习作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面对作文题目,常陷入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有时,尽管老师做了苦口婆心的提示,学生仍还是难以下笔。即使能完成一篇,多数是以老师提供的材料或是东拼西凑的内容。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会观察,头脑中没有可供写进作文中的材料。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相当困难了。  如何克服学生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期刊
【摘要】鲁迅的《阿Q正传》,以其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分析及对社会的清醒认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的“痼疾”,鲁迅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关键词】电影;精神胜利法;鲁迅;正传;未庄  一、《阿Q正传》的背景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残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无家无地
期刊
非智力因素,通常指的是智力以外的一切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着,它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积极的个性品质能推动和促进智力的充分发挥;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和干扰正常的智力活动。因此,非智力因素在整个作文教学训练中起调节、制约、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年纪小,可塑性大。所以,在诸多因素中,“兴趣”是核心,它牵动和影响着其他因素。心理学把
期刊
【摘要】农业中职学校在服务“三农”上,担负着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职责。如何适应当前新的形势,调整办学思路,转变服务职能,改革办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为农村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劳动者,是摆在当前农业中职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办学渠道;转移培训;创新机制  一、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当前三农
期刊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效率不高,老师和学生都很无奈的事。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积累习惯,让学生自主命题作文,让学生都享有一份作文的甘甜,取长补短,是建设作文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视作文为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视作文为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有自由写作权。在作文教学
期刊
【摘要】讽刺艺术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情节、细节、手法、语言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一人物活动为线索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的讽刺是通过情节的发展、细节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同时,它手法多种多样,比喻、比较、推理随处可见,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令人赞叹。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细节描写  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别人看。”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就是那些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