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闻香识女人》是1992年上映的经典影片,翻拍自1974年的著名意大利影片《女人香》。该部影片以旁观者的视角出发,沿着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通过许多细节刻画成功地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揭露出人性的复杂,同时,影片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映射出社会问题,为观影者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旁观者视角;两条线索;细节刻画;人物形象;深刻内涵
与电影名字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不同,本片的主题并非一个浪漫爱情故事,而是讲述了一名因意外导致双目失明,陷入黑暗,从而对人生放弃希望,试图自杀,而在这期间,他遇到了查理,一个同样迷失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学生,两个人都清楚的明白对方应该做出何种选择,却偏偏不知自己该走向何处,或者说没有勇气踏上正确的路途,于是命运让他们相遇,互相帮助对方的生活回到正确的轨道。
本片的线索有两条:一.查理目睹了同学的恶作剧,被学校逼迫说出事实真相,并以其求学前途作威胁,是说出真相以求自保,并换取光明的前途?还是坚守原则,保护同学?查理面临着艰难地抉择;二.弗兰克上校因意外失明,失去了原本惬意奢靡的生活,一下子跌入人生低谷,他明白自己应该坚强地活下去,却没有勇气,试图最后一次享受所有乐趣后自杀。
从查理的视角出发,以第二条线索为主线,在查理陪同弗兰克上校游历纽约途中,几次拨打电话给朋友乔治,从而在第二条线索中插入第一条线索,将这两条线索交织起来,推动情节发展,构成了这部电影的框架。这样的设计是因为查理的视角与观众的视角是相吻合的,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上校,便于观众进入影片,身临其境。
个人认为该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塑造了一个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弗兰克上校,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复杂的人性。无法仅仅用好人坏人,或是正面人物负面人物简单地加以概括。在很多人看来,包括他的哥哥侄子等,都觉得他是个可恶的人,对他毫不欢迎,然而他也有令人惋惜的一面。
影片一开始时,弗兰克给人的感觉是脾气暴躁,孤僻自负,霸道固执,难以相处的。最初两个主人公相遇时是在弗兰克侄女家,弗兰克宁愿一个人呆在黑暗的房间中,喝酒听歌,不愿意与亲人一起相处,甚至对待侄女的孩子也采用粗暴的方式。在第一次与主人公见面时便大声呵斥,不允许别人叫他先生,而必须称呼他为上校,可以看出他自负的一面,难以从以前的辉煌之中走出来。开始觉得这样的表现是否太过极端,可仔细思考后觉得是十分合理的,26年的服役生活让他从骨子中透出孤傲的气息,习惯了命令他人。即使已经辉煌不再,他也咬牙挺直腰杆,不向他人流露出自己的脆弱,用粗暴的态度武装自己。
弗兰克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尤其是对待自己的亲人,这一方面在他和查理一起去哥哥家过感恩节表现得尤为显著。从他们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他侄子与哥哥眼神中对他的蔑视和无奈,凭借弗兰克敏锐的洞察力,他一定明白自己并不受欢迎,但他还是把自己放在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在查理小心翼翼地询问他坐在哪里时,他毫不犹豫地坐在了主位上,并且在餐桌上不顾他人的阻止,不住地管自己说着各种粗俗的话题,最后在侄子揭露他失明原因后终是爆发,对其动粗。事实上,弗兰克不请自来的前往哥哥家,只是想在死前见见自己的亲人,但他却没有能用正常的方式表达他对亲情的渴望,而是选择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强调自己的存在感。
与本片的名字相照应,弗兰克是个珍爱女性,渴望爱情的人。即使双目失明,他却能通过嗅觉准确地得出香水的种类,甚至能大致猜测出女性的外貌年龄以及性格。他对于女性的细腻与之前所表现出的粗暴产生了巨大的碰撞,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
在影片多处弗兰克都毫不掩饰地吐露出他对女性的热爱。在飞机上,他向查理描绘了他对女人的评价:“头发,是女人的一切;嘴唇,好比穿过大沙漠喝一杯美酒;乳房,就像探照灯……”。对他来说,女人是最重要的,甚至在放弃死后,他向查理袒露了自己的活下去的动力:“就是梦想也许有一天,能有女人双臂抱着我,双脚缠着我,早晨我睁开眼睛而她还在,她的味道,甜腻而温暖……”虽然这些话语听起来也有些粗俗,但背后却是弗兰克对女性的神圣态度,弗兰克也渴望自己能拥有一段简单单纯的爱情。当一曲《Por una cabeza》响起,弗兰克与唐娜在舞池中央旋转着,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此刻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之前脾气暴坏的弗兰克成了翩翩君子,细心地呵护怀中的舞伴。
弗兰克也是一个脆弱孤独的人。他多次欺骗查理,从骗他来到纽约,再欺骗他返航飞机的时间,直到最后甚至恳求查理再陪他一天就好。虽然他自己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己需要一条“导盲犬”,但事实上,是他渴望有一个人能陪他走过最后的时光。在查理与弗兰克抢夺枪支的过程中,弗兰克大声喊叫:“我搞砸了一切,我的人生早就完了,我在黑暗之中……”这一段话不禁让人动容,弗兰克内心深处一直对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却一直假装坚强,让人感到心酸。
弗兰克也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他为查理指点了他该走的路,并且被查理的坚守原则而感化,引发了他内心的善良。在准备自杀前,他将查理支走,不希望善良的查理看到这一幕,并且在抢夺枪支的过程中,仍然努力希望查理离开。回到家乡后,弗兰克更是代替查理的父母来到了,用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讽刺了学校的虚伪,校长的处理方式冠冕堂皇,似乎严格依据法律,却饱含了自私的想法,用学生的前途逼迫一个正直的学生出卖朋友。弗兰克获得了满堂的喝彩,将影片推向高潮。
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查理是一个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学生,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同学乔治,当查理与乔治陷入相同的境地时,查理单纯地相信乔治会与他站在统一战线,即使在弗兰克向他指出乔治会寻求他父亲的庇佑时,他依旧回答弗兰克:“我们约好了不会告诉父母。”可事实确如弗兰克所料,乔治选择了躲到父亲的口袋中,查理一下子被推至了风口浪尖,孤立无援。其实他只需供出恶作剧的同学的名字,就可以换取直通哈佛的机会,何况恶作剧的同学与他的关系并不亲近。但他还是选择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坚守了道义,绝不说出真相。正是他这种正直善良的品行打动了弗兰克,让一个一心追求死亡之人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要向观众传递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让观众领会到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1.这部影片揭露了社会的不公,由于经济能力的不同,你或许会受到不同的待遇。但正如许多励志类电影一样,本片也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即使这个社会有着不公平,但我们依然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而不是随波逐流。正如弗兰克在最后的演讲中所说:“我从来都知道什么是正途,但我从不走正途,因为正途太辛苦了。”在坚守原则的路上,我们会遭受到各种阻挠与诱惑,但这才是正途,只有坚持走在正途上,一切才会回到正轨,才有可能改变不公的现象。
2.同时还引发了人们对死亡,人性,道德等多方面的思考,弗兰克的愿望其实都不是遥不可及,享受奢华的酒店,一段简单的爱情,开着法拉利兜风,可这样的他却看透了人们的虚伪与冷漠,选择走向死亡。他渴望的只是自己能够得到一点温暖。
3.对学校教育的批判。影片中的学校似乎更接近于工厂,将一切都贴上了利益的标签,有钱有势便可逃避惩罚,贫穷普通便被威逼利诱,校长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逼迫查理放弃道义,出卖朋友的得到奖励,坚守道义的却受到惩罚。本片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应该保护每个孩子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去摧毁他们。
除此之外,电影还留给了观众许多的思考空间,让观众明白这是一件有内涵的艺术品。
因此,《闻香识女人》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对弗兰克这一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所展现的内涵。弗兰克生活在黑暗之中,开始的他有着黑暗的内心世界,甚至周围的社会环境也是一片黑暗,但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他的引路人。影片本身也成为了观众的“引路人”,将观众引入对人性、道德、生命、教育等多方面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蒂莫西·科里根 《如何写影评》
[2]陈志菲 《追寻弗兰克的心理走向》
【关键词】:旁观者视角;两条线索;细节刻画;人物形象;深刻内涵
与电影名字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不同,本片的主题并非一个浪漫爱情故事,而是讲述了一名因意外导致双目失明,陷入黑暗,从而对人生放弃希望,试图自杀,而在这期间,他遇到了查理,一个同样迷失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学生,两个人都清楚的明白对方应该做出何种选择,却偏偏不知自己该走向何处,或者说没有勇气踏上正确的路途,于是命运让他们相遇,互相帮助对方的生活回到正确的轨道。
本片的线索有两条:一.查理目睹了同学的恶作剧,被学校逼迫说出事实真相,并以其求学前途作威胁,是说出真相以求自保,并换取光明的前途?还是坚守原则,保护同学?查理面临着艰难地抉择;二.弗兰克上校因意外失明,失去了原本惬意奢靡的生活,一下子跌入人生低谷,他明白自己应该坚强地活下去,却没有勇气,试图最后一次享受所有乐趣后自杀。
从查理的视角出发,以第二条线索为主线,在查理陪同弗兰克上校游历纽约途中,几次拨打电话给朋友乔治,从而在第二条线索中插入第一条线索,将这两条线索交织起来,推动情节发展,构成了这部电影的框架。这样的设计是因为查理的视角与观众的视角是相吻合的,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上校,便于观众进入影片,身临其境。
个人认为该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塑造了一个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弗兰克上校,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复杂的人性。无法仅仅用好人坏人,或是正面人物负面人物简单地加以概括。在很多人看来,包括他的哥哥侄子等,都觉得他是个可恶的人,对他毫不欢迎,然而他也有令人惋惜的一面。
影片一开始时,弗兰克给人的感觉是脾气暴躁,孤僻自负,霸道固执,难以相处的。最初两个主人公相遇时是在弗兰克侄女家,弗兰克宁愿一个人呆在黑暗的房间中,喝酒听歌,不愿意与亲人一起相处,甚至对待侄女的孩子也采用粗暴的方式。在第一次与主人公见面时便大声呵斥,不允许别人叫他先生,而必须称呼他为上校,可以看出他自负的一面,难以从以前的辉煌之中走出来。开始觉得这样的表现是否太过极端,可仔细思考后觉得是十分合理的,26年的服役生活让他从骨子中透出孤傲的气息,习惯了命令他人。即使已经辉煌不再,他也咬牙挺直腰杆,不向他人流露出自己的脆弱,用粗暴的态度武装自己。
弗兰克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尤其是对待自己的亲人,这一方面在他和查理一起去哥哥家过感恩节表现得尤为显著。从他们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他侄子与哥哥眼神中对他的蔑视和无奈,凭借弗兰克敏锐的洞察力,他一定明白自己并不受欢迎,但他还是把自己放在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在查理小心翼翼地询问他坐在哪里时,他毫不犹豫地坐在了主位上,并且在餐桌上不顾他人的阻止,不住地管自己说着各种粗俗的话题,最后在侄子揭露他失明原因后终是爆发,对其动粗。事实上,弗兰克不请自来的前往哥哥家,只是想在死前见见自己的亲人,但他却没有能用正常的方式表达他对亲情的渴望,而是选择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强调自己的存在感。
与本片的名字相照应,弗兰克是个珍爱女性,渴望爱情的人。即使双目失明,他却能通过嗅觉准确地得出香水的种类,甚至能大致猜测出女性的外貌年龄以及性格。他对于女性的细腻与之前所表现出的粗暴产生了巨大的碰撞,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
在影片多处弗兰克都毫不掩饰地吐露出他对女性的热爱。在飞机上,他向查理描绘了他对女人的评价:“头发,是女人的一切;嘴唇,好比穿过大沙漠喝一杯美酒;乳房,就像探照灯……”。对他来说,女人是最重要的,甚至在放弃死后,他向查理袒露了自己的活下去的动力:“就是梦想也许有一天,能有女人双臂抱着我,双脚缠着我,早晨我睁开眼睛而她还在,她的味道,甜腻而温暖……”虽然这些话语听起来也有些粗俗,但背后却是弗兰克对女性的神圣态度,弗兰克也渴望自己能拥有一段简单单纯的爱情。当一曲《Por una cabeza》响起,弗兰克与唐娜在舞池中央旋转着,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此刻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之前脾气暴坏的弗兰克成了翩翩君子,细心地呵护怀中的舞伴。
弗兰克也是一个脆弱孤独的人。他多次欺骗查理,从骗他来到纽约,再欺骗他返航飞机的时间,直到最后甚至恳求查理再陪他一天就好。虽然他自己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己需要一条“导盲犬”,但事实上,是他渴望有一个人能陪他走过最后的时光。在查理与弗兰克抢夺枪支的过程中,弗兰克大声喊叫:“我搞砸了一切,我的人生早就完了,我在黑暗之中……”这一段话不禁让人动容,弗兰克内心深处一直对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却一直假装坚强,让人感到心酸。
弗兰克也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他为查理指点了他该走的路,并且被查理的坚守原则而感化,引发了他内心的善良。在准备自杀前,他将查理支走,不希望善良的查理看到这一幕,并且在抢夺枪支的过程中,仍然努力希望查理离开。回到家乡后,弗兰克更是代替查理的父母来到了,用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讽刺了学校的虚伪,校长的处理方式冠冕堂皇,似乎严格依据法律,却饱含了自私的想法,用学生的前途逼迫一个正直的学生出卖朋友。弗兰克获得了满堂的喝彩,将影片推向高潮。
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查理是一个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学生,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同学乔治,当查理与乔治陷入相同的境地时,查理单纯地相信乔治会与他站在统一战线,即使在弗兰克向他指出乔治会寻求他父亲的庇佑时,他依旧回答弗兰克:“我们约好了不会告诉父母。”可事实确如弗兰克所料,乔治选择了躲到父亲的口袋中,查理一下子被推至了风口浪尖,孤立无援。其实他只需供出恶作剧的同学的名字,就可以换取直通哈佛的机会,何况恶作剧的同学与他的关系并不亲近。但他还是选择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坚守了道义,绝不说出真相。正是他这种正直善良的品行打动了弗兰克,让一个一心追求死亡之人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要向观众传递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让观众领会到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1.这部影片揭露了社会的不公,由于经济能力的不同,你或许会受到不同的待遇。但正如许多励志类电影一样,本片也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即使这个社会有着不公平,但我们依然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而不是随波逐流。正如弗兰克在最后的演讲中所说:“我从来都知道什么是正途,但我从不走正途,因为正途太辛苦了。”在坚守原则的路上,我们会遭受到各种阻挠与诱惑,但这才是正途,只有坚持走在正途上,一切才会回到正轨,才有可能改变不公的现象。
2.同时还引发了人们对死亡,人性,道德等多方面的思考,弗兰克的愿望其实都不是遥不可及,享受奢华的酒店,一段简单的爱情,开着法拉利兜风,可这样的他却看透了人们的虚伪与冷漠,选择走向死亡。他渴望的只是自己能够得到一点温暖。
3.对学校教育的批判。影片中的学校似乎更接近于工厂,将一切都贴上了利益的标签,有钱有势便可逃避惩罚,贫穷普通便被威逼利诱,校长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逼迫查理放弃道义,出卖朋友的得到奖励,坚守道义的却受到惩罚。本片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应该保护每个孩子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去摧毁他们。
除此之外,电影还留给了观众许多的思考空间,让观众明白这是一件有内涵的艺术品。
因此,《闻香识女人》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对弗兰克这一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所展现的内涵。弗兰克生活在黑暗之中,开始的他有着黑暗的内心世界,甚至周围的社会环境也是一片黑暗,但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他的引路人。影片本身也成为了观众的“引路人”,将观众引入对人性、道德、生命、教育等多方面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蒂莫西·科里根 《如何写影评》
[2]陈志菲 《追寻弗兰克的心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