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实施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职学生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出发,不断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开创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中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本文从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和任务,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做了探索。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中职德育导师制
  
  道德建设的成败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德”被置于教育目标的首位,“传道”历来都是教育的第一要务。在我国,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中西文化冲突与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学校德育被动与滞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新时期新阶段的任务要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中职学校要切实重视德育工作,转变原有的德育观念,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我们要从中职学校目前德育现状出发,不断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开创新的德育工作思路与方式,积极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全面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探索中职学校德育的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以“爱”为主题,以“个性化”为特色,深情召唤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积极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正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德育教学研究会主任蒋乃平提出的:“不只德育课老师是德育工作者,所有的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其形式和方法有许多,我认为,中职德育导师制是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
  一、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必要性
  德育导师制就是由一名德育导师带一名或几名有进步要求的学生,使他们提高政治觉悟,迅速成长。这种形式对于学校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生干部、转化后进生很有启发,效果较好。中职德育导师制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它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必要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德育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的一种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学生心理活动存在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种种矛盾。他们心理抵抗能力弱,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对较强,心理不够成熟。于是,中职校园内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上网成瘾,打架,缺乏学习自觉性,不尊重老师和同学,随地乱扔垃圾,等等,这些都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感到头疼。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德育途径、措施不具体,缺乏实施性;德育方法重灌输,轻主体体验、内化,缺乏实效性。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无形之中走向边缘化,德育在学校中的首要位置难以落到实处。就学校德育的形式和方法来看,还普遍存在着陈旧简单,缺乏新意的弊病和套路化、模式化的问题。而且现在学校德育日趋“专人化”,德育工作主要是班主任、德育处的事情,任课教师则只管抓教学,学校德育与智育的剥离,使学校德育出现了很大一块“真空带”。传统德育只注重满足社会需要,片面强调社会规范的要求,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理解,往往居高临下,摆师长权威,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的管理无论是质量还是时空都是有局限性的。中职德育导师制下,职责具体到个人。面对小批量的学生,导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情况,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志趣和特长,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进行指导,使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个人素质。这大大弥补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不足。因此,在中职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有其必要性。
  二、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中职德育导师制的提出和推行,是我们对中职学校德育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现状深入反思的结果。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职德育导师制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标应该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培养健康发展的学生。蒋乃平说:“中职学校中的德育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每年招收的800多万孩子,灰溜溜地进来,然后通过学校的教育,抬着头、挺着胸走出去。”
  德育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导”,其指导内容应该是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爱国情感、心理健康、人格养成、行为规范、学生成长、职业素养等方面,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炼、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实行的中职德育导师制,偏重于思想、行为、生活和心理上的关心和指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注重学生遵守规范,发现学生的特点,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上、心理上的疙瘩,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各类学生对德育导师的需要是不尽相同的,德育导师应根据不同的指导对象设置不同的指导任务,包括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行为表现不良学生的转化、心理状态不良学生的心理调适等。美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德育导师制正是德育个性化、亲情化的载体。导师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心理上的疏导者,导师应成为学生最信任的人、成长中帮助最大的人。
  三、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途径和方法
  从德育导师任务实现的途径和方法看,主要是导师通过平时师生之间定期、不定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提供及时有益的指导。还可以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校沟通,等等,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导师。德育导师采用正反面事例的对比会给学生较大的触动;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或难以当面说服的问题,通过留言条、发电子邮件、QQ聊天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学生较容易接受。
  要想德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态度很重要。中职学生更愿意德育导师以平等的身份、朋友式的方式与自己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如朋友般交心式地沟通,采用双向互动、互相探讨的方法,偏重于听取学生的倾诉,在一种关爱和谐的氛围中,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态度认同、行为认同。师生之间有沟通、交流,就必定会有师生关系存在,这个关系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指导的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导师工作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1.德育导师要接纳学生,这是“导”的开始。
  心理学告诉我们,接纳应该要有一个基本态度:导师对当事者都要无条件地接纳,不论其学业、个性、品行、行为如何。这里的“无条件接纳”是德育导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特别要注意的。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许多教师习惯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批评和指责学生的过错,一味说教。德育导师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里,真正平等地而不是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就要从内心接纳学生。
  2.德育导师要正确运用倾听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就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而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教师一般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讲话上,而不是放在去听学生说话上,只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夸夸其谈地说大道理。他们当然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甚至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故意重犯错误。因而,在疏导的过程中,导师要学会“倾听”。要养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要给学生充足的表达时间,会用热情和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一种尊重,是心与心的默默靠拢,是情与情的悄悄对流。所谓“倾听”并不是单纯地听对方说话,德育导师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等。在学生诉说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探究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而寻求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直接的帮助,但有了耐心的倾听,你也会在心灵上给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
  3.德育导师要学会“说”,能够与之“共情”。
  学生普遍喜欢说服,讨厌粗暴地训斥。导师要把道理讲到他们的心坎儿里,与之“共情”,让他们觉得导师能够理解他们,与他们有共同语言,为他们着想,是真心诚意地“为他们好”,这时“说服”就不是问题了。所以,德育导师还要学会“说”。
  德育导师如果能够“积极地无条件接纳”学生,做到“听”和“说”(倾听和说服)的完美结合,就能够对受导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实行中职德育导师制,完全可以做到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导师,每个学生都有结对导师,真正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时时刻刻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
  四、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德育导师制拓展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使德育工作由“面”到“点”,变得更加细致、深入而富有实效,改善了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是中职学校开拓德育局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在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1.师生要明确设置德育导师的目的。
  中职德育导师制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新思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其目的是“以人为本”,培养健康发展的学生。中职德育导师制不是给个别学生开小灶,也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活动。
  2.关于德育导师制的辅导对象定位问题。
  中职德育导师制的辅导对象应该是学校全体学生。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类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烦恼甚至是挫折。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初衷就是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我们要坚定这个初衷,避免使其变为“导差”或“扶差”工作。
  3.关于德育导师队伍的素质问题。
  建立一支良好素质的德育导师队伍,也是做好中职德育导师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怎样的德育导师,还是要让学生来说话。“性格好,有亲和力”是学生的主要标准。《现代德育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理想的德育教师,在我们看来,应该是一个道德哲学家、道德心理学家和教育艺术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必须苦练内功,既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准确揣摩学生。德育导师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工作对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用新的理念影响学生。
  4.充分调动德育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中职德育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关键在德育导师。德育导师掌握着指导的主动权。只有德育导师全身心地投入,这种管理模式才不会流于形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结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充分调动德育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5.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把握好“度”的问题。
  实行中职德育导师制,德育导师要注意协调同事关系,要与班主任要分清职责,相互理解与支持,不可各自为政;德育导师间要经常交流经验,相互了解学生的情况,避免形成以德育导师为主的小群体;把握师生间交往的尺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把握德育导师与学生家庭联系的度,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交流等问题。
  6.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导师制。
  各个学校的校情、学情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需要,实行不同形式的中职德育导师制,或者相关的德育导师制可以同步开展。职业学校可根据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分别试行“专业导师制”、“实习导师制”、“寝室导师制”等,便于学校、德育导师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等问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3]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细则.
  [4]徐卫红.德育在“导”而不在“制”[J].江西教育,2004,(13、14):35.
  [5]杨碧君.夷陵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相关问题研究[D].2005.
  [6]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
  [7]戚万学,杜时忠等编著.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3.
  [8]王文源主编.中小学德育概论[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能否转化好“后进生”,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入手,探讨了影响“后进生”转化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班主任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标签    自我意象是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沮丧的失败者,你就会不断地在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
摘 要: 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性作品,该剧以黑色幽默、荒诞氛围表现了现代西方文明社会的人的真实生存状态,而其诙谐、幽默的文字与荒诞的戏剧效果背后隐藏的则是现代人的伤感、抗争与无奈。  关键词: 《动物园的故事》 荒诞派 现代社会 生存状态    一、引言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此后流行于欧美各国。荒诞派戏剧家放弃了传统的形
摘 要: 色彩美是日本美的相位之一。许多日本作家笔下都充满了斑斓的色彩。其中,川端康成是描写色彩的典型代表之一。他的《伊豆的舞女》以白色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通过白色象征纯洁、尊贵和毁灭来体现小说的悲剧性。  关键词: 《伊豆的舞女》 白色 象征 悲剧    斑斓的色彩使大自然生气盎然,人的情绪往往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色彩在视觉感受的基础上还被赋予了人类文化和审美的象征意义。“日本审美意识是以
摘 要: 本文以某地方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指出教师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并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改善教育科研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科研 现状 调查分析    教育科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
摘 要: 高效的语文课是语文老师一生的追求,课要上得好,就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本。目中有人,指的是有学生,只有眼中装有学生,才不至于兴之所至,洋洋洒洒不知所云;心中有本,指的是有课本,只要心中存有课本,就不会离题,不会放得开收不拢。  关键词: 高效语文课 目中有人 心中有本    语文课怎样上才能上出高的效率?这是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教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识与实践活动,《
摘 要: 中国古代诗歌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有极其高深的艺术造诣,但是在新时期却不被高中生熟知。作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走进古代诗歌,使他们了解并且喜欢诗歌。在潜移默化中,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而且在修身养性、形成正确独特审美情趣方面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美育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短短
摘 要: 实现高校写作课教学和育人目标,需要建设凸显专业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学导向作用,注重反馈评价的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  关键词: 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 主体兴趣 综合素质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所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而高校写作精品课程建设要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学生通过写作课学习,实际写作能力提高不大。
摘 要: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它与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政治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盲目依赖多媒体技术、夸大信息技术对政治课教学的作用的现象。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政治课教学 整合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
摘 要: 本文着重分析王晓明的《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近来的小说谈起》,以提示王安忆小说创作转变在当代文学中的现实意义,并对以下问题做了理性思考:中国作家的创作出路在何方?  关键词: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近来的小说谈起》 王安忆 小说创作 风格转型 创作出路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近来的小说谈起》是一
摘 要: 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作品赏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有助于提高综合英语的应用能力。本文以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作者通过借助语料库工具,从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去赏析这部文学作品,希望能给高等院校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赏析 《傲慢与偏见》    一、引言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