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315高效课堂模式概念
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近年来推广使用的新型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将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划分,划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进行自主疏理和合作探究,教师讲解重点知识,课堂教学知识落实。由于课堂时间进行了有效划分,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315教学方式
1.课前预习式
课前预习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让我们集中就某一个主题进行想像和思考。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清晰、准确地在上课时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预习式最好是学生在家里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师交给学生明确且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问题。主题确定后,要力争吸引所有学生参加,吸引每个人思考欲。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是每节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那么在315高效课堂模式中,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就是要让学生把所有重要的知识点都记下来,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去。
课前预习式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工作,如何在枯燥中寻求快乐?只有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去学习他们才会快乐,课前预习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关键是要给学生一个详细的学习提纲,帮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自学活动。教学工作千头万绪,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因此,课前预习很重要
2.合作探究式
一般来说,分组工作在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完成,而且这种分组活动会伴随他们日常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一个组一般由6-8人组成,这种分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解释和答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那些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技能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技能。
在同伴互助式分组教学活动中,教师每次提供一个很小、很具体的主题,以便学生互相解释、演示或说明。学生可以两人一对依次解答一个问题或轮流提问,这对于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公式.纠正他们常犯的错误都有很大帮助。教师要为每个小组选一位具有领导才能的组织者,他要善于提出适当的问题,并鼓励大家回答,还要善于分析、辨别同学的观点,及时反馈:
3.教师讲解式
前面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后,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得出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品等)展示出来。这个时候就是老师做主角登场的时候了,首先,老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各组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里要注意的是讲解要有针对性,主要针对普遍性问题,个别问题可以单独去讲解。
教师讲解内容的多少,取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如果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生如何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如何针对特定问题解答,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讲解一些,我们知道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课堂上的探究只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很多学生对于方法的概念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我们老师花费更多的耐心去帮助他们
4.当堂练习式
这是一种常规教学方式,教育者通过当堂练习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我们知道课堂上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不可能通过题海战术来获得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用最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帮助我们学生加深映像,因此选题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老师在这里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寻找典型例题。
三、315教学模式优势
1、有利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会随之逐渐形成。
2、 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并非停留在口头上。单元分组教学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依据单元课文来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与学生材料的接触,开阔视野,获取知识,逐渐形成整理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第一单元的学习情况来看,那些学习主动性比较高的学生受益很大,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少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文不仅理解而且熟练掌握了。例如:第一单元刚上了第一课时以后,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基本掌握,第二天有两个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出第一课的内容了,加上我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没想到第三天有六分之一的学生能掌握第四课的内容了,出奇的是当我再走进教室时学生不约而同要求上第二课,结果有一半的同学都掌握了。我发现除了知识比较简单的原因还与学生之间相互带动影响有很大关系。当然掌握基础知识不是目的也不能说就达到教学目标。但是这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相同或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感情,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尽可能多的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 315教学模式建议
1.教师课堂上实施分组教学,应首先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班级规模以及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分组的数目应当不超过教师的管理能力,以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或出现不守纪律的现象;某一组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能使小组成员从该组的各项活动中获得最大利益的范围内。
2.教师要考虑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研究人员推断,学习者年龄的差异将影响分组教学的效果。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与教师一对一的交往,所以,教师应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也许就是在学生层次较差时保持班级适当规模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中等层次的学生减少了在教师监控下的一对一的直接互动。能力较强的孩子,则能够注意到教师的存在并与同伴很好地互动。另外,相对于高成就学生来说,低成就学生需要教师更直接、热情的支持与鼓励。
3.分组教学是建立在班级授课基础上的,如果一开始就把完整的课堂完全分为几个小组是不合适的。特别是在能力较差的班级,学生自学水平不高,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我指导。教师应该首先给一个小组安排特殊任务,这个小组被教师严密监控,其余学生仍保持原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或更多的小组可以同时活动;最终,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小组中富有成效地学习。
4.小组成员不是完全随意自我选择的。虽然自我选择通常可以形成非常融洽的群体,但这对于群体任务的完成并不一定合适。我们应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被安排在个人与组织共同获益的位置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有时候,把具有相同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而有时又需要异质组合。例如:如果教师希望鼓励学生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与自己能力不同的人一起有效地工作,那么,他就会有目的地进行异质分组,以使组内成员的能力和社会特征多样化。
5.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可以经常改变,以便扩大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同时,在某些学科领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而在其他学习领域则可以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而且,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组成不同的小组(比如:数学有一种组合,语文又有一种组合),会比始终保持单一的组合模式更适合学生的个别需要。
6.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分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可以说,对小组活动的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模式。有时,每个小组提交一份作业,教师可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以组为单位予以表扬,学生均按小组平均成绩得分;时,教师可采取独自测验的方法.同学之间不能互相帮助,每组成员分数累加算出小组成绩。
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近年来推广使用的新型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将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划分,划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进行自主疏理和合作探究,教师讲解重点知识,课堂教学知识落实。由于课堂时间进行了有效划分,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315教学方式
1.课前预习式
课前预习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让我们集中就某一个主题进行想像和思考。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清晰、准确地在上课时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预习式最好是学生在家里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师交给学生明确且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问题。主题确定后,要力争吸引所有学生参加,吸引每个人思考欲。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是每节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那么在315高效课堂模式中,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就是要让学生把所有重要的知识点都记下来,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去。
课前预习式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工作,如何在枯燥中寻求快乐?只有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去学习他们才会快乐,课前预习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关键是要给学生一个详细的学习提纲,帮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自学活动。教学工作千头万绪,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因此,课前预习很重要
2.合作探究式
一般来说,分组工作在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完成,而且这种分组活动会伴随他们日常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一个组一般由6-8人组成,这种分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解释和答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那些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技能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技能。
在同伴互助式分组教学活动中,教师每次提供一个很小、很具体的主题,以便学生互相解释、演示或说明。学生可以两人一对依次解答一个问题或轮流提问,这对于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公式.纠正他们常犯的错误都有很大帮助。教师要为每个小组选一位具有领导才能的组织者,他要善于提出适当的问题,并鼓励大家回答,还要善于分析、辨别同学的观点,及时反馈:
3.教师讲解式
前面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后,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得出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品等)展示出来。这个时候就是老师做主角登场的时候了,首先,老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各组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里要注意的是讲解要有针对性,主要针对普遍性问题,个别问题可以单独去讲解。
教师讲解内容的多少,取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如果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生如何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如何针对特定问题解答,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讲解一些,我们知道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课堂上的探究只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很多学生对于方法的概念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我们老师花费更多的耐心去帮助他们
4.当堂练习式
这是一种常规教学方式,教育者通过当堂练习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我们知道课堂上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不可能通过题海战术来获得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用最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帮助我们学生加深映像,因此选题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老师在这里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寻找典型例题。
三、315教学模式优势
1、有利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会随之逐渐形成。
2、 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并非停留在口头上。单元分组教学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依据单元课文来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与学生材料的接触,开阔视野,获取知识,逐渐形成整理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第一单元的学习情况来看,那些学习主动性比较高的学生受益很大,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少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文不仅理解而且熟练掌握了。例如:第一单元刚上了第一课时以后,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基本掌握,第二天有两个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出第一课的内容了,加上我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没想到第三天有六分之一的学生能掌握第四课的内容了,出奇的是当我再走进教室时学生不约而同要求上第二课,结果有一半的同学都掌握了。我发现除了知识比较简单的原因还与学生之间相互带动影响有很大关系。当然掌握基础知识不是目的也不能说就达到教学目标。但是这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相同或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感情,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尽可能多的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 315教学模式建议
1.教师课堂上实施分组教学,应首先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班级规模以及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分组的数目应当不超过教师的管理能力,以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或出现不守纪律的现象;某一组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能使小组成员从该组的各项活动中获得最大利益的范围内。
2.教师要考虑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研究人员推断,学习者年龄的差异将影响分组教学的效果。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与教师一对一的交往,所以,教师应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也许就是在学生层次较差时保持班级适当规模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中等层次的学生减少了在教师监控下的一对一的直接互动。能力较强的孩子,则能够注意到教师的存在并与同伴很好地互动。另外,相对于高成就学生来说,低成就学生需要教师更直接、热情的支持与鼓励。
3.分组教学是建立在班级授课基础上的,如果一开始就把完整的课堂完全分为几个小组是不合适的。特别是在能力较差的班级,学生自学水平不高,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我指导。教师应该首先给一个小组安排特殊任务,这个小组被教师严密监控,其余学生仍保持原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或更多的小组可以同时活动;最终,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小组中富有成效地学习。
4.小组成员不是完全随意自我选择的。虽然自我选择通常可以形成非常融洽的群体,但这对于群体任务的完成并不一定合适。我们应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被安排在个人与组织共同获益的位置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有时候,把具有相同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而有时又需要异质组合。例如:如果教师希望鼓励学生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与自己能力不同的人一起有效地工作,那么,他就会有目的地进行异质分组,以使组内成员的能力和社会特征多样化。
5.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可以经常改变,以便扩大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同时,在某些学科领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而在其他学习领域则可以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而且,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组成不同的小组(比如:数学有一种组合,语文又有一种组合),会比始终保持单一的组合模式更适合学生的个别需要。
6.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分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可以说,对小组活动的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模式。有时,每个小组提交一份作业,教师可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以组为单位予以表扬,学生均按小组平均成绩得分;时,教师可采取独自测验的方法.同学之间不能互相帮助,每组成员分数累加算出小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