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类培养认知调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类培养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2015年9月,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式推广大类培养改革。本文针对采用大类培养模式下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新生进行调研,以此摸清新生对大类培养改革措施的了解和认可情况,分析和筛选影响专业选择的客观因素,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通识型人才服务。
  关键词: 大类培养 专业选择 专业认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精英式人才教育逐渐向大众化人才教育转变,特别是高校规模大发展之后,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诸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尝试中,高等院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并践行,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大类培养”人才模式改革,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通识型”人才便成为偏远落后地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1]。
  一、大类培养改革前沿
  (一)大类培养的起源
  至2014年,全国112所“211工程”院校中50%以上的高校不同程度实施了“大类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开设学科大类最多,涉及专业最广的院校诸如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新疆作为民族构成极为复杂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结合地区自身生源特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相继实施了“大类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2013年12月,塔里木大学作为南疆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对“大类培养”进行了试点改革。
  二、经管院大类培养调研
  (一)问卷发放范围及内容
  问卷结果统计显示,新生民族组成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其中汉族占66.5%,维吾尔族占20.2%,哈萨克族占2.2%,回族占2.2%,其他民族占3.4%,调查学生类型包括汉考汉、民考汉、民考民等多种类型。被调查者来自中国34个省份,其中南疆占21.3%,北疆占36%,其余省份占42.7%。家庭背景为城市的占23.6%,乡镇占31.5%,农村或牧区占44.9%。通过100份问卷基本信息调查的分析,本次调研涵盖面较广,基本覆盖经济与管理学院大类培养模式新生各个班,调研结果符合新生具体情况。
  三、大类培养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专业认知分析
  1.选择专业的意愿
  新生选择专业的意愿能够反映出现阶段高校专业设置的热点与认可度,在被调查的新生中,选择经管类专业为第一志愿的有51.7%,第二志愿有13.5%,第三志愿有15.7%,其他志愿有15.7%,另外调剂志愿到经管类专业占3.4%。针对经管类专业了解程度,结果显示存在7.9%的新生处于一无所知状态,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更多新生对专业认识分布在有所了解和一般了解两项,分别占48.3%和40.4%,较多了解占2.2%,非常了解只占了1.1%。总体结果显示新生对专业认识不全面,认识均值只有2.40,整体认识情况偏向于“有所了解”,并且方差只有0.719,整体认识情况离散较小。对于外部因素影响专业选择的分析,选择经管类专业符合自己意愿的学生占64%,父母意愿占11.2%,老师意愿占2.2%,其他占22.5%,可见学生选择经管类专业基本因为学生对这类专业有相应好感,在选择过程中立足自身意愿。   通过交叉分析可知,各民族新生对专业认识表现出了明显不同,被调查的大部分汉、回族新生对专业认识普遍低于维吾尔、哈萨克族新生,这样的结果能体现出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学生预科教育的影响,民考民、民考汉学生通过一年的预科教育对学校情况和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初步了解,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认识。
  2.信息来源渠道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入学前后专业信息来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入学前信息获取主要来自于书刊报纸网络收集和家长教师的传授,入学后信息获取主要通过与家长教师的交流及高校专题介绍。这类转变明显的表明,入学后高校自身的宣传和引导能够直接影响新生对专业的认识与选择,所以开学之初,高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交流活动,对新生进行专业认识教育。鉴于学生入学前对学校和专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网络、书刊、报纸、高考指南等途径,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中学在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过程中作用,而且教育部门编制综合性书籍弥补大学招生与考生志愿填报的脱节问题。中学单位需要强化考生志愿填报的指导,组织相关专题教育,保证考生充分了解全国高校招生情况及专业培养情况的前提下,理性填报志愿,提高入学新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同时,调研结果显示新生对新施行大类培养方案了解情况普遍偏低,均值仅为2.33,总体水平趋向于一般了解,缺乏对高校学科发展方向的认识与思考,但对现在进行的通识基础课程教育认可较高。
  (二)专业选择分析
  专业选择部分的分析主要通过对新生自身对专业选择的原因、学习喜好、学习兴趣、学习感觉、学习价值、学习前景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新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机制。
  1.专业选择的原因
  专业选择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学生最为看重的两项因素分别为就业前景和学习兴趣,选择比重相对集中达到了77.5%。并且针对入学后新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结果显示,69.7%的学生依然保持着对经管专业的喜爱,12.4%对现在学习的专业不喜爱,13.5%入学前喜爱,4.5%的学生入学后通过对相关专业信息了解后,逐渐对专业产生了喜爱。这些数据说明,新生选择专业逐渐趋向于理性化,能够正视自身发展和高校教育的发展需求,以自身兴趣为基础,构建人生发展的框架,并且注重就业问题,也为高校专业调整指明方向。
  2.入学后对大类培养体验
  针对新生入学后对学校大类培养方式的体验,了解新生对大类培养的兴趣度,结果显示有16.9%感觉有趣,67.4%感觉一般,13.5%感觉无趣,2.2%感觉无所谓,总体权重均值为2.01,方差0.631,数据说明在进行大类培养改革过程中,学生对培养方式、教育理念的变化并不敏感,很难从总体上对创新点识别。并且,三类生源学生中,民考汉、民考民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明显高于汉考汉学生,这种结果可以解释为从预科学习转升的民族学生,自身对预科学习方式认可的延续。
  高校新生对未来有美好期望,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式推广大类培养模式的专业,新生与其他未实施大类培养学生交往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对比能够显示出对专业的归属情况,数据显示对自身大类培养专业感到自豪的占37.1%,感到一般的占48.5%,感觉无所谓的占14.6%,并无学生为专业感到自卑的。并且,96.6%的新生认为现在学习的大类培养经管类专业能够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整体归属感高,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困惑较少。但同时表现出,新生专业认可度存在提高空间,后期教学培养过程需要逐步转变学生观点,正确认识专业特色。
  3.专业未来前景与专业分流
  通过调研数据,新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主要受就业前景与自身兴趣左右,针对经管类专业大类培养前景的数据分析,50.6%新生认为发展前景良好,46.1%新生认为前景一般,3.4%新生对此并不关心,感到无所谓,没有新生认为前景差,被调研新生总体对大类培养方式前景看好,对本次改革充满信心。通过入学后的接触,大部分新生对学校各专业产生了新认知,专业的热门度再次引起了学生思考,问及重新选择专业会不会选择经管类专业时,42.7%的人坚决选择,43.8%的学生会慎重选择,4.5%的学生对此感到无所谓,7.9%的学生不会再选择经管类专业,说明大部分新生对实行大类培养改革的经管类专业有较高的评价,没有产生明显的排斥反应。
  最后问卷对大类培养实施的各具体专业进行摸底,29.2%的新生会选择工商管理,9%选择人力资源管理,15.7%选择物流管理,41.6%选择财务管理,只有4.5%的同学选择旅游管理,这些数据能够直观反映出目前各专业的就业热度,反映出新生选择专业偏重于就业因素的趋势。影响这种选择因素中,41.6%新生出于自身兴趣,46.1%新生是因为容易择业,有发展空间,为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设置、专业人数的设定提供参考。
  四、结论与建议
  大学新生入学前2个月正处在大学生活探索阶段和适应阶段,对经管类专S业和大类培养方式的认知程度低,了解范围窄,主动性差。为让新生尽快了解高校各专业特点及自身专业兴趣,摆脱入学前信息获取主要依靠图书、网络的迷茫,高校各专业信息宣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展专题教育,提高专业认知。
  大类培养方式赋予了新生更换专业二次机会,学生所在班级不固定,学生管理工作会趋向差异化和个性化,如何提高学生对各专业认识程度便成为高校的重要问题。在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学院两级单位会对入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这类教育主要集中进行学校、学院发展过程、发展定位的介绍,信息相对宽泛,难以针对各专业解决学生的疑问。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需要多次组织专业教育和专题讲解的活动,邀请校内外知名相关专家进行答疑,甚至可以针对“大类培养方式”进行课程目录式讲解,使新生对专业进行系统化、权威性解读,转变新生对所读专业初步认知,增强他们对专业的归属感。
  (二)立足就业热点,调整专业设置。
  随着新生专业选择逐渐理性化,越来越多的学生立足自身兴趣选择专业,但是不可否认在诸多能够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中,就业热度依然起到重要作用。就业因素直接影响高校专业之间的“冷热”,由于各专业差异太大,按学生志愿分流会导致学科结构失衡,因此高校在设置专业方向和专业人数时,需要立足学科建设实际,在确保各专业协调共建的基础上,实时调整各专业人数控制,适当参照学生选择意向,为地区人才需要保驾护航。以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热点为例,财务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是目前新生认可度最高的两个专业,分流选择意愿超过70%,经过两年通识教育后,通过成绩优先选择的方式,这两专业的人数可以在现有的培养规模上进行增加,以满足新生选择的满意度和地区人才需要。
  (三)正视民汉新生认知区别。
  由于塔里木大学地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面向全国招生,生源结构复杂,少数民族新生比例超过30%,学生组成极大区别内地高校,这为大类培养方式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过渡的需要,民族新生入学统一进行预科教育,这有利于民族新生对大类培养方式的认识,但是同样为大类培养方式的开展带来困难。民汉新生对专业认知出现明显不同,建议高校开学初加大对汉族学生,特别是内地新生的宣传,提升整体认知度水平。
  参考文献:
  [1]万俊毅.大类培养学生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4(10):47-50.
  [2]胡昱东.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指导策略[J].教育论坛,2014(10):1-4.
  通信作者:喻晓玲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细节,在细节之处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能够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准确,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细节 教学质量  一、通过日常生活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多数初中生在初次接触物理这一门学科的时候都有些陌生、抵触,并且在初次学习的时候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难免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物
摘 要: 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的管理艺术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动态。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班主任 尊重 爱  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采取压制手段,迫使学生承认错误,致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这样的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时,我常常想起李镇西老师的话:“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服装产业逐渐与世界接轨。鉴于我国已是纺织服装出口的大国,服装标签上的英语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服装标签上的英译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在翻译方法、句法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总结服装标签上的翻译方法及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服装标签英译 翻译方法 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服装外贸
摘 要: 为改变以往复习课烦琐的抄写及不断练习的方式,作者从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入手,从“梳理整册教材,有向整合资源”、“遵循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活动设计,提升语文素养”、“改革评价方式,考察综合素养”四方面入手,探索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的新模式。  关键词: 一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课  “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教学形式。以往一年级的复习课更容易被烦
摘 要: 本文以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为例,从语言风格所包含的语音要素、词汇要素出发,对内地的林少华和台湾的赖明珠的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寻求平衡二者的翻译策略,为日本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林少华 赖明珠 翻译风格 海边的卡夫卡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呈现和载体,文学作品的翻译则是连接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桥梁。译者在翻译时可能风格迥异,这种差异更多地体
摘 要: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及对“双师型”教师的高度重视下,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内蒙古东部地区本科高校专任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以促进东部地区本科高校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地区 “双师型”教师 高校专任教师培训机制  一、内蒙古东部地区本科高校专任教师培训概述  (一)相关概念  1.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
摘 要: 班主任要转变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使中等生在班级中的表现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地向优等生转化,让“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建设良好班风的中流砥柱。本文以如何更好地转化中等生与建设良好的班风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 中等生 班风建设 转化策略  一个良好的班级,是能够为所有的学生提供符合其发展的学习空间及关心的,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课堂中总有一批学生—
摘 要: 对于习作来说,“物”即是写作材料。当教师一再看到学生面临“立言无物”的尴尬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善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实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关键词: 善观察 多实践 胸罗万卷 触类旁通 旁征博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摘 要: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机智,令课堂富有生气,充满智慧与灵动。他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教学机智应对情境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主要源于他的人道主义儿童观、“我与你”的师生观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反思。阿莫纳什维利在教学机智方面堪称典范,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不断修炼自我,培养个人的教学机智。
学期将了,学校在与教师签约时,笔者利用职务之便作了如下一番调查,更加深了对“当老师不容易,当班主任更不容易”的理解。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承载主要教育职能的班主任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指导者。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担任班主任者的人数不到学校全体教师人数的50%,且班主任教师随着任职年限的增长,工作热情和干劲逐渐消退,不愿当班主任的呼声随之强烈,职业倦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