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小学生的多种兴趣为目的,与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研究型学习为主。本文通过当前综合实践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教师定位
上好一堂课,教师是关键。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也不例外,教师应当是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与其他传统课程相比,综合实践课程更具包容性、实践性,有时要进行户外活动,因此安全要求也高。但是目前我国多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还缺乏对该课程的全面理解,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目前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定位误区
由于现实的原因,大多数的综合实践课程还是在室内开展,教师还是运用“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本身就失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忽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所谓。其实,在室内的综合实践课程也能够上的很好。其次,很多综合实践课流于形式,忽视了主题的重要性,这与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有关。我们通常见到的情况是,看上去热热闹闹的综合实践课,其实学生并没有收获什么,甚至这样的课程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实施的教师也说不清楚。另外还存在课程时间把握,课题的选择等诸多问题。
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那就需要教师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上课之前可设计多种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课题可以选择与小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也可以是小学生平时关注的电视节目中选取,例如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奇思妙想》中就有很多有趣的课题,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探讨。虽然每节课的选材都是取之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和校本研究,但是要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的是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延伸,因此不能把课程资源仅局限在教材等文本资源上,要注意对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生兴趣不一样的情况,可在同一主题下,让学生重点参与不同的环节,例如整理资料、参与辩论、提出问题、总结成果等。笔者最近阅读教育研究杂志表明,每个小学生至少拥有八种智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表现出来的天赋和优势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使他们各展所长,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驾驭好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把问题抛向学生,学生在动手中去大胆猜测,产生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是一定的,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课堂,学生的问题很多,但是不能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下阶段的研究性问题。与一般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课也遵循小学生的特点,刚上课的时候,比较容易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跟着教师的节奏走,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但是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控制住课堂的节奏,不让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不能偏离主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时候强迫学生去参加活动,往往适得其反,激发起孩子的抵抗心里。如何调控自如,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真功夫。
其次,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课堂时问,在课程安排上要注意实际的可操作性。有些教师空有一腔热情,但缺乏科学精神,把教学任务安排的很满,不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属于典型的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把握和学生学习负荷的认识。主题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精力和条件下完成好既定的目标。比如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可能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调查研究、网络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
四、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提高自身素质
目前大多数的综合实践课都局限在本班级内部,很少参与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合作探究方式。采取的形式也非常单一,不是小组讨论,就是自由辩论,长期以往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聊。教师要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定期更换模式,比如低年级高年级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比如兄弟班级分工合作,互相讨论等等。其实这些操作起来都不难,就看教师有没有心。
另外,综合实践的老师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包容性,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制约着教师教学的能力。传统学科教师教学中所需要的基本就是专业知识,但是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不但要了解多学科的知识,还要有能力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探讨,并根据学生需要和主题本身涉及的学科综合开发。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老化、知识面窄、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等问题制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着重要作用。他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更需要激发和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学会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帮助学生处理好实践与认知的关系,让动手实践真正地融入学生的成长历程,成为他们生活中一门有用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陈玉清,常态中见不平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摩有感[M]
[2]徐永安,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M]
[3]肖金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探析[M]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教师定位
上好一堂课,教师是关键。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也不例外,教师应当是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与其他传统课程相比,综合实践课程更具包容性、实践性,有时要进行户外活动,因此安全要求也高。但是目前我国多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还缺乏对该课程的全面理解,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目前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定位误区
由于现实的原因,大多数的综合实践课程还是在室内开展,教师还是运用“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本身就失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忽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所谓。其实,在室内的综合实践课程也能够上的很好。其次,很多综合实践课流于形式,忽视了主题的重要性,这与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有关。我们通常见到的情况是,看上去热热闹闹的综合实践课,其实学生并没有收获什么,甚至这样的课程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实施的教师也说不清楚。另外还存在课程时间把握,课题的选择等诸多问题。
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那就需要教师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上课之前可设计多种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课题可以选择与小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也可以是小学生平时关注的电视节目中选取,例如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奇思妙想》中就有很多有趣的课题,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探讨。虽然每节课的选材都是取之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和校本研究,但是要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的是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延伸,因此不能把课程资源仅局限在教材等文本资源上,要注意对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生兴趣不一样的情况,可在同一主题下,让学生重点参与不同的环节,例如整理资料、参与辩论、提出问题、总结成果等。笔者最近阅读教育研究杂志表明,每个小学生至少拥有八种智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表现出来的天赋和优势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使他们各展所长,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驾驭好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把问题抛向学生,学生在动手中去大胆猜测,产生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是一定的,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课堂,学生的问题很多,但是不能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下阶段的研究性问题。与一般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课也遵循小学生的特点,刚上课的时候,比较容易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跟着教师的节奏走,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但是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控制住课堂的节奏,不让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不能偏离主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时候强迫学生去参加活动,往往适得其反,激发起孩子的抵抗心里。如何调控自如,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真功夫。
其次,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课堂时问,在课程安排上要注意实际的可操作性。有些教师空有一腔热情,但缺乏科学精神,把教学任务安排的很满,不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属于典型的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把握和学生学习负荷的认识。主题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精力和条件下完成好既定的目标。比如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可能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调查研究、网络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
四、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提高自身素质
目前大多数的综合实践课都局限在本班级内部,很少参与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合作探究方式。采取的形式也非常单一,不是小组讨论,就是自由辩论,长期以往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聊。教师要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定期更换模式,比如低年级高年级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比如兄弟班级分工合作,互相讨论等等。其实这些操作起来都不难,就看教师有没有心。
另外,综合实践的老师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包容性,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制约着教师教学的能力。传统学科教师教学中所需要的基本就是专业知识,但是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不但要了解多学科的知识,还要有能力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探讨,并根据学生需要和主题本身涉及的学科综合开发。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老化、知识面窄、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等问题制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着重要作用。他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更需要激发和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学会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帮助学生处理好实践与认知的关系,让动手实践真正地融入学生的成长历程,成为他们生活中一门有用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陈玉清,常态中见不平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摩有感[M]
[2]徐永安,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M]
[3]肖金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探析[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