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当前中职语文课现状的分析,提出以扩大语文课内涵的方式改革现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认为在语文课原有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增设拓展模块,增加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所需要内容的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并提出语文课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办学的第一要务,各专业都承载着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往往“重专业,轻文化,轻基础”,使中职语文课逐渐边缘化,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寻找一种适合当前中职语文教学需要的改革,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中职学校语文课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因为要面临自身的生存与整个人才市场的需求,总是愿意把更多资源用于专业学科的建设,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多数学校在重视各专业建设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轻视那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课时一再被压缩,语文课就是其中之一。就学生而言,他们从6-7岁上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到后来的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再到中职语文,几乎一脉相承,并无本质的不同。学生在中职校看到的语文课还是那老样子,没有新的、让人感兴趣的东西,自然产生厌烦情绪。再加上,在多数学生看来,中职是学习技能的地方,学一技之长,将来谋一份好职业,而投入精力学语文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加之觉得已有十年语文的基础,不学语文也不会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就教师而言,因为学校、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也被现行的体制边缘化,多数教师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投入不够,产生了恶性循环。由于以上几方面原因,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可以说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面临这些问题,语文教师们也曾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教材的修订、内容的调整、教法的改革等等。但收效甚微,始终无法摆脱现在所面临的各种困境。究其原因,还是和“语文”二字有关。教师接触的教材,虽版本、内容、编排体例等有差别,但都以“语文”命名,体例还是传统的若干单元,每单元篇章若干,课文的学习也没有摆脱字、词、句、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内容,总不能跳出小学、中学语文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难以有大胆发挥。
那么,中职语文课能否有其独特之处呢?通过语文课的教学,能否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梦想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曾在语文教学的同时,给学生开设过《普通话口语训练》和《社交与礼仪》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因此,我大胆设想,语文课可以做如下改革。
二、中职语文课改革设想
语文是一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教学生识字、词、句等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更主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思想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设想,将大语文概念分解为几个子课题:在基础模块中,保持原有的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在拓展模块中,充实学生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内容,如普通话口语和社交礼仪等。
1、基础模块教学的情景化
情景化就是把原来基础模块内容教学的单纯由老师主讲的教学形式化作学生积极参与的具体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1]以活动带动语文课的學习,与大纲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在教学中,我们曾做过一些大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开展《我们的舞台多精彩》课本剧活动;开展以“绿色伴我行——走进生活·关注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歌读写实践”活动等等,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活动过程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做适当点拨。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进行情感教育,陶冶高尚情操的过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些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旧语文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2、普通话口语教学的规范化
语文课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2]但在现实中,语文课的四大部分,往往只注重了读和写,听与说被长期忽略。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有一篇好文章,还要求有一副好口才。练习好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可以弥补传统语文课重文章轻口才的弱点,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铸就精致人生。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设计练习,以语音为主,纠正方音方言,使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等级,为练习口才打下基础;二是提升口才训练,通过说话、演讲、辩论、表演短剧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运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表情达意;三是诵读经典,陶冶情操。大量使用中国古典诗文作为练习材料,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文的兴趣,又可以较好地把握语言的节奏、韵律,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的魅力。通过这些训练,有的班全部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还有达到一级乙等的;学生曾参加校级、区级经典诵读比赛,个人和集体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普通话教学改革的尝试,证明我们的改革效果足以令人欣慰。
3、社交与礼仪教学的实践化
社交与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照本宣科是无法完成的,而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中学生几乎未接触过礼仪课,到中职学校后,在什么场合适用什么样的礼仪基本上不清楚。学生往往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见到老师不理不睬,在教室大声喧哗等等;而在社会上的各种应酬中更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如餐桌上的排位,在陪同领导或教师时,自己应站的位置等等,而这些礼仪是我们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它不仅可以为学生寻找工作提供帮助,而且还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礼仪课教学中,以实践为主。首先要求学生从道德上提升自己,其次才从规范的形式上来进行练习。学习站、座、行,纠正学生的不良站姿、坐姿和行姿,以及学习修饰仪容、仪表,培养优雅的举止等,提升个人气质。训练中,除了做一些单项练习,还把练习的内容编成情景剧,做综合练习,分组表演。教室里常常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们兴趣盎然,效果自然非常的好。通过练习,大多数学生在气质风度、行为修养方面有很大改善。效果令人满意。
传统的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性。而改革后的教学,形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贴合了学生的特点,就可以形成学生喜欢学、喜欢练的良性循环,达到培养现代文化人的气质风度的目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礼仪可以触及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正和大语文概念相吻合。社交与礼仪内容的加入,帮助学生更得體地交际、交流,为这门传统的课程增添独特的魅力。
三、语文教学改革的保证
加强基础模块教学的情景化,拓展模块中普通话口语教学的规范化和社交与礼仪教学的实践化,可以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那么如何保障以上改革的实现,便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1、学校高度重视,投入相应的人力与物力,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做社会调查,做好培养方案,并投入相应的人力与物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鼓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为语文课教学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气氛,鼓励教师专心教学、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等。
2、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子课程。调整培养方案,将原来的综合性的“语文课”代之以各种子课题,如普通话口语、社交礼仪等,学习目标与内容明确,让学生耳目一新。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加入不同的拓展内容。比如新生初中刚毕业,比较胆小,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这正是普通话口语训练很好的时间段;又如毕业班即将走向社会,针对学生毕业后的社交和职场要求,适时开设社交与礼仪课,使学生在面试时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学生面试成功。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就有了学好练好的劲头,再加上教学中师生互动,配合默契,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充分挖掘语文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尽其所能。语文教师并非个个全能,但各有所长,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普通话,有的擅长书法,有的擅长表达等等。调整语文课的子课程正好可以扬长避短,使语文老师在某一门课中成为专家或名师,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这样,可使每个班学生同时接受几个语文教师的强项教育,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益。
4、促成校园学语文的浓厚氛围。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因此,语文老师顺理成章组织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通过帮、传、带进行指导,学生也自发自愿参加。我们可以相信,有语文老师加盟指导,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进而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现实的需要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将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关键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重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这应该成为当前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附件1:第四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语文综合时间活动”;
[2]《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附件:第四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表达与交流”。
作者简介:
易春玲:(1963.5—)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文学士。现为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财经商贸系语文老师,语文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语文教改。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办学的第一要务,各专业都承载着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往往“重专业,轻文化,轻基础”,使中职语文课逐渐边缘化,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寻找一种适合当前中职语文教学需要的改革,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中职学校语文课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因为要面临自身的生存与整个人才市场的需求,总是愿意把更多资源用于专业学科的建设,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多数学校在重视各专业建设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轻视那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课时一再被压缩,语文课就是其中之一。就学生而言,他们从6-7岁上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到后来的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再到中职语文,几乎一脉相承,并无本质的不同。学生在中职校看到的语文课还是那老样子,没有新的、让人感兴趣的东西,自然产生厌烦情绪。再加上,在多数学生看来,中职是学习技能的地方,学一技之长,将来谋一份好职业,而投入精力学语文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加之觉得已有十年语文的基础,不学语文也不会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就教师而言,因为学校、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也被现行的体制边缘化,多数教师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投入不够,产生了恶性循环。由于以上几方面原因,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可以说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面临这些问题,语文教师们也曾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教材的修订、内容的调整、教法的改革等等。但收效甚微,始终无法摆脱现在所面临的各种困境。究其原因,还是和“语文”二字有关。教师接触的教材,虽版本、内容、编排体例等有差别,但都以“语文”命名,体例还是传统的若干单元,每单元篇章若干,课文的学习也没有摆脱字、词、句、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内容,总不能跳出小学、中学语文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难以有大胆发挥。
那么,中职语文课能否有其独特之处呢?通过语文课的教学,能否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梦想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曾在语文教学的同时,给学生开设过《普通话口语训练》和《社交与礼仪》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因此,我大胆设想,语文课可以做如下改革。
二、中职语文课改革设想
语文是一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教学生识字、词、句等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更主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思想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设想,将大语文概念分解为几个子课题:在基础模块中,保持原有的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在拓展模块中,充实学生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内容,如普通话口语和社交礼仪等。
1、基础模块教学的情景化
情景化就是把原来基础模块内容教学的单纯由老师主讲的教学形式化作学生积极参与的具体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1]以活动带动语文课的學习,与大纲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在教学中,我们曾做过一些大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开展《我们的舞台多精彩》课本剧活动;开展以“绿色伴我行——走进生活·关注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歌读写实践”活动等等,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活动过程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做适当点拨。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进行情感教育,陶冶高尚情操的过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些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旧语文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2、普通话口语教学的规范化
语文课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2]但在现实中,语文课的四大部分,往往只注重了读和写,听与说被长期忽略。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有一篇好文章,还要求有一副好口才。练习好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可以弥补传统语文课重文章轻口才的弱点,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铸就精致人生。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设计练习,以语音为主,纠正方音方言,使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等级,为练习口才打下基础;二是提升口才训练,通过说话、演讲、辩论、表演短剧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运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表情达意;三是诵读经典,陶冶情操。大量使用中国古典诗文作为练习材料,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文的兴趣,又可以较好地把握语言的节奏、韵律,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的魅力。通过这些训练,有的班全部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还有达到一级乙等的;学生曾参加校级、区级经典诵读比赛,个人和集体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普通话教学改革的尝试,证明我们的改革效果足以令人欣慰。
3、社交与礼仪教学的实践化
社交与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照本宣科是无法完成的,而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中学生几乎未接触过礼仪课,到中职学校后,在什么场合适用什么样的礼仪基本上不清楚。学生往往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见到老师不理不睬,在教室大声喧哗等等;而在社会上的各种应酬中更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如餐桌上的排位,在陪同领导或教师时,自己应站的位置等等,而这些礼仪是我们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它不仅可以为学生寻找工作提供帮助,而且还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礼仪课教学中,以实践为主。首先要求学生从道德上提升自己,其次才从规范的形式上来进行练习。学习站、座、行,纠正学生的不良站姿、坐姿和行姿,以及学习修饰仪容、仪表,培养优雅的举止等,提升个人气质。训练中,除了做一些单项练习,还把练习的内容编成情景剧,做综合练习,分组表演。教室里常常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们兴趣盎然,效果自然非常的好。通过练习,大多数学生在气质风度、行为修养方面有很大改善。效果令人满意。
传统的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性。而改革后的教学,形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贴合了学生的特点,就可以形成学生喜欢学、喜欢练的良性循环,达到培养现代文化人的气质风度的目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礼仪可以触及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正和大语文概念相吻合。社交与礼仪内容的加入,帮助学生更得體地交际、交流,为这门传统的课程增添独特的魅力。
三、语文教学改革的保证
加强基础模块教学的情景化,拓展模块中普通话口语教学的规范化和社交与礼仪教学的实践化,可以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那么如何保障以上改革的实现,便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1、学校高度重视,投入相应的人力与物力,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做社会调查,做好培养方案,并投入相应的人力与物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鼓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为语文课教学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气氛,鼓励教师专心教学、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等。
2、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子课程。调整培养方案,将原来的综合性的“语文课”代之以各种子课题,如普通话口语、社交礼仪等,学习目标与内容明确,让学生耳目一新。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加入不同的拓展内容。比如新生初中刚毕业,比较胆小,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这正是普通话口语训练很好的时间段;又如毕业班即将走向社会,针对学生毕业后的社交和职场要求,适时开设社交与礼仪课,使学生在面试时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学生面试成功。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就有了学好练好的劲头,再加上教学中师生互动,配合默契,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充分挖掘语文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尽其所能。语文教师并非个个全能,但各有所长,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普通话,有的擅长书法,有的擅长表达等等。调整语文课的子课程正好可以扬长避短,使语文老师在某一门课中成为专家或名师,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这样,可使每个班学生同时接受几个语文教师的强项教育,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益。
4、促成校园学语文的浓厚氛围。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因此,语文老师顺理成章组织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通过帮、传、带进行指导,学生也自发自愿参加。我们可以相信,有语文老师加盟指导,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进而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现实的需要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将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关键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重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这应该成为当前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附件1:第四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语文综合时间活动”;
[2]《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附件:第四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表达与交流”。
作者简介:
易春玲:(1963.5—)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文学士。现为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财经商贸系语文老师,语文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语文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