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以罗经国对《滕王阁序》的译本为案例对《滕王阁序》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及策略进行了探讨,指出译者只有把“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相结合,并具备深厚的中英文功底,才能翻译出符合译入语读者需求的版本。
【关键词】《滕王阁序》 文化翻译观 文化负载词
文化翻译观就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苏珊·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认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散文中骈体文中的上佳之作。《滕王阁序》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对其英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罗经国《滕王阁序》英译本作 为语料,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通过具体例证来探讨《滕王阁序》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和技巧。
一、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是奥地利学者玛
丽·斯莱尔-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于1990年在其一篇名曰“Linguistic Transcoding or Cultural Transfer: A Critic of Translation Theory in Germany”的论文中提出来的,后被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借用来指称其以文化为取向的翻译研究。巴斯奈特指出,应该把翻译单位从人们所接受的语篇转变到文化上,即所谓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shift)。
二、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1.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指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建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滕王阁序》中包含了大量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词汇,因此,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研究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利于世界各国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2.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核心问题是文化的等值和转换。那么,应该如何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呢?在对《滕王阁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中,罗经国巧妙地运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技巧。
三、文化翻译观下《滕王阁序》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笔者以罗经国英译版本为语料,在文化翻译观指导下,以异化和归化为翻译策略,通过例证,探讨《滕王阁序》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多种翻译方法。生态文化负载词包括自然环境、地域特征、动物植物、气候状况等方面的词汇。不同民族存在认知差异,同一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所引起的联想不尽相同。在《滕王阁序》中,有许多生态文化负载词,比如“潦水”、“寒潭”、“孤鹜”、“秋水”等。
例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译文:The puddles on the ground have dried up, and the water in the pound is cool and translucent. At dusk the rays of the setting sun, condensed in the evening haze, turn the mountains purple.
这两句是一对对偶句,罗译《滕王阁序》在翻译前半句的时候按原文,采取了对仗的方式,即 “the puddles on the ground” 和 “the water in the pound” 对仗,而在后半句中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采取归化的翻译方式,满足了译入语读者的阅读需求。
例2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岗峦之体势。
译文:Circling around are numerous islets on which the cranes rest on the sandy beaches and the wild ducks on the sand-bars. Cassia-wood courts and magnolia-wood halls rise and fall like mountain ranges.
这两句是一组对仗句,在翻译时,罗经国把前半句翻译成了倒装句,进一步突出了“cranes”、“sandy beaches”、“wild ducks”和“sand-bars”。对这一组对仗句的翻译,罗经国采用异化和归化结合的方式,既不失原文化中生态文化词的表达,又尽量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例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译文:A solitary wild duck flies alongside the multi-colored sunset clouds, and the autumn water is merged with the boundless sky into one hue.
译文用“solitary wild duck”,“multi- colored sunset clouds”“autumn water”,“boundless sky”等关键词传达原作的“孤鹜”与“落霞”、“秋水”与“长天”;用“fly alongside”和“be merged with”“into one hue”翻译“齐飞”与“一色”基本达到了与原文的文化上的功能等值。
四、结语
本文用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以罗经国对《滕王阁序》的译本为案例对《滕王阁序》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进行了探讨,通过举例可以得出,生态文化负载词是文化负载词的一部分,《滕王閣序》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态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这些词时,需要译者具备深厚并娴熟的英文表达技巧及丰富的文化积累,运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最终才能翻译出适合译入语读者需求的译本。
参考文献:
[1]Bassnett,S.Translation Studies(3rd edi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2]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10.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4]罗经国.古文观止(精选 汉英对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关键词】《滕王阁序》 文化翻译观 文化负载词
文化翻译观就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苏珊·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认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散文中骈体文中的上佳之作。《滕王阁序》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对其英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罗经国《滕王阁序》英译本作 为语料,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通过具体例证来探讨《滕王阁序》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和技巧。
一、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是奥地利学者玛
丽·斯莱尔-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于1990年在其一篇名曰“Linguistic Transcoding or Cultural Transfer: A Critic of Translation Theory in Germany”的论文中提出来的,后被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借用来指称其以文化为取向的翻译研究。巴斯奈特指出,应该把翻译单位从人们所接受的语篇转变到文化上,即所谓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shift)。
二、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1.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指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建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滕王阁序》中包含了大量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词汇,因此,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研究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利于世界各国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2.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核心问题是文化的等值和转换。那么,应该如何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呢?在对《滕王阁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中,罗经国巧妙地运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技巧。
三、文化翻译观下《滕王阁序》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笔者以罗经国英译版本为语料,在文化翻译观指导下,以异化和归化为翻译策略,通过例证,探讨《滕王阁序》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多种翻译方法。生态文化负载词包括自然环境、地域特征、动物植物、气候状况等方面的词汇。不同民族存在认知差异,同一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所引起的联想不尽相同。在《滕王阁序》中,有许多生态文化负载词,比如“潦水”、“寒潭”、“孤鹜”、“秋水”等。
例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译文:The puddles on the ground have dried up, and the water in the pound is cool and translucent. At dusk the rays of the setting sun, condensed in the evening haze, turn the mountains purple.
这两句是一对对偶句,罗译《滕王阁序》在翻译前半句的时候按原文,采取了对仗的方式,即 “the puddles on the ground” 和 “the water in the pound” 对仗,而在后半句中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采取归化的翻译方式,满足了译入语读者的阅读需求。
例2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岗峦之体势。
译文:Circling around are numerous islets on which the cranes rest on the sandy beaches and the wild ducks on the sand-bars. Cassia-wood courts and magnolia-wood halls rise and fall like mountain ranges.
这两句是一组对仗句,在翻译时,罗经国把前半句翻译成了倒装句,进一步突出了“cranes”、“sandy beaches”、“wild ducks”和“sand-bars”。对这一组对仗句的翻译,罗经国采用异化和归化结合的方式,既不失原文化中生态文化词的表达,又尽量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例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译文:A solitary wild duck flies alongside the multi-colored sunset clouds, and the autumn water is merged with the boundless sky into one hue.
译文用“solitary wild duck”,“multi- colored sunset clouds”“autumn water”,“boundless sky”等关键词传达原作的“孤鹜”与“落霞”、“秋水”与“长天”;用“fly alongside”和“be merged with”“into one hue”翻译“齐飞”与“一色”基本达到了与原文的文化上的功能等值。
四、结语
本文用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以罗经国对《滕王阁序》的译本为案例对《滕王阁序》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进行了探讨,通过举例可以得出,生态文化负载词是文化负载词的一部分,《滕王閣序》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态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这些词时,需要译者具备深厚并娴熟的英文表达技巧及丰富的文化积累,运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最终才能翻译出适合译入语读者需求的译本。
参考文献:
[1]Bassnett,S.Translation Studies(3rd edi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2]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10.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4]罗经国.古文观止(精选 汉英对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