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风险视角下国际组织疫情期教育报告的内容焦点及启示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SHAW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伊始至今,为帮助各国抵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教育危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组织发布了多个教育报告.从教育风险的视角看,许多报告的内容有关于这一主题的共同焦点,表现在对全球疫情期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支持、对疫情期教育发展风险的判断与认识、对疫情期教育发展风险的治理与展望三个维度.这些焦点对探析新常态中教育发展目标与方式的趋势、识别发展观念与行动上的风险、防范与化解发展的风险形成了诸多启示.
其他文献
生活德育在超越知性德育的同时自身也陷入了理论误区.由于缺乏对日常生活的价值学梳理,没有厘清生活世界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差异,使得生活德育论把具有非反思性特质的日常生活也当作意义世界加以回归,这非但不能促进反而阻碍了学生的道德成长.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入手重构生活德育,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非日常生活.为此,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参与公共生活,自觉帮助学生建构制度生活.
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中等发达阶段之后遭遇了教师性别失衡.男教师比例低不仅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还将由于老龄化、集中退休及社会文化心理“隐秘门槛”造成教师行业的衰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教师性别失衡在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正迅速以点到面日益严重,很多省市男教师比例已经低于OECD均值.为此,稳步提升在职教师的工资,改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加强中学和师范教育阶段男生的教师生涯教育,提供多元、灵活渠道吸引优秀男性转行从教,是提升我国男教师比例的可选之策.
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仿、改造、建构中形成了当前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校外教育供给模式.校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旨在立德树人.这种供给模式满足了人们对校外教育总量、内容和质量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但在一些关键性制度安排上仍存在薄弱环节,亟待从顶层设计、补齐短板、科学规范等方面着手进行优化.
文化记忆理论为考察学校仪式提供了历时性的维度.基于文化记忆视角对学校仪式进行考察,发现学校仪式能够稳固而鲜活地存储久远的学校记忆,在社会和时间双重层面建构身份认同,且具有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力.充分发挥学校仪式的历时性功能,需要深入挖掘学校仪式中可作为教育资源的文化记忆,重视学校仪式象征意义体系的固化、呈现与传播,运用学校仪式对文化传统进行教育导向的建构.
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学校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肩负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体系中的“短板”.学生的持续流失、教育质量焦虑带来的“信心流失”、城市学校在招生与教育上的替代效应、优势与特色彰显不足、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差等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振兴的攻坚难点.要全面振兴农村小规模学校,就要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通过提高教育质量重振人心,用多样化方法办出特色,以城乡统筹与资源共享推进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以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为导向,梳理普通高中定位发展的历程,分析制约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借鉴高等教育改革经验,厘清分类概念,提出科学可行的高中学校分类体系的建立原则,并对其实施路径进行剖析,这将有利于引导普通高中学校合理定位,促进其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信任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时代课题,因为信任学校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们之所以信任学校不仅源于信任结构从人际信任向系统信任转变,更源于公共学校自身的功能和品质满足了公众的期望.要判断学校信任危机,需仔细甄别不信任与不依赖的复杂关系,识别不信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确证学校信任的危机,进而分析学校信任危机的原因.学校信任危机既有“信任者”即公众的因素,也有“被信任者”即学校和教师的因素.“主动信任”的概念强调信任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自反构成过程,这意味着重建学校信任更多地依赖学校而不是公众.学校需要提升服务公众的
进入21世纪,国内各音乐院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使得视唱练耳的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各个音乐艺术院校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培养出从事不同专业的艺术人才,为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内视唱练耳学科从引入,初步建立,逐步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教学历史,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时代戏曲艺术学校的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不但要基于音乐院校在实际视唱练耳课程教授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而且要充分汲取戏曲教学自身的特点和长处.为此,由中国戏曲学院孙晓洁副教授著写的《视唱练耳戏曲教学与研究》(
期刊
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时期.基础教育工作的直接引导者是一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和教学经验直接决定了基础教育的成效.除了在教师招聘时通过考核录用的方式对教师能力和素养进行一个初步筛选,以及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觉提升,各级学校和基础教育管理者也要重视对基础教育层次教师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实效的课程与教学培训.通过对中小学幼儿园各岗位、各层次、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建立系统的培训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对培训工作进
期刊
在几乎所有有关未来职业变化的预测中,预测者们均认为教师是个不会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消失的职业.即便一些认为教师的大部分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预测者,也认为必然存在一部分只有作为人的教师才能从事的工作,这部分工作是“教育”的精髓,即教师之所以称为“教师”的本质属性.换个角度说,教师工作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属于“教书匠”部分(教给学生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不能被替代的属于“育人者”部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之所以不会消失,正是因为“育人”的工作只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