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为了迎接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种种挑战,并顺应新一轮课程教育的改革时势,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引学生成功掌握新课程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语文素养,并转化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体制已成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课堂,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要么是表面的热热闹闹,要么是华而不实的虚浮课堂。很多时候,语文教师还只是一个表演家,课堂完全是教师自我表演的舞台。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变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初中语文教师目前所需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探讨。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语文学习目标具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语文教师必须打破通常的习惯做法,摒弃原来的思维定势,实行多元化、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在课堂教學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是学习兴趣的显性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感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没有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状态之中,对于所学内容只能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应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根据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于课文中的一些事件、人物、场景等用比较迁移的方法,特别是一些语言上的着力点、着眼点、着重点,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更应该细细揣摩思索。引导学生从陈旧、单一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发展、提升。
二、创造新型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可见,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是"教",而指导学生"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变"教"为"导",创造新型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做: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动员全体学生共同讨论交流,然后再由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过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初中语文课程中,有的课文内容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叙述,学生便会发问:"作者为什么不采用顺叙的写法呢?"教师便可以先把这个问题抛给全体同学,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探究,然后再讲解插叙和倒叙各自的好处,学生就会明白:本文采用插叙和倒叙的写法,不仅可以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人胜,还使得文章结构严密紧凑,疏密有致。在语文课堂中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可以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求知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素质。
三、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教材,要在"语文教材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任教初中语文多年,但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方法最好,用什么形式才能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去琢磨,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四、情感教育,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现代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丰富情感思想,提高人际交流能力。教师既是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拥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民主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活动,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同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以情促知"的目标。再者可以利用设问的方法,以问题为媒介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教师在一旁指点帮助,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总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改精神,以新课改理念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进行深化改革,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这样的教学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成功而进步的。
参考文献:
[1]张丽英.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24).
[2] 王晓丽.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6(07).
[3]谭维维.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标准的要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6)
[4]刘志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中学时代(教师版),2014,(01)
[5]毛魏然.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之问诊与矫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初中语文教师目前所需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探讨。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语文学习目标具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语文教师必须打破通常的习惯做法,摒弃原来的思维定势,实行多元化、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在课堂教學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是学习兴趣的显性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感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没有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状态之中,对于所学内容只能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应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根据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于课文中的一些事件、人物、场景等用比较迁移的方法,特别是一些语言上的着力点、着眼点、着重点,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更应该细细揣摩思索。引导学生从陈旧、单一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发展、提升。
二、创造新型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可见,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是"教",而指导学生"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变"教"为"导",创造新型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做: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动员全体学生共同讨论交流,然后再由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过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初中语文课程中,有的课文内容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叙述,学生便会发问:"作者为什么不采用顺叙的写法呢?"教师便可以先把这个问题抛给全体同学,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探究,然后再讲解插叙和倒叙各自的好处,学生就会明白:本文采用插叙和倒叙的写法,不仅可以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人胜,还使得文章结构严密紧凑,疏密有致。在语文课堂中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可以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求知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素质。
三、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教材,要在"语文教材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任教初中语文多年,但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方法最好,用什么形式才能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去琢磨,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四、情感教育,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现代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丰富情感思想,提高人际交流能力。教师既是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拥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民主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活动,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同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以情促知"的目标。再者可以利用设问的方法,以问题为媒介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教师在一旁指点帮助,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总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改精神,以新课改理念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进行深化改革,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这样的教学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成功而进步的。
参考文献:
[1]张丽英.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24).
[2] 王晓丽.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6(07).
[3]谭维维.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标准的要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6)
[4]刘志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中学时代(教师版),2014,(01)
[5]毛魏然.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之问诊与矫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