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实施分层次作文的策略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初中生叙事文写作难的现象,笔者认为,除学生本身课业负担过于繁重、生活范围窄、不愿意动脑筋写作等因素,作文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才是它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作文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不强或者教师对于写作指导不到位等方面,导致学生长期处在被动学习和写作状态;教师在写作指导的方法上缺乏系统性,长期摘抄、写日记等反复枯燥练习的效率不高;教师在批改、评价作文时标准过高,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的评价方式。
  基于以上现实,笔者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实施分层次作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力求快速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基于学生层面的层级式训练策略
  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分成三层,即写不成文、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的低层次;成文后立意浅、内容单薄、写作技巧单一的中层次;有才气、有立意、有发现的高层次。教师按照这三个层次的分布,逐层级归纳提炼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习作实例,探索出针对这三类学生的分层训练策略和方法。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一样,应该进行“教学的设计——基于多元目标的预设”。
  1.针对低层次学生的发现策略
  低层次学生怕写作文,因为以往写作时尝到了太多失败的滋味。这类学生的作文往往被老师所忽略,在批改这类学生的作文时总是浮光掠影、草草了事,或打个日期,或简单写个“阅”字,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得这类学生越来越厌恶和恐惧写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以下两个策略。
  第一,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亮点”。放大他们写作中有亮点有创意的某句话或某种手法,比如为文中有真情实感的句子或者书写整洁的段落点赞,并在作文讲评课上当着全体学生的面给予肯定,以鼓励为主,培养他们的写作成功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小帅刚进初中时写《我的新同桌》只有100多字,但字迹清晰、表述流畅,而且个别成语用得十分恰当,我给了“优”。并在他的作文后面写上建议:“你若能具体写出和这个新同学相处时的愉悦心情,那么你的文章会更有吸引力。”第二次随笔,小帅竟补写了一段神态描写和一段心理描写,文章字数多了一倍,文章的结构也变得非常完整,写得比第一次好了很多。
  第二,发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点。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一旦被打开,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位学生特别喜欢读跟动物有关的小说,正好有一次写作文是关于动物的题目,要求记录和自己钟爱的某一动物之间的一件事。一向害怕写作的他,首次洋洋洒洒写出了六百字,生动有趣,获得85的高分。此后,我鼓励他尽量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后来他居然写了一篇将近2000字的超长篇随笔——《蚂蚁搬家》。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兴趣激发”的方法就让他产生了动力,使他的写作水平有了飞跃。
  2.针对中层次学生的唤醒策略
  第一,以有趣的活动拓宽观察视角。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桃花的文章,大多随便写了或上网抄了几句。对此,笔者组织了一次课外写作课,带领学生观察校内桃花,触摸记录花瓣的形状、数目,花的颜色等情况,鼓励学生课下多看多想。几天后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有的学生说桃花色彩不一,随着时间在变化;有的学生注意到花瓣末端微微内翻;有的学生写到自己用手往花瓣上摸去,柔柔的、滑滑的,像苏州丝绸。这次观察活动让作文内容丰富了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观察力很有意义。
  第二,以假想的读者和情境唤醒写作意识。遭遇命题作文时,学生经常会感到“无米下锅”。笔者尝试的做法是,引导学生选定素材的时候,首先设定一个抽象的倾诉对象,来调动内心的情感,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在写《我们的学校》时,教师示范,作为中学生,假定这篇作文的读者是你的朋友,而他正好有个孩子在选择读哪个中学,你要抓住机会把学校的亮点写下来给朋友作参考,希望能让他读了之后,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是有读者的,有倾诉对象的,这种确定读者意识的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就考虑好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第三,“自主批改”唤醒修改意识。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作文教学同样必须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如果每篇作文教师都认真批改,最后写上评语,当然非常好,但是教师若能教会学生参与作文修改,学会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那更是好上加好。写完再改会想得比较周密或更加周密。
  首先,善作不如善改。学生亲自批阅他人作文,是情感交流、借鉴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提高作文质量的过程,可逐步提高自身鉴赏能力,懂是非、明好坏;完善思想,陶冶情操。“文章不厌百回改”,北宋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也是几经修改、推敲之后才定下来的。何况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作文?只会写而不会批阅,写作就不容易进入高境界,就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次,建立能力自信。初次批改时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处下笔,很正常,教师必须引导他们,结合平时阅读教学,探究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结合老师公布的批改作文的方式,细细地琢磨,慢慢地修改,树立可改、能改、并能改好的自信。例如:规格方面的不妥和错误、明显的缺失、词语句法的不妥、内容不妥、修辞的运用等。随着自主修改作文的深入,学生文句鉴赏能力、驾驭文字的水平也会越来越强,渐渐达到“自如”的境界。
  最后,让批改成为愉快的学习。自主批改作文,学生从被动的“被评判者”变成了主动的“评判者”,既有“你的作文我修饰”的快乐,也会产生“作文的功劳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成就感。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请同学看看,提些意见,然后以之为参考,常常可以更容易补救偏颇缺漏的毛病。这样,作文不再是一种枯燥的练习,而是一种展现个人风采、传播积极思维的自我展示的舞台。
  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意识一旦树立,批改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的激发,批改质量和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也能提高。
  3.针对高层次学生的激励提升策略   高层次学生的作文常常多为佳作,容易受到表扬,再加上初中生年龄不大,容易产生自满情绪或者自负心理,写作水平的提升空间往往有限。笔者认为,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上的提升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个性化阅读,激发思维。针对高层次学生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引导他们读思结合,通过摘要评论、好句仿造等手段,推动他们研磨、分析、追思、生疑、解答、凝炼,培养自己思考的习惯。笔者接触的许多案例表明,阅读质量关乎写作水平,思想深度决定习作高度。作为学生首先要读的是语文书上的课文,那些都是例文,是精彩的文章;其次要读的是书上推荐的名著和与书本课文或者作者有关的文章和资料;还要读的就是经典,以及感兴趣的名家美文。会读书,有积累,才能写好文章。
  第二,推荐公开发表,强化成就感。每个作者耗费心血写出一篇文章的时候,总希望拥有更多的读者,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将优秀学生作品对外推荐给报刊发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除全班展示外,笔者把学生习作上传博客、微博、微信,发邮件给校报校刊,甚至推荐给各级教育报刊发表。其实,投稿也是写作训练的过程,也是写作水平提升的过程。它需要审核,需要再次修改,甚至还面临退稿的危险。教师这样做,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收获对外发表带来的无穷乐趣。我的学生中,有的人已经拥有了当作家的梦想。这些学生最终能否成为作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写作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中收获了无穷乐趣。
  二、基于教师指导的层级式训练策略
  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有一个清晰的阶段培养目标。如初一要求能写450字左右的记叙文,做到书写清楚端正、记叙要素完备、文通句顺,以小见大且有真情实感;初二要求能写55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书写清楚端正、情节发展有波澜、能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对生活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初三要求能写65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书写优美、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典雅工整、情节设计巧妙、人物形象有神韵、立体感强,细节描写真实动人,感情真挚、对生活真谛思考深刻。
  其次,教师在批改文章方面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标准。结合上面的写作要求,要为学生制定一个评分标准表,达到了就不吝给分,这样各阶段的学生只要对照表格,就知道自己的作文达到了怎样的分值。这样的设计比较客观,既有利于学生自评,也有利于学生他评,更有利于老师评价。要注意的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以此鼓励中、低层次学生的写作热情。
  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习作的普遍规律。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借鉴了美国作文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作家工作室训练法”,具体就是让学生参考老师的评分标准,先自评、自改,然后小组合作评改,最后老师评改,通过多次评改使学生作文层次不断提高,其写作能力同步提高。这个策略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部分学生没什么可写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在向同学解释为什么这样写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在互动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每一次作文都让学生不断修改到达标为止,如果省略了这个步骤,许多学生的作文老毛病会重复出现,到最后就真的“病入膏肓”了。
  分层次写作指导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热情,尤其是中等层次和高层次的学生,他们常常互相推荐和借阅名著佳作,在写作实践中模仿乃至创新,使自己的习作逐渐有了个人的风格。此外,层级式写作指导策略的实施,还激发了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作文都不怕了,对于基础知识的运用和阅读理解的学习就觉得很简单了。
  训练学生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基于学生、教师指导两个方面的层级式训练和策略,激发学生写好文章、学好语文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一篇富有情感、有观察、有思考、有想象的优秀作文才能得以呈现。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正】 战国后期,齐国经历了一场严重“国难”。燕昭王姬平,为报伐国和杀父之仇,做了近三十年的准备,派乐毅统率重兵攻入齐境,联合三晋和秦国部分兵力,在济水西北岸展开一场
【正】 在中国,人学思想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萌发,但是由萌芽状态发展到自觉的哲学思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说孔子的仁学理论就是人学问题的展开,那么孟子
信息检索的一个难点是构造一个可以精确表达用户信息需求的检索式。个性化信息检索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它把用户区别对待,认识到了用户之间的不同之处,它为不同的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围绕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同步实施以“三开减负三开放”和“两增两减一提高”教学结构改革等为主要内容,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市域内素质教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映射的自适应脆弱水印算法,选取图像小波变换的低频信息作为图像特征并利用混沌映射对初值的敏感性产生两种水印,将其嵌入到随机选择的图像点的LSB(Least S
采用定量方法评估价河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河南省湿地保护与规划提供依据。河南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达337×10^8元。各项湿地生态功能价值中调蓄功能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等特点,其表现为能迅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新联系,富于想象或长于类比。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当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时,积被情感就会从内心迸发出来,并激发他
桥梁主梁在剪力作用下裂缝的形成、扩展和分布十分复杂,借助模型实验获得了主梁在剪力作用下的裂缝分布规律,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裂缝分布的自相似性。研究表明:所形成的裂
【正】 梁思永先生是著名的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之一,他为我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梁先生早年在国外研究考古学和人类学,1930年回国之后,参加了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育的重要价值体现。为提升其价值,在教改过程中,我们先后做了系列课题研究,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练习的有效性、学案设计以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