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要求高中政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本文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课加强情感教学的价值及实施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程 情感 价值 途径
高中政治新课程,课程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综合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各种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材力求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的实践活动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倡导开放互助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气氛中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那么,高中政治教学情感教学的价值及实施途径是什么呢?
一、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价值
1.加强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
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形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情感的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因此,要铸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只有灌输、说服不行,还必须有感染、熏陶;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易冲动,加强情感教育易于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情感教育还可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这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思想政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功不可没,高中政治课本中每一课、每一框都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如能努力提升学生情感,与学生进行丰富的情感交流,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
2.加强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甚至恐惧中时,它会直接阻碍、中断、削弱智力活动的进行;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兴奋、愉快、轻松之中时,它会激发、维持、加强智力活动,从而“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语)。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情感是思想形成的基础,只有当人的思想认知与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时,才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信念。对教师来说,如果把积极的情感作为自己工作的内在动力,认真挖掘“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力量,建立“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的师生关系,那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来说就具有吸引力,学生会喜欢上思想政治课。融洽的师生情感能营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它既能感染、鼓励学生,强化学习需要,又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师生双方配合默契,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思想政治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
情感是可以交流的。心理学认为,情感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只有当客观事物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应是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情感教育观。
现在很多学校还实行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分数和升学率,并把它作为评价学习主体的唯一标准。在现实生活中,目前许多学校在分层教学中只认成绩不认其他,使学生的学校生活过度依赖学业成绩,强化了竞争。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打的不仅是知识基础,还有做人的基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什么是生活的本质、成长的方向、人生的追求。嘉兴秀中徐琪老师说:“教育的效益,体现在教育质量上,培养高材生是效益,转化后进生同样是效益,而且是更高的效益。这个效益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效益,更是一种社会效益,它对全面调动积极因素,减少社会犯罪率,促进社会安定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应“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使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利于教育者终身发展。
2.教学内容要注意对情感的挖掘。
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与政治理念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如讲述公司的经营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时,结合2013央视选出广西“最美乡村教师”:蔡曾萍,一位“80后”女教师,筹集近40万元善款,让乡村小学面貌一新;周胜群,用自己28年青春岁月,一人一校在深山坚守半辈子。他们用爱,默默地诠释着师德之美。我们在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之余,能否为他们做点什么?引导学生从企业的角度探讨企业应承担什么社会责任。企业虽然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经济利益并不矛盾。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会关系。企业的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承担。没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企业难以生存。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并非无利可图,承担社会责任,尽管企业短期内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树立良好形象,从长远看,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如王老吉集团,在汶川地震中向灾区捐款1亿,得到消费者情感上的认可,销量大增。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生活经验,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学就会呈现出强烈的共鸣状态。
3.要关爱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政治课堂上,学生睡觉已不是新鲜事,可以说在课堂上学生有学习的,玩手机、看小说、说话的也不少。高二文科分科,选报文科的学生不少,政治是文科高考必考科目。照理学生应当努力学,但是在教学中,我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政治毫无兴趣。理科班的学生更不用说,就连文科生也认为学政治无非就是为了高考分数。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用格魅力感染学生,没有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没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教师有精深的专业功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打动学生。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教师要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师生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
(2)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斯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欣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营造民主、自由、开放、安全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民主参与教学、产生问题意识的气候与土壤。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达成默契。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爱动脑筋的学生、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再次,把微笑带给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和谐发展。教师把微笑带给了学生,把好心情带给了学生,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使课堂气氛变得宽松、和谐。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情感教学因素。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高一、二思想政治教学参考》.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程 情感 价值 途径
高中政治新课程,课程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综合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各种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材力求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的实践活动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倡导开放互助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气氛中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那么,高中政治教学情感教学的价值及实施途径是什么呢?
一、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价值
1.加强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
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形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情感的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因此,要铸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只有灌输、说服不行,还必须有感染、熏陶;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易冲动,加强情感教育易于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情感教育还可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这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思想政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功不可没,高中政治课本中每一课、每一框都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如能努力提升学生情感,与学生进行丰富的情感交流,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
2.加强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甚至恐惧中时,它会直接阻碍、中断、削弱智力活动的进行;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兴奋、愉快、轻松之中时,它会激发、维持、加强智力活动,从而“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语)。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情感是思想形成的基础,只有当人的思想认知与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时,才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信念。对教师来说,如果把积极的情感作为自己工作的内在动力,认真挖掘“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力量,建立“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的师生关系,那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来说就具有吸引力,学生会喜欢上思想政治课。融洽的师生情感能营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它既能感染、鼓励学生,强化学习需要,又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师生双方配合默契,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思想政治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
情感是可以交流的。心理学认为,情感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只有当客观事物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应是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情感教育观。
现在很多学校还实行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分数和升学率,并把它作为评价学习主体的唯一标准。在现实生活中,目前许多学校在分层教学中只认成绩不认其他,使学生的学校生活过度依赖学业成绩,强化了竞争。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打的不仅是知识基础,还有做人的基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什么是生活的本质、成长的方向、人生的追求。嘉兴秀中徐琪老师说:“教育的效益,体现在教育质量上,培养高材生是效益,转化后进生同样是效益,而且是更高的效益。这个效益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效益,更是一种社会效益,它对全面调动积极因素,减少社会犯罪率,促进社会安定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应“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使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利于教育者终身发展。
2.教学内容要注意对情感的挖掘。
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与政治理念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如讲述公司的经营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时,结合2013央视选出广西“最美乡村教师”:蔡曾萍,一位“80后”女教师,筹集近40万元善款,让乡村小学面貌一新;周胜群,用自己28年青春岁月,一人一校在深山坚守半辈子。他们用爱,默默地诠释着师德之美。我们在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之余,能否为他们做点什么?引导学生从企业的角度探讨企业应承担什么社会责任。企业虽然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经济利益并不矛盾。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会关系。企业的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承担。没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企业难以生存。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并非无利可图,承担社会责任,尽管企业短期内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树立良好形象,从长远看,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如王老吉集团,在汶川地震中向灾区捐款1亿,得到消费者情感上的认可,销量大增。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生活经验,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学就会呈现出强烈的共鸣状态。
3.要关爱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政治课堂上,学生睡觉已不是新鲜事,可以说在课堂上学生有学习的,玩手机、看小说、说话的也不少。高二文科分科,选报文科的学生不少,政治是文科高考必考科目。照理学生应当努力学,但是在教学中,我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政治毫无兴趣。理科班的学生更不用说,就连文科生也认为学政治无非就是为了高考分数。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用格魅力感染学生,没有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没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教师有精深的专业功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打动学生。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教师要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师生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
(2)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斯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欣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营造民主、自由、开放、安全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民主参与教学、产生问题意识的气候与土壤。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达成默契。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爱动脑筋的学生、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再次,把微笑带给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和谐发展。教师把微笑带给了学生,把好心情带给了学生,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使课堂气氛变得宽松、和谐。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情感教学因素。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高一、二思想政治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