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旨在以《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调查汉语新词翻译的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自建语料库中的新词呈现一定规律,如在报告中出现大量本土化词汇,极富中国特色、时代风貌,而且词汇背后寓意深刻。同时,本文探索如何在翻译转化中保持英汉语话语对接并尝试提供相应策略。本文也希望能为语料库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自建语料库;新词;翻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越发的频繁,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受世界瞩目。为落实习主席“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的外交思想,而《报告》英译版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翻译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国际形象。每年,《报告》中出现会有新词出现,新词翻译的研究也不少,比如,网络新词探讨等,但大多研究是采用定性的方法,缺乏数据支撑,结果偏主观。鉴于以上不足,本文将跳出传统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六年的《报告》英译本,对其中的新词翻译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SDL Trados studio 2014自建微型汉英平行语料库。研究设计步骤包括:(1)制定标准,收集文本;(2)运用trados软件处理文本,制成翻译库;(3)通过筛选,制成excel新词词表。语料库用Trados将英汉语料在句级层面对齐。这种方法能使研究获取更具代表性的大量翻译事实,为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为获取有代表性的新词,本研究将通过两种途径,1.政府与新闻公布的新词。2.依据新词定义来辨别。吕叔湘、陈原先生明确指出,“新词新语既包括不久之前产生,其含义,色彩和表现形式都给人们以新颖感的那种词语,也包括旧有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
三、《政府工作报告》新词的翻译特征
《报告》英译本是在中央编译局的组织协调下进行的,以总理为首,其他包括国务院相关领导、外文局和外交部相关人士,属于政论文体,用词讲究分寸,庄重严谨,准确规范,中国文化词汇的频繁运用。在翻译时,常使用长词或派生词,词汇密度高,动词名词化现象频繁等(陈建生,2010)。由于《报告》是对过去一年工作总结,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与针对中国国情提出的方针和政策,都极具时代特征,很多中国特色新词在英文中没有对应,造成译文的名词数量多,信息量较大。
四、《政府工作报告》新词的翻译原则
《报告》是外宣的一种方式,需要遵循以下四原则。政治等效,指的对于具有政治敏感性和民族独特性的新词所采用的原则。译名统一,指规范文本相同词语的译法。专业表达,指译文的表达和措辞要专业、简练,符合报告语言的习惯用法。约定俗成,指按照语言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习惯,沿用许久的译名。(杨明星,2014)
五、《政府工作报告》新词的翻译策略
本文通过对词表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译法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译文以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处理办法,从语料库中的实例数据分析可知,此类新词常采用直译、意译、综合译法。
1.直译
直译,指在遵守译文语言规范并且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意义形象和句法结构的方法。该译法一般适用于构词者和目标读者认知语境相似的情况,且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不存在文化负载词,可以就“字面”进行直接翻译。抽样中,共61个词语采用了此方法,占55.5%。例如:
2.意译
对于有些某些新词(尤其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当直译很难直接把源语中的意义确切表达,或直译后表达出来的意思不符合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这时就须采用意译。即在忠实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摆脱形式约束的翻译。《报告》的英译主要为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而服务,所以需要保证新词的可理解性,此译法可以消除西方读者的认知困难。该译法在抽样中共25个,占22.7%。例如:
3.综合法
单一的译法很难完整的诠释源语言的确切意义,这时就必须用综合多种翻译方法来译,也就是“混译”,即直译加注译。政策性新词内涵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便可用“直注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从而,使读者对新词语的含义一清二楚。采用综合法进行翻译的词汇在语料库中共24个,占21.8%。例如:
六、结语
通过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特点定量定性分析,从中发现,由于文本属于政论文体,新词不仅讲究分寸,庄重严谨,准确规范,还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在翻译时需遵循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和约定俗成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多采取直译、意译和综合法。
参考文献:
[1]曾国秀,龙飞.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短语英译策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
[2]陈建生,崔亚妮.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特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程镇球,翻译论文集[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杨明星.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翻译, 2014(3).
[5]张易凡,许明武.科技新词文化特征分析及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翻译(4),2012.
关键词:自建语料库;新词;翻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越发的频繁,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受世界瞩目。为落实习主席“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的外交思想,而《报告》英译版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翻译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国际形象。每年,《报告》中出现会有新词出现,新词翻译的研究也不少,比如,网络新词探讨等,但大多研究是采用定性的方法,缺乏数据支撑,结果偏主观。鉴于以上不足,本文将跳出传统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六年的《报告》英译本,对其中的新词翻译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SDL Trados studio 2014自建微型汉英平行语料库。研究设计步骤包括:(1)制定标准,收集文本;(2)运用trados软件处理文本,制成翻译库;(3)通过筛选,制成excel新词词表。语料库用Trados将英汉语料在句级层面对齐。这种方法能使研究获取更具代表性的大量翻译事实,为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为获取有代表性的新词,本研究将通过两种途径,1.政府与新闻公布的新词。2.依据新词定义来辨别。吕叔湘、陈原先生明确指出,“新词新语既包括不久之前产生,其含义,色彩和表现形式都给人们以新颖感的那种词语,也包括旧有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
三、《政府工作报告》新词的翻译特征
《报告》英译本是在中央编译局的组织协调下进行的,以总理为首,其他包括国务院相关领导、外文局和外交部相关人士,属于政论文体,用词讲究分寸,庄重严谨,准确规范,中国文化词汇的频繁运用。在翻译时,常使用长词或派生词,词汇密度高,动词名词化现象频繁等(陈建生,2010)。由于《报告》是对过去一年工作总结,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与针对中国国情提出的方针和政策,都极具时代特征,很多中国特色新词在英文中没有对应,造成译文的名词数量多,信息量较大。
四、《政府工作报告》新词的翻译原则
《报告》是外宣的一种方式,需要遵循以下四原则。政治等效,指的对于具有政治敏感性和民族独特性的新词所采用的原则。译名统一,指规范文本相同词语的译法。专业表达,指译文的表达和措辞要专业、简练,符合报告语言的习惯用法。约定俗成,指按照语言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习惯,沿用许久的译名。(杨明星,2014)
五、《政府工作报告》新词的翻译策略
本文通过对词表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译法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译文以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处理办法,从语料库中的实例数据分析可知,此类新词常采用直译、意译、综合译法。
1.直译
直译,指在遵守译文语言规范并且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意义形象和句法结构的方法。该译法一般适用于构词者和目标读者认知语境相似的情况,且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不存在文化负载词,可以就“字面”进行直接翻译。抽样中,共61个词语采用了此方法,占55.5%。例如:
2.意译
对于有些某些新词(尤其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当直译很难直接把源语中的意义确切表达,或直译后表达出来的意思不符合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这时就须采用意译。即在忠实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摆脱形式约束的翻译。《报告》的英译主要为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而服务,所以需要保证新词的可理解性,此译法可以消除西方读者的认知困难。该译法在抽样中共25个,占22.7%。例如:
3.综合法
单一的译法很难完整的诠释源语言的确切意义,这时就必须用综合多种翻译方法来译,也就是“混译”,即直译加注译。政策性新词内涵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便可用“直注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从而,使读者对新词语的含义一清二楚。采用综合法进行翻译的词汇在语料库中共24个,占21.8%。例如:
六、结语
通过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特点定量定性分析,从中发现,由于文本属于政论文体,新词不仅讲究分寸,庄重严谨,准确规范,还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在翻译时需遵循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和约定俗成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多采取直译、意译和综合法。
参考文献:
[1]曾国秀,龙飞.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短语英译策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
[2]陈建生,崔亚妮.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特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程镇球,翻译论文集[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杨明星.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翻译, 2014(3).
[5]张易凡,许明武.科技新词文化特征分析及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翻译(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