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正变得越发的枯燥无味、单调、呆板,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生生扼杀,在狭小的仅有一方天空似的教室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正逐步丧失。如何唤起并吸引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创设无处不在的饶有趣味的语文环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神奇魅力,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从生活出发,从家庭、学校、社会的实际出发,把传统的语文小课堂演变为生活的大课堂,让“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运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 运用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最有影响、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强调生活是学生学习最广阔、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才能使知识不断由“有限”走向“无限”,才能使知识不断得到验证和“增值”。课程改革的今天,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显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生活资源,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可以使之呈现更多活力。
一、“生活即教育”,寻找最佳结合点,让生活走进课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充分利用并创设可行的条件,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走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前,先安排学生请家长帮忙,抓了一些小蝌蚪养在鱼缸里,然后放在教室后面的桌子上,让学生每天进行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我一方面安排学生定期进行换水、喂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们的耐心、细心的品质以及对自己和集体的责任感,一方面请学生们每人每天都要写下自己观察的结果。为了让学生看得明白,我把小蝌蚪捞起来放在装有浅水的盆子里,拿来放大镜,让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去观察。看学生们全神贯注、两眼放光地观察小蝌蚪,我知道,有关蝌蚪的知识正在慢慢有力而形象生动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后来的观察中,学生们相继解决了原先的存疑。这就是寻找课堂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理解课文内容。“生活即教育”的要旨就在此。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没有办法达到这种效果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满童心,用学生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学生的思维理解世界,尽量创设原汁原味的生活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去轻松、快乐的学习!
二、“社会即学校”,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其要义在于改变教育场所、扩大教育的对象、增加学习的内容,让广阔的自然天地、社会环境成为教室,让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成为学习的对象。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容易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生生地隔开。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这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吻合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生活、来自社会,离开生活,离开社会的教学活动是不可想象的,犹如无水之源,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让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资源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让教学贴近生活,使教学更具活力、更生活化、更具可接受性。
三、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
学生在整体的授课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使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而教师的身份则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向的把握来为学生提供服务。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是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抱窝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展示的方式和方法。如何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利用来为课程的整体教学提供服务,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媒体课件的使用,来形成良好的课题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针对课堂情景的设置来说,应该重点考虑对学生生活的贴近程度,只有创设的情景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内不断提高自我,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课本中提供的基础知识。
2、用美的文字折射生活的乐趣。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总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割裂生活与教学的关系只会让我们的教学离学生越来越远,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只有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的学习有更为宽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 运用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最有影响、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强调生活是学生学习最广阔、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才能使知识不断由“有限”走向“无限”,才能使知识不断得到验证和“增值”。课程改革的今天,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显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生活资源,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可以使之呈现更多活力。
一、“生活即教育”,寻找最佳结合点,让生活走进课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充分利用并创设可行的条件,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走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前,先安排学生请家长帮忙,抓了一些小蝌蚪养在鱼缸里,然后放在教室后面的桌子上,让学生每天进行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我一方面安排学生定期进行换水、喂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们的耐心、细心的品质以及对自己和集体的责任感,一方面请学生们每人每天都要写下自己观察的结果。为了让学生看得明白,我把小蝌蚪捞起来放在装有浅水的盆子里,拿来放大镜,让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去观察。看学生们全神贯注、两眼放光地观察小蝌蚪,我知道,有关蝌蚪的知识正在慢慢有力而形象生动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后来的观察中,学生们相继解决了原先的存疑。这就是寻找课堂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理解课文内容。“生活即教育”的要旨就在此。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没有办法达到这种效果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满童心,用学生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学生的思维理解世界,尽量创设原汁原味的生活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去轻松、快乐的学习!
二、“社会即学校”,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其要义在于改变教育场所、扩大教育的对象、增加学习的内容,让广阔的自然天地、社会环境成为教室,让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成为学习的对象。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容易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生生地隔开。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这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吻合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生活、来自社会,离开生活,离开社会的教学活动是不可想象的,犹如无水之源,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让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资源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让教学贴近生活,使教学更具活力、更生活化、更具可接受性。
三、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
学生在整体的授课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使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而教师的身份则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向的把握来为学生提供服务。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是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抱窝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展示的方式和方法。如何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利用来为课程的整体教学提供服务,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媒体课件的使用,来形成良好的课题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针对课堂情景的设置来说,应该重点考虑对学生生活的贴近程度,只有创设的情景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内不断提高自我,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课本中提供的基础知识。
2、用美的文字折射生活的乐趣。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总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割裂生活与教学的关系只会让我们的教学离学生越来越远,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只有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的学习有更为宽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