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学法,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初中语文教学要走上创新之路,改革教学方法是关键。其中,学法指导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笔者在教学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杜甫的《春望》时,运用品字法感悟杜甫的诗歌情感。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引导,渗透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初中生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步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在教学中,我将《春望》作为渗透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进行了如下学习。
【教学片段一】
师:看完《春望》的朗诵视频,同学们感受到一种什么情感?
生1:悲痛。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你认为哪几个字特别触动你,为什么?
生2:“国破山河在”的“破”让我感受到长安城破败的景象。
师: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国都残破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生3:到处杂草丛生,路上人烟稀少,人们蓬头垢面,哀号哭喊。
师:你能再想象一下,繁华的国都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4:街上人山人海,孩子们疯打嬉闹,欢乐的笑声传遍整条大街。
师: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悲痛之情更显浓烈。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
这个教学片断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哪几个字特别触动你,为什么?”通过这个主问题,我把学习这首诗的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初步体会。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因此,当学生对学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我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学生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抓关键字的具体做法?
生1:展开想象,并在想象中对比。
生2:体会诗句蕴含的情感。
生3:通过反复诵读。
师:还有吗?
(学生一时语塞)
师:古诗离我们所处的年代比较久远。刚才有位同学说,“国破山河在”的“破”字写出了长安城破败的景象,所以,对于字的理解还要联系什么?
生4:写作背景和诗人经历。
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品字法的三个具体做法:展开想象、体会情感、反复诵读。但还有一个学习古诗很重要的方法,即写作背景,学生忽略了。因此,我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回忆思索,于是,学生把发现和领悟到的学法简明准确地归纳出来了。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悟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教学片段三】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自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屏显)品字法:联系背景,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围绕重点字词再思考,再讨论,再动笔。但是朗诵的声音还不够)
师:诗歌需要反复诵读,才能读出味道,读出感情。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可以采用不同形式来读,比如:男女生轮读,一人领读多人齐诵,表演读等等。
(学生兴致盎然地读起来了)
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和归纳学法的基础上自学这两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多媒体出示学法,强化学生对学法的认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在学法指导下进行自学。学生自己去朗读诗句,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化为能力。
四、展示交流,巩固学法
学生自学以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检查自学效果。而展示交流,是巩固学法的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展示交流,可以纠正不足;通过展示交流,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运用学法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
【教学片段四】
师:请第三小组展示。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品的是这首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的“放”和“纵”。首先,结合背景,安史之乱初平,压在诗人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进而生出恣肆狂态,可以回到久别的家乡,内心喜不自胜。我们想象到杜甫振臂高歌,向家乡走去。由此,我们体会到杜甫的激动之情,为国而乐的高尚爱国情感。下面我们全组来为大家朗诵。
师:你们读得非常投入,不仅感情充沛,而且还用喝酒的手势,很有画面感。那么,“放歌”能否改为“唱歌”?“纵酒”能否改为“喝酒”?
第三小组代表:“放歌”不能改为“唱歌”,因为“放歌”是放声高歌,更能表现诗人想要把内心喜悦的情感释放出去的兴奋。“纵酒”是无所顾忌的喝酒,酩酊大醉,今朝有酒今朝醉。
師:请第四组小组展示。
第四小组代表:(略)
师:他们两个组品的是同样的字——“放”和“纵”,那么,哪个小组来对这两个小组的表现点评一下?
第六小组代表:这两个小组表现都不错,都读出了安史之乱平定后作者的喜悦心情。但是第四小组的表情有些凝重和呆板,如果融入表情就更好了。
师:第四小组的同学们,你们赞同他的意见吗?
第四小组:赞同。
师:那么,你们小组能不能再诵读一下,让表情、声音甚至手势融为一体?
第四小组:好的。
(第四小组同学再次展示诵读)
这个教学片断中,通过小组之间的展示交流,学生感悟了杜甫为收复失地而喜的情感。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评议、争论和互相启发,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用品字法引导学生感悟了《春望》中杜甫为国家残破而忧的情感,也感悟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为收复失地而喜的情感,他的悲和喜都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依的。而品字法也不是孤立地看这个字,而是要联系背景,反复诵读,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同时,我在紧盯文本的同时,也紧抓学生,既在体悟诗意时“得味”,又在学习中“得法”。
[作者通联:湖北孝感市楚澴中学 湖北工程学院新时代语文良师培育研究中心]
一、教师引导,渗透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初中生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步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在教学中,我将《春望》作为渗透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进行了如下学习。
【教学片段一】
师:看完《春望》的朗诵视频,同学们感受到一种什么情感?
生1:悲痛。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你认为哪几个字特别触动你,为什么?
生2:“国破山河在”的“破”让我感受到长安城破败的景象。
师: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国都残破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生3:到处杂草丛生,路上人烟稀少,人们蓬头垢面,哀号哭喊。
师:你能再想象一下,繁华的国都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4:街上人山人海,孩子们疯打嬉闹,欢乐的笑声传遍整条大街。
师: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悲痛之情更显浓烈。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
这个教学片断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哪几个字特别触动你,为什么?”通过这个主问题,我把学习这首诗的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初步体会。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因此,当学生对学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我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学生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抓关键字的具体做法?
生1:展开想象,并在想象中对比。
生2:体会诗句蕴含的情感。
生3:通过反复诵读。
师:还有吗?
(学生一时语塞)
师:古诗离我们所处的年代比较久远。刚才有位同学说,“国破山河在”的“破”字写出了长安城破败的景象,所以,对于字的理解还要联系什么?
生4:写作背景和诗人经历。
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品字法的三个具体做法:展开想象、体会情感、反复诵读。但还有一个学习古诗很重要的方法,即写作背景,学生忽略了。因此,我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回忆思索,于是,学生把发现和领悟到的学法简明准确地归纳出来了。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悟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教学片段三】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自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屏显)品字法:联系背景,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围绕重点字词再思考,再讨论,再动笔。但是朗诵的声音还不够)
师:诗歌需要反复诵读,才能读出味道,读出感情。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可以采用不同形式来读,比如:男女生轮读,一人领读多人齐诵,表演读等等。
(学生兴致盎然地读起来了)
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和归纳学法的基础上自学这两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多媒体出示学法,强化学生对学法的认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在学法指导下进行自学。学生自己去朗读诗句,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化为能力。
四、展示交流,巩固学法
学生自学以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检查自学效果。而展示交流,是巩固学法的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展示交流,可以纠正不足;通过展示交流,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运用学法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
【教学片段四】
师:请第三小组展示。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品的是这首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的“放”和“纵”。首先,结合背景,安史之乱初平,压在诗人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进而生出恣肆狂态,可以回到久别的家乡,内心喜不自胜。我们想象到杜甫振臂高歌,向家乡走去。由此,我们体会到杜甫的激动之情,为国而乐的高尚爱国情感。下面我们全组来为大家朗诵。
师:你们读得非常投入,不仅感情充沛,而且还用喝酒的手势,很有画面感。那么,“放歌”能否改为“唱歌”?“纵酒”能否改为“喝酒”?
第三小组代表:“放歌”不能改为“唱歌”,因为“放歌”是放声高歌,更能表现诗人想要把内心喜悦的情感释放出去的兴奋。“纵酒”是无所顾忌的喝酒,酩酊大醉,今朝有酒今朝醉。
師:请第四组小组展示。
第四小组代表:(略)
师:他们两个组品的是同样的字——“放”和“纵”,那么,哪个小组来对这两个小组的表现点评一下?
第六小组代表:这两个小组表现都不错,都读出了安史之乱平定后作者的喜悦心情。但是第四小组的表情有些凝重和呆板,如果融入表情就更好了。
师:第四小组的同学们,你们赞同他的意见吗?
第四小组:赞同。
师:那么,你们小组能不能再诵读一下,让表情、声音甚至手势融为一体?
第四小组:好的。
(第四小组同学再次展示诵读)
这个教学片断中,通过小组之间的展示交流,学生感悟了杜甫为收复失地而喜的情感。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评议、争论和互相启发,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用品字法引导学生感悟了《春望》中杜甫为国家残破而忧的情感,也感悟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为收复失地而喜的情感,他的悲和喜都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依的。而品字法也不是孤立地看这个字,而是要联系背景,反复诵读,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同时,我在紧盯文本的同时,也紧抓学生,既在体悟诗意时“得味”,又在学习中“得法”。
[作者通联:湖北孝感市楚澴中学 湖北工程学院新时代语文良师培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