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合作学习是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应用不当则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要求在合作学习有合适的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只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教师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三)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然,研究者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二、破解的方法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三)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理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师就应该开始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后,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正确引领学生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四)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有的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
孙世武,男,1966年生,小学高级教师,主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只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教师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三)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然,研究者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二、破解的方法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三)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理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师就应该开始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后,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正确引领学生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四)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有的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
孙世武,男,1966年生,小学高级教师,主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