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的课堂教学概括为“三化、三题、三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模式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是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其任务不是培养某门学科、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所以,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应当给学生最基础、最一般、最通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具有最强的稳定性,最广的适应性、最长的实效性、最快的迁移性,这些知识应该是给学生终生难忘、终生受益的东西。把这些知识学到手,继而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就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今后不管从事什么专业、什么行业,都会迸发后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规律、教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達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教学的本身应该有规律,把一些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
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对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鉴,结合当前课改的理论精髓,对小学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简单的概括为“三化、三题、三法”的教学模式,具体诠释如下:
1.“三化”
“三化”指的是数学生活化,数学逻辑化,数学趣味化。
1.1 数学生活化。数学知识的本身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
践,而作为数学研究的结果也该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指导生产实践,造福于人类。如果教师抓住这一理论的关键就能把抽象的数学理论演绎的形象具体,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趣味横生。现在教材的编排意图也在于此。我们教师从情境设计和例题的选择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实践,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授四边形时,利用展示校园图片“多么美丽的校园啊!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它是有一些几何图组成的,找一找,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再如:教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选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知识,像存款利息问题,手机缴费问题,电费收费问题等等,这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同事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是有用的。
1.2 数学逻辑化。它包括语言逻辑化、教学程序逻辑化、知识传授逻辑化、教师板书逻辑化。
1.2.1 数学语言逻辑化。数学语言要求严密,教师的语言应该精准,言简意赅,不要拖沓冗长,中心不明,令人费解,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例如:在讲四年级教材“积的变化规律”一节时,
6×2 =12
6×20=120
6×200=1200(笔算得数)
6×2000=? (推理得数)(归纳规律)
让学生观察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因数2-20-200依次
发生怎样的变化?相应的积12-120-1200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你的观察结论你能直接说出6×2000的结果吗?语言精准简练,完成了演绎、推理、归纳的过程。
1.2.2 数学程序逻辑化。教学程序的安排,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应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表象到抽象的事物的逻辑程序。例如:讲数8的组成时,先让学生用实物动手分份,学生能摸得着,看得见,然后教师用数字记录,如果反过来就得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2.3 知识传授逻辑化。数学知识是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如何自然过渡这就需要教师一番苦心。例如:三年级教材有余数除法学习时,先复习乘法口诀作为新知识学习的铺垫,为学生学习除法试商扫清了障碍。这个道理说出来都懂,可在操作时容易被忽视,往往遇到问题了才去拿旧知识来启发,适得其反,既误了教学时间,也不能使知识的传授相得益彰,顺其自然。所以知识的传授要逻辑化。这也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教师要有整体驾驭教材的能力。
1.2.4 板书的逻辑化。好的板书,既起到启发的作用的同时也便于学生的记忆。
例如:
6×2=12
6×20=120
6×200=1200 (笔算得数)
6×2000=? (推理得数) (归纳规律)
1.3 数学趣味化。数学趣味化,不仅仅要求教师语言幽默诙谐,而且要求选材立意趣味化,例如:小学四年级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体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充分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三题
“三题”指的是数学三级习题的设计,它包括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提高练习。这样设计意义有:(1)让多数学生吃好,让“尖子”生吃饱,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挖掘和发现创新型人才;(2)教师要把知识教活,才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如何教育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及任何一名学生都有潜力可挖,都有惰性的存在,紧一紧,拔一拔就有意外的收获。
3.“三法”
数学方法很多,这里提到的“三法”,指的是:演绎法、推理法、归纳法,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如果教师把这三种方法应用灵活,掌握基本原则,那么,你的数学课堂一定是优质的教学课堂。例如:演绎法(也就是举例法)。在教学中必须举二个以上,第三个例子及时靠推理的得到结果,归纳形成定义或法则。例如:
6×2=12
6×20=120
6×200=1200 (笔算得数)
6×2000=? (推理得数) (归纳规律)
以上是我自己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见解,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教师潜心专研教材,研究教法,打造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那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将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模式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是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其任务不是培养某门学科、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所以,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应当给学生最基础、最一般、最通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具有最强的稳定性,最广的适应性、最长的实效性、最快的迁移性,这些知识应该是给学生终生难忘、终生受益的东西。把这些知识学到手,继而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就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今后不管从事什么专业、什么行业,都会迸发后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规律、教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達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教学的本身应该有规律,把一些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
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对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鉴,结合当前课改的理论精髓,对小学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简单的概括为“三化、三题、三法”的教学模式,具体诠释如下:
1.“三化”
“三化”指的是数学生活化,数学逻辑化,数学趣味化。
1.1 数学生活化。数学知识的本身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
践,而作为数学研究的结果也该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指导生产实践,造福于人类。如果教师抓住这一理论的关键就能把抽象的数学理论演绎的形象具体,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趣味横生。现在教材的编排意图也在于此。我们教师从情境设计和例题的选择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实践,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授四边形时,利用展示校园图片“多么美丽的校园啊!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它是有一些几何图组成的,找一找,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再如:教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选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知识,像存款利息问题,手机缴费问题,电费收费问题等等,这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同事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是有用的。
1.2 数学逻辑化。它包括语言逻辑化、教学程序逻辑化、知识传授逻辑化、教师板书逻辑化。
1.2.1 数学语言逻辑化。数学语言要求严密,教师的语言应该精准,言简意赅,不要拖沓冗长,中心不明,令人费解,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例如:在讲四年级教材“积的变化规律”一节时,
6×2 =12
6×20=120
6×200=1200(笔算得数)
6×2000=? (推理得数)(归纳规律)
让学生观察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因数2-20-200依次
发生怎样的变化?相应的积12-120-1200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你的观察结论你能直接说出6×2000的结果吗?语言精准简练,完成了演绎、推理、归纳的过程。
1.2.2 数学程序逻辑化。教学程序的安排,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应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表象到抽象的事物的逻辑程序。例如:讲数8的组成时,先让学生用实物动手分份,学生能摸得着,看得见,然后教师用数字记录,如果反过来就得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2.3 知识传授逻辑化。数学知识是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如何自然过渡这就需要教师一番苦心。例如:三年级教材有余数除法学习时,先复习乘法口诀作为新知识学习的铺垫,为学生学习除法试商扫清了障碍。这个道理说出来都懂,可在操作时容易被忽视,往往遇到问题了才去拿旧知识来启发,适得其反,既误了教学时间,也不能使知识的传授相得益彰,顺其自然。所以知识的传授要逻辑化。这也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教师要有整体驾驭教材的能力。
1.2.4 板书的逻辑化。好的板书,既起到启发的作用的同时也便于学生的记忆。
例如:
6×2=12
6×20=120
6×200=1200 (笔算得数)
6×2000=? (推理得数) (归纳规律)
1.3 数学趣味化。数学趣味化,不仅仅要求教师语言幽默诙谐,而且要求选材立意趣味化,例如:小学四年级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体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充分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三题
“三题”指的是数学三级习题的设计,它包括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提高练习。这样设计意义有:(1)让多数学生吃好,让“尖子”生吃饱,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挖掘和发现创新型人才;(2)教师要把知识教活,才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如何教育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及任何一名学生都有潜力可挖,都有惰性的存在,紧一紧,拔一拔就有意外的收获。
3.“三法”
数学方法很多,这里提到的“三法”,指的是:演绎法、推理法、归纳法,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如果教师把这三种方法应用灵活,掌握基本原则,那么,你的数学课堂一定是优质的教学课堂。例如:演绎法(也就是举例法)。在教学中必须举二个以上,第三个例子及时靠推理的得到结果,归纳形成定义或法则。例如:
6×2=12
6×20=120
6×200=1200 (笔算得数)
6×2000=? (推理得数) (归纳规律)
以上是我自己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见解,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教师潜心专研教材,研究教法,打造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那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将是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