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通过实施最优教育为孩子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终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那么,究竟如何实施最优教育呢?随着教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愈来愈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文化”,教育学生就是“文化”学生,就是要使学生课内课外受到精神的、物质的、显性的、隐性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的熏陶,而浓郁读书氛围,优化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正是优化“文化”的重要举措。因此,我校一直将“打造书香校园,建设品牌学校”作为明确的办学目标和重要研究课题,并在这方面进行了悉心探索,积极实践。
一、优化环境氛围——建设“书香校园”的基础
环境是无声的课堂,它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影响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因此。我校不断完善硬件实施,重视“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着力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努力让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丰富心灵生活,提升精神品位。
(一)美化校园环境。为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宁静、幽雅、温馨的读书、学习环境,学校从建校的第一天起就精心规划、设计校园文化,尽可能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片草木都能传情。通过努力,一个既有文化内涵又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校园,如丝丝春雨浸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田,启迪、激励着他们不断求真、向善。
(二)改善硬件设施。为了让校园处处飘溢淡雅的书香,学校一是建成了藏书20余万册的现代化图书馆,内设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教资源室等多个功能室,图书管理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全天候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二是精心布置低、中、高年段学生阅读室,室内环境幽雅宜人,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陈列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报刊;三是班班设立图书角,学生积极推荐、提供优秀书籍,明确专人管理;四是班班通网络,教师可随时将电脑可接入互联网,指导学生及时、便捷地浏览信息、查阅资料,开展网络阅读。
二、优化管理策略——建设“书香校园”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建设“书香校园”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还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把“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全校“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已形成了校长室总负责,党团、工会组织密切配合,教学处、教科所牵头落实,年级组和各班级具体操作的管理网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对师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学期,领导小组都展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学期工作思路,靠实读书管理措施,并不断完善考核、评比方案。
(二)强化“教师读书”管理。我们坚持认为,“书香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一支德艺双馨、素质精良的学者型、科研型教师队伍。近年来,在促进教师读书方面,我们坚持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教师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每周写一则读书随笔(教学反思),每月参加一次读书沙龙,每学期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展示,每学期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读书体会(教学论文)。同时,为了促进教师素质的快速提高,我们坚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全员培训。学校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提升、业务辅导外,每年暑假还对教师进行全封闭集训,组织教师静下心来系统地读书、反思。二是注重发挥教师读书会作用。学校成立了教师读书会,负责落实教师读书行动计划。教师读书会通过定期组织读书沙龙、专题交流、热点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教师读教育理论,读专业书籍,读儿童文学经典。三是注重完善教师读书激励机制。学校每年都评选、表彰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书香教师”,并颁发专项读书奖励津贴。
(三)强化课程实施管理。第一,将阅读指导课纳入课程计划,排入课表,每周一节。制定学校阅读指导课教学纲要,明确各年级各阶段教学要点,并要求教师根据班级实际认真备课,务求实效。目前,有学校特色的校本阅读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第二,学校规定,各班级每周必须到图书馆内上一次阅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不拘形式,灵活安排,如自由选读、主题阅读、拓展导读、网上交流等。第三,落实“三个三”,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所谓“三个三”,是指用好早晨30分钟、晚上30分钟和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早晨,空气清新,适于记忆,我们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经典诗文;晚上,华灯初放,万籁俱寂,我们指导学生静静地读书,读整本的经典名著;语文课前3分钟,组织小型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低年级侧重诗文诵读,中年级侧重故事讲述,高年级重在交流读书体会。第四,大力倡导家长在双休日、节假日与孩子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
(四)强化考核评价管理。为了鼓励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读书会”、“书香班级”、“读书小明星”、“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评选时,既有量的规定,又有质的要求;既注重阅读的广度,又注重阅读的深度;既关注阅读能力考核的成绩,也关注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既有教师、同学的评价,也有家长的参与;对教师的评价,也充分吸收学生和家长的建议。这一全员参与评比的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的读书热情,浓郁了校园氛围。
三、优化读书活动开展——建设“书香校园”的根本
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中,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思路,周密组织,竭力为全体师生多读书、爱读书提供便利,并创造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
(一)开展好书推介活动。这方面,一是在校园报栏、画廊、校园网专门辟有“每周新书推荐”栏目,及时提供新书动态;二是形成教师、学生推荐新书的机制,利用阅读指导课、晨会课、班队会时间专门介绍优秀少儿读物;三是邀请作家来校召开读者见面会,让师生们面对面地与作家交流,从中受到激励和启迪。近几年,学校先后邀请了贾平凹、周锐等数十位知名作家来校与师生见面、互动,极大地促进了我校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为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交流阅读体会,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校每年都举办“快乐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的组织大多由学生承担,好多创意也来自学生的奇思妙想,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读书节期间,“淘书乐”(图书交换)、读书讲座、读书征文比赛、班级读书会成果展示等活动接二连三,引人入胜。读书节闭幕大会更是压台大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次次隆重的表彰,让全体师生都深深陶醉在读书的愉悦和醉人的书香中。
(三)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有效性研究。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效?我们一是将这一课题纳入学期工作计划,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着重要围绕一、两个专题深入研究,并力求有所突破;二是积极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请“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围绕研究专题上观摩课、示范课,直接指导语文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三是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组内研究课,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优化课外阅读指导课效益。目前,名篇导读、诗词赏析、专题漫谈、人物评析等多种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已得到全校语文教师的充分认同。
“打造书香校园,建设品牌学校”,是我们永远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将锐意进取,奋力开拓,努力让母语之花在师生心田绽放,成就辉煌人生。
一、优化环境氛围——建设“书香校园”的基础
环境是无声的课堂,它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影响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因此。我校不断完善硬件实施,重视“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着力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努力让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丰富心灵生活,提升精神品位。
(一)美化校园环境。为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宁静、幽雅、温馨的读书、学习环境,学校从建校的第一天起就精心规划、设计校园文化,尽可能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片草木都能传情。通过努力,一个既有文化内涵又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校园,如丝丝春雨浸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田,启迪、激励着他们不断求真、向善。
(二)改善硬件设施。为了让校园处处飘溢淡雅的书香,学校一是建成了藏书20余万册的现代化图书馆,内设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教资源室等多个功能室,图书管理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全天候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二是精心布置低、中、高年段学生阅读室,室内环境幽雅宜人,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陈列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报刊;三是班班设立图书角,学生积极推荐、提供优秀书籍,明确专人管理;四是班班通网络,教师可随时将电脑可接入互联网,指导学生及时、便捷地浏览信息、查阅资料,开展网络阅读。
二、优化管理策略——建设“书香校园”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建设“书香校园”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还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把“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全校“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已形成了校长室总负责,党团、工会组织密切配合,教学处、教科所牵头落实,年级组和各班级具体操作的管理网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对师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学期,领导小组都展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学期工作思路,靠实读书管理措施,并不断完善考核、评比方案。
(二)强化“教师读书”管理。我们坚持认为,“书香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一支德艺双馨、素质精良的学者型、科研型教师队伍。近年来,在促进教师读书方面,我们坚持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教师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每周写一则读书随笔(教学反思),每月参加一次读书沙龙,每学期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展示,每学期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读书体会(教学论文)。同时,为了促进教师素质的快速提高,我们坚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全员培训。学校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提升、业务辅导外,每年暑假还对教师进行全封闭集训,组织教师静下心来系统地读书、反思。二是注重发挥教师读书会作用。学校成立了教师读书会,负责落实教师读书行动计划。教师读书会通过定期组织读书沙龙、专题交流、热点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教师读教育理论,读专业书籍,读儿童文学经典。三是注重完善教师读书激励机制。学校每年都评选、表彰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书香教师”,并颁发专项读书奖励津贴。
(三)强化课程实施管理。第一,将阅读指导课纳入课程计划,排入课表,每周一节。制定学校阅读指导课教学纲要,明确各年级各阶段教学要点,并要求教师根据班级实际认真备课,务求实效。目前,有学校特色的校本阅读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第二,学校规定,各班级每周必须到图书馆内上一次阅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不拘形式,灵活安排,如自由选读、主题阅读、拓展导读、网上交流等。第三,落实“三个三”,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所谓“三个三”,是指用好早晨30分钟、晚上30分钟和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早晨,空气清新,适于记忆,我们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经典诗文;晚上,华灯初放,万籁俱寂,我们指导学生静静地读书,读整本的经典名著;语文课前3分钟,组织小型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低年级侧重诗文诵读,中年级侧重故事讲述,高年级重在交流读书体会。第四,大力倡导家长在双休日、节假日与孩子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
(四)强化考核评价管理。为了鼓励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读书会”、“书香班级”、“读书小明星”、“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评选时,既有量的规定,又有质的要求;既注重阅读的广度,又注重阅读的深度;既关注阅读能力考核的成绩,也关注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既有教师、同学的评价,也有家长的参与;对教师的评价,也充分吸收学生和家长的建议。这一全员参与评比的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的读书热情,浓郁了校园氛围。
三、优化读书活动开展——建设“书香校园”的根本
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中,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思路,周密组织,竭力为全体师生多读书、爱读书提供便利,并创造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
(一)开展好书推介活动。这方面,一是在校园报栏、画廊、校园网专门辟有“每周新书推荐”栏目,及时提供新书动态;二是形成教师、学生推荐新书的机制,利用阅读指导课、晨会课、班队会时间专门介绍优秀少儿读物;三是邀请作家来校召开读者见面会,让师生们面对面地与作家交流,从中受到激励和启迪。近几年,学校先后邀请了贾平凹、周锐等数十位知名作家来校与师生见面、互动,极大地促进了我校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为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交流阅读体会,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校每年都举办“快乐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的组织大多由学生承担,好多创意也来自学生的奇思妙想,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读书节期间,“淘书乐”(图书交换)、读书讲座、读书征文比赛、班级读书会成果展示等活动接二连三,引人入胜。读书节闭幕大会更是压台大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次次隆重的表彰,让全体师生都深深陶醉在读书的愉悦和醉人的书香中。
(三)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有效性研究。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效?我们一是将这一课题纳入学期工作计划,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着重要围绕一、两个专题深入研究,并力求有所突破;二是积极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请“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围绕研究专题上观摩课、示范课,直接指导语文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三是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组内研究课,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优化课外阅读指导课效益。目前,名篇导读、诗词赏析、专题漫谈、人物评析等多种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已得到全校语文教师的充分认同。
“打造书香校园,建设品牌学校”,是我们永远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将锐意进取,奋力开拓,努力让母语之花在师生心田绽放,成就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