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091—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关注阅读内涵,注重方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文章主人公、体裁、单元训练点、学生的学习动态,引进大量的补充素材,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
1.配合教材,推荐读物,迁移阅读。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了解作品原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宽视野,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迁移阅读。课堂相机介绍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阅读量,加深对这位作者的认识。推荐与文本相同题材和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迁移阅读。以此做到课内得法,受益课外。
2.制定课内外“读书卡”,形成积累习惯。制定课内外“读书卡”,能够训练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
3.授之于渔,指导读书方法。一是精读。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细读,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是速读。培养学生快速抓捕信息的能力,逐渐训练学生使用“提纲契领的标题读法”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采用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阅读的“扫读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采用直入主题的“提问法”,通过交流式把握文章重点。三是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引导方法,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4.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给学生确定课外读物,教师定期批阅,给予评价。教师给学生推荐读物,并且给予精心的批阅,一方面监督阅读成果,一方面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并在正面评价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展示美文片段,加强积累巩固。利用早读课时机,展示学生课外的美文片断积累,包括文段、文句、诗词、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等。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积累,为习作积累素材,内化习作语言。
二、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效果
学生的阅读行为需要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一些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激发阅读信心和热情,同时也检查阅读效果。
1.班级读书会。每周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分别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等等。
2.评定读书笔记,评选最佳“读书卡”,选举“优秀小读者”,给予鼓励和奖励,完善和落实课外阅读的全面评估。
3.经常举办各种读书竞赛。如,主题知识大赛、古诗吟诵、美文诵读、格言比拼、读书手抄报、家庭读书论坛、评选学习型家庭等等。
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快乐地享受阅读,并锻炼了他们选择书籍的能力,使他们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和加工信息,拓展生活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读书人。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091—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关注阅读内涵,注重方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文章主人公、体裁、单元训练点、学生的学习动态,引进大量的补充素材,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
1.配合教材,推荐读物,迁移阅读。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了解作品原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宽视野,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迁移阅读。课堂相机介绍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阅读量,加深对这位作者的认识。推荐与文本相同题材和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迁移阅读。以此做到课内得法,受益课外。
2.制定课内外“读书卡”,形成积累习惯。制定课内外“读书卡”,能够训练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
3.授之于渔,指导读书方法。一是精读。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细读,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是速读。培养学生快速抓捕信息的能力,逐渐训练学生使用“提纲契领的标题读法”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采用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阅读的“扫读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采用直入主题的“提问法”,通过交流式把握文章重点。三是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引导方法,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4.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给学生确定课外读物,教师定期批阅,给予评价。教师给学生推荐读物,并且给予精心的批阅,一方面监督阅读成果,一方面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并在正面评价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展示美文片段,加强积累巩固。利用早读课时机,展示学生课外的美文片断积累,包括文段、文句、诗词、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等。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积累,为习作积累素材,内化习作语言。
二、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效果
学生的阅读行为需要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一些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激发阅读信心和热情,同时也检查阅读效果。
1.班级读书会。每周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分别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等等。
2.评定读书笔记,评选最佳“读书卡”,选举“优秀小读者”,给予鼓励和奖励,完善和落实课外阅读的全面评估。
3.经常举办各种读书竞赛。如,主题知识大赛、古诗吟诵、美文诵读、格言比拼、读书手抄报、家庭读书论坛、评选学习型家庭等等。
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快乐地享受阅读,并锻炼了他们选择书籍的能力,使他们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和加工信息,拓展生活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读书人。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