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厄瓜多尔过去在国际上几乎默默无闻。作为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国度,它的名气大多来源于独特的地理位置。
但当朱利安·阿桑奇悄悄走进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后,厄瓜多尔名副其实地“热”起来。在西班牙语里,“厄瓜多尔”是赤道的意思。
到9月3日,维基解密的创始人已经在使馆里呆了两个半月。他自己的预计是,还要等个一年半载风波才能过去。
20多个英国警察围在伦敦骑士桥的厄瓜多尔使馆外,准备执行把阿桑奇引渡到瑞典的法庭命令。
在瑞典,阿桑奇面临的是性侵犯指控。而奇装异服的示威者冲着街对面的哈罗兹百货公司咆哮着“新闻自由”。
“两个被迫害的人”
虽然并不清楚是厄瓜多尔找上了阿桑奇,还是阿桑奇找上了厄瓜多尔,但早在2011年5月,阿桑奇就和厄瓜多尔政府有了联系。
厄瓜多尔的自由记者艾琳·凯斯丽对厄瓜多尔官员进行过多次采访。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厄瓜多尔的官员称,厄瓜多尔是第一个能够看到那些泄露的美国秘密文件的国家。
“6月19日阿桑奇进入厄瓜多尔驻英使馆之前,他和厄瓜多尔政府已经达成了协议。”艾琳·凯斯丽说。
实际上,厄瓜多尔对阿桑奇本人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在2010年11月时,厄瓜多尔政府方面第一次提及维基解密和阿桑奇。当时的厄瓜多尔外交部副部长肯特·卢卡斯称厄瓜多尔准备无条件邀请阿桑奇到厄瓜多尔定居,让他得以自由地公布档案。
但几周过后,厄瓜多尔外长帕蒂诺和总统科雷亚都宣称这个说法只是“卢卡斯的个人观点”。科雷亚说维基解密“违反美国法律和泄露这些信息是一个错误”。
厄瓜多尔是原材料出口国,工农业发展缓慢,粮食不能自给,属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国家。自从2000年1月厄瓜多尔实行经济美元化以来,对美国的依赖更加严重。
2011年4月,厄瓜多尔政府突然驱逐美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霍奇斯,华盛顿也将厄瓜多尔驻美大使赶回了基多。维基解密立刻公布了霍奇斯给华盛顿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中说,科雷亚明知一名高级警察已经犯了贪污罪依然任命其为警长。
“虽然科雷亚仍然批评维基解密,并说阿桑奇泄露的这些文件企图破坏国家之间的关系,但那个时候,他的态度已经开始改变。”艾琳·凯斯丽说。
今年4月份,科雷亚宣布拒绝参加美洲峰会,因为首脑会议将古巴拒之门外,而且美国和加拿大拒绝支持阿根廷对马岛所属权的要求。
几乎在同一时间,阿桑奇通过网络采访了科雷亚,就此结下了私人交情。此举也被认为是他日后向厄瓜多尔寻求政治庇护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名尽职的记者,在被软禁英国时候,阿桑奇还是接受了俄罗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邀请,经由互联网视频主持脱口秀节目“明日世界”。
阿桑奇和科雷亚的对话持续了75分钟,交谈很友善。他们对言论自由和美国在拉美充当的反面角色分享了观点。科雷亚提到他对大资本家、媒体大亨还有精英阶层也没什么好印象。这些讨论足以令两人惺惺相惜。
科雷亚问,“朱利安,你在这次谈话中开心吗?”朱利安回答,“是的,我很喜欢你说的那些笑话。”科雷亚称阿桑奇是“被政治迫害的人”,并且说他们两个人都是“被政治迫害的人”。
“厄瓜多尔政府坚定认为,他们为捍卫国家主权和为国际社会更加民主所做的奋斗和阿桑奇所做的事是一致的。”艾琳-凯斯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新闻自由捍卫者的新形象
8月19日,站在厄瓜多尔使馆阳台上,阿桑奇发表了一个10分钟的讲话。他说,美国很快就会对他提出指控,而“太阳在另一个世界升起,一个勇敢的拉丁美洲国家站在正义一方”。
阿桑奇一直声称自己是因为追求新闻自由、泄露了美国机密而遭受无情迫害。虽然美国没有对他提出刑事指控,也不曾提出引渡他的要求。
但科雷亚正义的新形象,与他过往的行为并不完全吻合。
此前,科雷亚多次起诉新闻记者和作家,还曾禁止内阁部长接受私人媒体的采访。最著名的例子是,2011年7月,科雷亚坚持以普通公民身份起诉私营的《宇宙报》诽谤。该报的一篇文章宣称科雷亚在2010年的警察叛乱中下令军队向一座医院开火。
科雷亚认为私人控股的媒体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有些媒体因国内反对派力量薄弱,而扮演反对派替代品的角色。
“科雷亚要向世界证明自己尊重、保护新闻媒体言论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徐世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虽然厄瓜多尔对阿桑奇提供了政治庇护,但是科雷亚并非对所有的外国持不同政见者都抱有同情心。
白俄罗斯的持不同政见者巴尔库夫,三年前就来到厄瓜多尔寻求政治庇护,声称拥有大量白俄罗斯高级政府官员的贪污信息。今年6月,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问厄瓜多尔之前,巴尔库夫被厄瓜多尔警察逮捕。他回国后很有可能面临死刑审判。
“在这个事件上,很多人认为科雷亚在使用双重标准。”凯斯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白俄罗斯向反西方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示好,又与厄瓜多尔签署了贸易和防卫的协议,所以厄瓜多尔愿意与之站在同一战线,而阿桑奇揭露的秘密主要是美国的,这正与科雷亚反美反西方的观点不谋而合。
英国外交的乌龙球
“厄瓜多尔民众直到外长帕蒂诺抗议英国威胁强行入馆抓人的时候才知道阿桑奇这个人。虽然对阿桑奇并不了解,但是牵涉到国家主权就不一样了。”艾琳·凯斯丽说。
英国外交部不只拒绝向阿桑奇提供离境通道,还向厄瓜多尔政府发函指出,若对方不交出阿桑奇,英国可以根据1987年通过的《外交和领事馆合法案》,取消厄瓜多尔的外交特权,强行进入使馆逮捕阿桑奇。
该法案是在有人从利比亚大使馆内开枪打死英国女警察弗莱彻后通过的。旨在处理外交人员对公共秩序构成的严重威胁。
虽然一些厄瓜多尔商人担心与欧美的贸易会受影响,但大多数人支持政府的决定。过去批评科雷亚的人也开始支持他。
厄瓜多尔国会女议员罗赞娜·阿尔瓦拉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国家的决定并非请求英国允许,而且我们也并不对这个大国强加给我们的决定感到担心和害怕。”
8月29日夜里,一些厄瓜多尔强硬派在英国驻基多大使馆表示抗议,而当帕蒂诺发出宣告的时候,很多人在外交部外面欢呼。
在英国政府发出威胁后,厄瓜多尔要求召开南美国家紧急外长级会议。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同意召开。于是,南美洲国家联盟于8月19日在厄瓜多尔港口城市瓜亚基尔举行特别外长会议,并发表声明支持厄瓜多尔为阿桑奇提供政治庇护的决定。
8月24日在华盛顿总部召开的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上,美洲国家组织对厄瓜多尔关于外交馆合“不可侵犯”的立场予以支持。根据会议通过的决议,美洲国家组织抵制“任何可能把外交机构场所之不可侵犯置于危险境地的企图”。
英国的高压威胁,显然团结了支持阿桑奇和反对英国的观点。厄瓜多尔认为英国的力量依然是“殖民主义力量”,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允许像厄瓜多尔这样的小国挑战他们的决定。
此前,厄瓜多尔在拉美国家里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只和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和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有很亲密的关系。
“并非所有的拉美国家都支持阿桑奇。拉美国家的左派同情阿桑奇,是因为他揭露了美国的外交秘密。当一个‘自由媒体’反对的是美国政府而非自己的政府时,他们就会支持它。而拉美的右派像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并不支持阿桑奇。”圣地亚哥美洲研究所美洲国家间事务主席大卫·马雷什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本来阿桑奇事件所引起的仅仅是英国和厄瓜多尔的外交纠纷,英国威胁强行进入使馆的态度却使整个拉美世界的态度转变,从而使厄瓜多尔得到了大多数拉美国家的支持和同情,可以说这是厄瓜多尔在整件事上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厄瓜多尔外交的胜利。而英国无异于踢了一记乌龙球。
“我认为阿桑奇在这件事上变成了一个符号。”艾琳·凯斯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等待阿桑奇的还是悬而未决的命运。在使馆永不拉起的窗帘后面,他拥有的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是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
但当朱利安·阿桑奇悄悄走进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后,厄瓜多尔名副其实地“热”起来。在西班牙语里,“厄瓜多尔”是赤道的意思。
到9月3日,维基解密的创始人已经在使馆里呆了两个半月。他自己的预计是,还要等个一年半载风波才能过去。
20多个英国警察围在伦敦骑士桥的厄瓜多尔使馆外,准备执行把阿桑奇引渡到瑞典的法庭命令。
在瑞典,阿桑奇面临的是性侵犯指控。而奇装异服的示威者冲着街对面的哈罗兹百货公司咆哮着“新闻自由”。
“两个被迫害的人”
虽然并不清楚是厄瓜多尔找上了阿桑奇,还是阿桑奇找上了厄瓜多尔,但早在2011年5月,阿桑奇就和厄瓜多尔政府有了联系。
厄瓜多尔的自由记者艾琳·凯斯丽对厄瓜多尔官员进行过多次采访。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厄瓜多尔的官员称,厄瓜多尔是第一个能够看到那些泄露的美国秘密文件的国家。
“6月19日阿桑奇进入厄瓜多尔驻英使馆之前,他和厄瓜多尔政府已经达成了协议。”艾琳·凯斯丽说。
实际上,厄瓜多尔对阿桑奇本人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在2010年11月时,厄瓜多尔政府方面第一次提及维基解密和阿桑奇。当时的厄瓜多尔外交部副部长肯特·卢卡斯称厄瓜多尔准备无条件邀请阿桑奇到厄瓜多尔定居,让他得以自由地公布档案。
但几周过后,厄瓜多尔外长帕蒂诺和总统科雷亚都宣称这个说法只是“卢卡斯的个人观点”。科雷亚说维基解密“违反美国法律和泄露这些信息是一个错误”。
厄瓜多尔是原材料出口国,工农业发展缓慢,粮食不能自给,属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国家。自从2000年1月厄瓜多尔实行经济美元化以来,对美国的依赖更加严重。
2011年4月,厄瓜多尔政府突然驱逐美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霍奇斯,华盛顿也将厄瓜多尔驻美大使赶回了基多。维基解密立刻公布了霍奇斯给华盛顿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中说,科雷亚明知一名高级警察已经犯了贪污罪依然任命其为警长。
“虽然科雷亚仍然批评维基解密,并说阿桑奇泄露的这些文件企图破坏国家之间的关系,但那个时候,他的态度已经开始改变。”艾琳·凯斯丽说。
今年4月份,科雷亚宣布拒绝参加美洲峰会,因为首脑会议将古巴拒之门外,而且美国和加拿大拒绝支持阿根廷对马岛所属权的要求。
几乎在同一时间,阿桑奇通过网络采访了科雷亚,就此结下了私人交情。此举也被认为是他日后向厄瓜多尔寻求政治庇护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名尽职的记者,在被软禁英国时候,阿桑奇还是接受了俄罗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邀请,经由互联网视频主持脱口秀节目“明日世界”。
阿桑奇和科雷亚的对话持续了75分钟,交谈很友善。他们对言论自由和美国在拉美充当的反面角色分享了观点。科雷亚提到他对大资本家、媒体大亨还有精英阶层也没什么好印象。这些讨论足以令两人惺惺相惜。
科雷亚问,“朱利安,你在这次谈话中开心吗?”朱利安回答,“是的,我很喜欢你说的那些笑话。”科雷亚称阿桑奇是“被政治迫害的人”,并且说他们两个人都是“被政治迫害的人”。
“厄瓜多尔政府坚定认为,他们为捍卫国家主权和为国际社会更加民主所做的奋斗和阿桑奇所做的事是一致的。”艾琳-凯斯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新闻自由捍卫者的新形象
8月19日,站在厄瓜多尔使馆阳台上,阿桑奇发表了一个10分钟的讲话。他说,美国很快就会对他提出指控,而“太阳在另一个世界升起,一个勇敢的拉丁美洲国家站在正义一方”。
阿桑奇一直声称自己是因为追求新闻自由、泄露了美国机密而遭受无情迫害。虽然美国没有对他提出刑事指控,也不曾提出引渡他的要求。
但科雷亚正义的新形象,与他过往的行为并不完全吻合。
此前,科雷亚多次起诉新闻记者和作家,还曾禁止内阁部长接受私人媒体的采访。最著名的例子是,2011年7月,科雷亚坚持以普通公民身份起诉私营的《宇宙报》诽谤。该报的一篇文章宣称科雷亚在2010年的警察叛乱中下令军队向一座医院开火。
科雷亚认为私人控股的媒体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有些媒体因国内反对派力量薄弱,而扮演反对派替代品的角色。
“科雷亚要向世界证明自己尊重、保护新闻媒体言论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徐世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虽然厄瓜多尔对阿桑奇提供了政治庇护,但是科雷亚并非对所有的外国持不同政见者都抱有同情心。
白俄罗斯的持不同政见者巴尔库夫,三年前就来到厄瓜多尔寻求政治庇护,声称拥有大量白俄罗斯高级政府官员的贪污信息。今年6月,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问厄瓜多尔之前,巴尔库夫被厄瓜多尔警察逮捕。他回国后很有可能面临死刑审判。
“在这个事件上,很多人认为科雷亚在使用双重标准。”凯斯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白俄罗斯向反西方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示好,又与厄瓜多尔签署了贸易和防卫的协议,所以厄瓜多尔愿意与之站在同一战线,而阿桑奇揭露的秘密主要是美国的,这正与科雷亚反美反西方的观点不谋而合。
英国外交的乌龙球
“厄瓜多尔民众直到外长帕蒂诺抗议英国威胁强行入馆抓人的时候才知道阿桑奇这个人。虽然对阿桑奇并不了解,但是牵涉到国家主权就不一样了。”艾琳·凯斯丽说。
英国外交部不只拒绝向阿桑奇提供离境通道,还向厄瓜多尔政府发函指出,若对方不交出阿桑奇,英国可以根据1987年通过的《外交和领事馆合法案》,取消厄瓜多尔的外交特权,强行进入使馆逮捕阿桑奇。
该法案是在有人从利比亚大使馆内开枪打死英国女警察弗莱彻后通过的。旨在处理外交人员对公共秩序构成的严重威胁。
虽然一些厄瓜多尔商人担心与欧美的贸易会受影响,但大多数人支持政府的决定。过去批评科雷亚的人也开始支持他。
厄瓜多尔国会女议员罗赞娜·阿尔瓦拉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国家的决定并非请求英国允许,而且我们也并不对这个大国强加给我们的决定感到担心和害怕。”
8月29日夜里,一些厄瓜多尔强硬派在英国驻基多大使馆表示抗议,而当帕蒂诺发出宣告的时候,很多人在外交部外面欢呼。
在英国政府发出威胁后,厄瓜多尔要求召开南美国家紧急外长级会议。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同意召开。于是,南美洲国家联盟于8月19日在厄瓜多尔港口城市瓜亚基尔举行特别外长会议,并发表声明支持厄瓜多尔为阿桑奇提供政治庇护的决定。
8月24日在华盛顿总部召开的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上,美洲国家组织对厄瓜多尔关于外交馆合“不可侵犯”的立场予以支持。根据会议通过的决议,美洲国家组织抵制“任何可能把外交机构场所之不可侵犯置于危险境地的企图”。
英国的高压威胁,显然团结了支持阿桑奇和反对英国的观点。厄瓜多尔认为英国的力量依然是“殖民主义力量”,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允许像厄瓜多尔这样的小国挑战他们的决定。
此前,厄瓜多尔在拉美国家里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只和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和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有很亲密的关系。
“并非所有的拉美国家都支持阿桑奇。拉美国家的左派同情阿桑奇,是因为他揭露了美国的外交秘密。当一个‘自由媒体’反对的是美国政府而非自己的政府时,他们就会支持它。而拉美的右派像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并不支持阿桑奇。”圣地亚哥美洲研究所美洲国家间事务主席大卫·马雷什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本来阿桑奇事件所引起的仅仅是英国和厄瓜多尔的外交纠纷,英国威胁强行进入使馆的态度却使整个拉美世界的态度转变,从而使厄瓜多尔得到了大多数拉美国家的支持和同情,可以说这是厄瓜多尔在整件事上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厄瓜多尔外交的胜利。而英国无异于踢了一记乌龙球。
“我认为阿桑奇在这件事上变成了一个符号。”艾琳·凯斯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等待阿桑奇的还是悬而未决的命运。在使馆永不拉起的窗帘后面,他拥有的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是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