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渊雷(1908-1995),始名中常,字仲翔,别署钵翁、遁园、浙江平阳人。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禅宗有独到见解。兼事书画,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是著名文史学家、佛学家。著述尚有《论诗绝句》《五灯会元(点校本)》《中国民族文化论纲》《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
苏渊雷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用功极深,著名学者、古文献学家胡道静曾评价曰:”以拔俗之姿,挟超人之慧,其治学也,则文史哲兼通,其为艺也,则诗书画并擅。且俱探其奥,必取其精,主会通而戒偏至,致广大而精微。词客画师,夙因可究:儒林文苑,表史皆宜。当世名儒才士,吾必以钵翁为巨擘焉。”正如胡道静所讲,苏渊雷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也正是在文史哲与诗书画领域的探奥,成就了自身文人画的特质。
一、苏渊雷文人画的渊源
1,幼承家学,学习诗词
苏渊雷5岁时父亲去世,跟随外祖父徐笛秋生活。徐笛秋隐居于乡间,善作诗词,并以文史自娱。苏渊雷受他的影响,小时就能吟咏,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平阳县的金乡高等小学。1910年,苏渊雷3岁时,乡前辈宋平子逝世,虽然未直接受宋氏点拨,然而宋氏的思想对先生日后影响极大。2,温州求学,打下书画基础
苏渊雷后就读于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在校的诸位先生中,有朱自清、马孟容、谢玉岑等,他们的教导对苏渊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自清为著名诗人、作家,马孟容、马公愚和谢玉岑、谢稚柳昆仲分别以书画诗词闻名于世,苏渊雷还就此成为谢玉岑先生的入室弟子,在他的影响下,苏渊雷也继承了谢玉岑诗书画三绝的衣钵。在温州求学的几年间,苏渊雷的诗学书画之功底,在诸位大家的谆谆教导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七年牢狱生活,刻苦钻研学术
苏渊雷不但是书画家、史学家,更是一位革命家。他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因“四一二”事变获刑19年,但在蹲了七年监狱后即被林同庄保释出狱。后来苏渊雷回忆,在七年的牢狱生活里,他大量阅读文史哲英文原著,以马列的哲学观点批判性地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群览各类佛典,点校《相台本五经古注》《章氏丛书》等,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一《易学会通》。
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年仅26岁的苏渊雷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学养和书画基础。他在自傳中记述:“只有与死神较量过的人,才会懂得人生的意义。我抖擞精神,向着浩瀚的人海走去。”出狱后,他借庄子“渊默而雷声”句,易名为“渊雷
二、苏渊雷文人画的哲学内涵
苏渊雷在其传略中自述:“余事诗画,寄其逸兴。梅兰竹菊,岁寒三友,取以自娱,盖所谓文人画,即外行画也。”虽然他自嘲其画为外行画,但他也认同自己的绘画就是文人画。所谓文人画,是自北宋以来,文人士大夫群体所创作的绘画,是区别于宫廷画工、画匠绘画的一种绘画形态。苏渊雷专治文史哲研究,于诗学、佛学等都有较深造诣,故算得上是一位地道的传统文人,从其绘画来看,也展现出文人画的特征。他的绘画具有典型的写“意”绘画的特质,但传统文人画的“意”与文人之外的‘意”有着明显的区分。
庄子的哲学和禅宗思想是中国文人画最基本的立足点,也就是说。庄、禅思想是文人画所追求的”意”。它要求创作者以”以物观物”的方式去关照客观对象,并以此进入宇宙自然虚静、超逸的境界。苏渊雷平生治学,主张兼收并蓄,在论道、治史、谈禅方面多有见地。其由《易经》《庄子》入手,穷究天、地、人三极哲理、深探佛学禅宗之精奥。曾著《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并校点禅宗语录《五灯会元》。其在一生治学研究过程中始终对禅学有浓厚兴趣,并尝集古人句云:“万物静观皆自得,一生爱好是天然。”事实上,儒释道的思想也对他的境界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据其家人及弟子回忆:先生处世治学不失天真之趣,每饭必酒,醉而挥毫,有如神助,真如酒仙下界,李白再世。这种品性必然对其绘画创作产生影响。
三、苏渊雷文人画品评
从表现形态来看,苏渊雷的绘画明显体现了文人画创作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特征。文人画盛于元明清时期,这一段时期的文人画创作,在画之余还题之以自做诗句,这是在绘画的发展中确立为文人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文人画的这一特征,为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文人画家,在长于绘画的同时,对诗词书法更要有深厚的造诣。苏渊雷有诗名,自作诗两千余首,汪东、钱锺书、朱大可等人均对其诗词赞誉有加。至于书法,他擅长写草书、对孙过庭《书谱》用功最勤,又兼以徐青藤笔意,笔墨酣畅淋漓,别具风韵。在此深厚的诗文、书法基础上、他又能将诗书画诸艺融会贯通、而非简单机械地拼凑,从而使其绘画创作体现出文人画的典型特征。
从另一方面看,苏渊雷的绘画题材也是历代文人绘画所常见的,其绘画以梅兰竹菊、松石荷塘一类为主。如其作荷,上承陈淳、徐渭、石涛、八大,近接吴昌硕、齐白石,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自出新意。
对于文人画家而言,其所表现的对象往往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创作者的心性志趣。这不是因为文人画家不具备描绘其他事物的能力,而是他们在大千世界中,只允许能够承载其心性意趣的事物进入画面中来。简单地说,文人画的作者并非为描述而描述,他们在意的是从描绘的对象中能见出自己或者体现其精神境界。
他曾作《香光入梦》,体现了苏渊雷超凡出尘的雅士风度,画面从右侧起笔,上下挥洒,时止时行,可圈可点,通幅水墨淋漓,雅致清澈而富有禅意。诗日:“无边香雪海,先让一枝开:不待巡摇索,姗姗月下来。”这也是一首应景妙句。而后再略加思索,于空白之处补题一句”禅破香光入梦来”。使画面更添神韵。其作梅兰竹菊,挥毫之间,直抒胸臆。运笔淋漓清润,落墨爽利峻迈。寥寥数笔,虚实相生,不乏笔墨意趣。
苏渊雷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他的绘画创作是在诗,书、画“三绝”基础上的文化生发,是“名士风度、哲人风采、诗翁风骨”的精彩演绎。
苏渊雷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用功极深,著名学者、古文献学家胡道静曾评价曰:”以拔俗之姿,挟超人之慧,其治学也,则文史哲兼通,其为艺也,则诗书画并擅。且俱探其奥,必取其精,主会通而戒偏至,致广大而精微。词客画师,夙因可究:儒林文苑,表史皆宜。当世名儒才士,吾必以钵翁为巨擘焉。”正如胡道静所讲,苏渊雷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也正是在文史哲与诗书画领域的探奥,成就了自身文人画的特质。
一、苏渊雷文人画的渊源
1,幼承家学,学习诗词
苏渊雷5岁时父亲去世,跟随外祖父徐笛秋生活。徐笛秋隐居于乡间,善作诗词,并以文史自娱。苏渊雷受他的影响,小时就能吟咏,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平阳县的金乡高等小学。1910年,苏渊雷3岁时,乡前辈宋平子逝世,虽然未直接受宋氏点拨,然而宋氏的思想对先生日后影响极大。2,温州求学,打下书画基础
苏渊雷后就读于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在校的诸位先生中,有朱自清、马孟容、谢玉岑等,他们的教导对苏渊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自清为著名诗人、作家,马孟容、马公愚和谢玉岑、谢稚柳昆仲分别以书画诗词闻名于世,苏渊雷还就此成为谢玉岑先生的入室弟子,在他的影响下,苏渊雷也继承了谢玉岑诗书画三绝的衣钵。在温州求学的几年间,苏渊雷的诗学书画之功底,在诸位大家的谆谆教导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七年牢狱生活,刻苦钻研学术
苏渊雷不但是书画家、史学家,更是一位革命家。他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因“四一二”事变获刑19年,但在蹲了七年监狱后即被林同庄保释出狱。后来苏渊雷回忆,在七年的牢狱生活里,他大量阅读文史哲英文原著,以马列的哲学观点批判性地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群览各类佛典,点校《相台本五经古注》《章氏丛书》等,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一《易学会通》。
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年仅26岁的苏渊雷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学养和书画基础。他在自傳中记述:“只有与死神较量过的人,才会懂得人生的意义。我抖擞精神,向着浩瀚的人海走去。”出狱后,他借庄子“渊默而雷声”句,易名为“渊雷
二、苏渊雷文人画的哲学内涵
苏渊雷在其传略中自述:“余事诗画,寄其逸兴。梅兰竹菊,岁寒三友,取以自娱,盖所谓文人画,即外行画也。”虽然他自嘲其画为外行画,但他也认同自己的绘画就是文人画。所谓文人画,是自北宋以来,文人士大夫群体所创作的绘画,是区别于宫廷画工、画匠绘画的一种绘画形态。苏渊雷专治文史哲研究,于诗学、佛学等都有较深造诣,故算得上是一位地道的传统文人,从其绘画来看,也展现出文人画的特征。他的绘画具有典型的写“意”绘画的特质,但传统文人画的“意”与文人之外的‘意”有着明显的区分。
庄子的哲学和禅宗思想是中国文人画最基本的立足点,也就是说。庄、禅思想是文人画所追求的”意”。它要求创作者以”以物观物”的方式去关照客观对象,并以此进入宇宙自然虚静、超逸的境界。苏渊雷平生治学,主张兼收并蓄,在论道、治史、谈禅方面多有见地。其由《易经》《庄子》入手,穷究天、地、人三极哲理、深探佛学禅宗之精奥。曾著《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并校点禅宗语录《五灯会元》。其在一生治学研究过程中始终对禅学有浓厚兴趣,并尝集古人句云:“万物静观皆自得,一生爱好是天然。”事实上,儒释道的思想也对他的境界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据其家人及弟子回忆:先生处世治学不失天真之趣,每饭必酒,醉而挥毫,有如神助,真如酒仙下界,李白再世。这种品性必然对其绘画创作产生影响。
三、苏渊雷文人画品评
从表现形态来看,苏渊雷的绘画明显体现了文人画创作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特征。文人画盛于元明清时期,这一段时期的文人画创作,在画之余还题之以自做诗句,这是在绘画的发展中确立为文人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文人画的这一特征,为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文人画家,在长于绘画的同时,对诗词书法更要有深厚的造诣。苏渊雷有诗名,自作诗两千余首,汪东、钱锺书、朱大可等人均对其诗词赞誉有加。至于书法,他擅长写草书、对孙过庭《书谱》用功最勤,又兼以徐青藤笔意,笔墨酣畅淋漓,别具风韵。在此深厚的诗文、书法基础上、他又能将诗书画诸艺融会贯通、而非简单机械地拼凑,从而使其绘画创作体现出文人画的典型特征。
从另一方面看,苏渊雷的绘画题材也是历代文人绘画所常见的,其绘画以梅兰竹菊、松石荷塘一类为主。如其作荷,上承陈淳、徐渭、石涛、八大,近接吴昌硕、齐白石,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自出新意。
对于文人画家而言,其所表现的对象往往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创作者的心性志趣。这不是因为文人画家不具备描绘其他事物的能力,而是他们在大千世界中,只允许能够承载其心性意趣的事物进入画面中来。简单地说,文人画的作者并非为描述而描述,他们在意的是从描绘的对象中能见出自己或者体现其精神境界。
他曾作《香光入梦》,体现了苏渊雷超凡出尘的雅士风度,画面从右侧起笔,上下挥洒,时止时行,可圈可点,通幅水墨淋漓,雅致清澈而富有禅意。诗日:“无边香雪海,先让一枝开:不待巡摇索,姗姗月下来。”这也是一首应景妙句。而后再略加思索,于空白之处补题一句”禅破香光入梦来”。使画面更添神韵。其作梅兰竹菊,挥毫之间,直抒胸臆。运笔淋漓清润,落墨爽利峻迈。寥寥数笔,虚实相生,不乏笔墨意趣。
苏渊雷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他的绘画创作是在诗,书、画“三绝”基础上的文化生发,是“名士风度、哲人风采、诗翁风骨”的精彩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