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背景下的高校教育要求大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从开发兴趣、联系实践、因材施教、多元模式和过程评价等几个角度探讨了促进大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实现对劳动经济学教学的普遍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素质;能力
21世纪的中国大学教育走上了新的台阶。中国大学逐渐由“数量战”发展到了“质量战”阶段。面对这样新的竞争与挑战,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吸收率及综合素质和其他能力成为每一个教育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劳动的经济效益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劳动经济学在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学生进行比较深刻的领悟、学习和实践。以下是通过总结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而得出的提高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探索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产生对某种东西的欲望,推动人主动去争取、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经济学的兴趣应该是众多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可以从学生个人发展出发的方法,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而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了一个难题。本科学生的教材一般比较陈旧,对于学科前沿性知识的涉及度不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广泛涉猎劳动经济学各个最新研究领域,以获取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这些新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和关注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知识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前沿杂志、期刊及相关资料(《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经济学》等),与学生开展广泛讨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术热情,发展其学术思维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往往比较抽象,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课堂素质和能力需要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将实际中发生的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并从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发展相关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例如讲到成本和未来收益模型,单纯的理论模型枯燥乏味,也比较复杂。这时可为学生提出一个现实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在职位和待遇方面与普通劳动者是否有异?通过设定基本初始条件,学生带入模型后自行计算得出结果——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待遇并不高。这样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社会环境。
三、把握课堂节奏,注重开展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需要教师把握课堂环境,开展因材施教。大学课堂是一个平等自由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过于自由散漫,出现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情景一方面要求教师有比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艺术。教师应该本着负责的态度,通过改善教学内容(如增加内容趣味性等)和提高学生注意力等方式来保证学生听课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由于高校扩招和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高校学生存在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现实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元教学模式
学生学得好不好,不仅在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也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联。教师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目前,科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多,需要教师按照具体的需要进行甄选,在这里提供三种常用模式:
1.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的根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这是一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精华在于启发、问答和实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一步一步使学生由问题的出发点到达问题解决的终点。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实践增长了学生的经验,巩固了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互动式
互动式教学就是营造多边互动的环境(既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平等交流中交换意见和观点,激发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同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一种双边的过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另一种方式是采取“学生当老师”的方法。学生登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讲授知识、回答疑问。这样的活动既可以由单个学生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进行。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有搜集资料的、有讲课的,有补充答疑的……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人文性的教学模式,其最大优点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不同角色之间的交流和交换,在增长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参与式
参与式教学是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学模式对立的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处于一种辅助地位,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主要的职责是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在劳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来进行。把参与式模式引入劳动经济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建立起平等和良性竞争的学习气氛。学生通过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透过劳动力市场中的繁杂表象探究其背后的经济学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实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必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素质和能力。
五、重视课堂评价,开展学习过程考核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现实中,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往往很少给予学生及时的课堂评价。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校的考核往往分为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方面,时间跨度大且成效差。在劳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起过程评价模式,将每一次的作业、合作、讨论甚至问答都加入到评价指标之中。此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普遍期末突击学习的现状,从而真正让学生重视每一堂课,在每堂课中学习更多知识、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人的全面提升。
课堂学习是大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大学生实现知识丰富、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最重要途径,如何实现大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开发兴趣、联系实践、因材施教、多元模式和过程评价都是解决该问题的角度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思想和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更多的方法和途径来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从大学教育中受益,实现人生的辉煌起步。
参考文献:
[1]杨春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劳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7).
[2]彭仁贤.劳动经济学教学体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1).
[3]孙行生.提高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兼论大学生课堂素质教育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
[4]林原,曹堤.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劳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9(28).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素质;能力
21世纪的中国大学教育走上了新的台阶。中国大学逐渐由“数量战”发展到了“质量战”阶段。面对这样新的竞争与挑战,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吸收率及综合素质和其他能力成为每一个教育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劳动的经济效益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劳动经济学在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学生进行比较深刻的领悟、学习和实践。以下是通过总结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而得出的提高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探索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产生对某种东西的欲望,推动人主动去争取、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经济学的兴趣应该是众多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可以从学生个人发展出发的方法,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而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了一个难题。本科学生的教材一般比较陈旧,对于学科前沿性知识的涉及度不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广泛涉猎劳动经济学各个最新研究领域,以获取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这些新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和关注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知识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前沿杂志、期刊及相关资料(《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经济学》等),与学生开展广泛讨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术热情,发展其学术思维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往往比较抽象,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课堂素质和能力需要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将实际中发生的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并从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发展相关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例如讲到成本和未来收益模型,单纯的理论模型枯燥乏味,也比较复杂。这时可为学生提出一个现实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在职位和待遇方面与普通劳动者是否有异?通过设定基本初始条件,学生带入模型后自行计算得出结果——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待遇并不高。这样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社会环境。
三、把握课堂节奏,注重开展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需要教师把握课堂环境,开展因材施教。大学课堂是一个平等自由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过于自由散漫,出现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情景一方面要求教师有比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艺术。教师应该本着负责的态度,通过改善教学内容(如增加内容趣味性等)和提高学生注意力等方式来保证学生听课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由于高校扩招和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高校学生存在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现实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元教学模式
学生学得好不好,不仅在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也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联。教师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目前,科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多,需要教师按照具体的需要进行甄选,在这里提供三种常用模式:
1.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的根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这是一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精华在于启发、问答和实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一步一步使学生由问题的出发点到达问题解决的终点。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实践增长了学生的经验,巩固了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互动式
互动式教学就是营造多边互动的环境(既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平等交流中交换意见和观点,激发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同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一种双边的过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另一种方式是采取“学生当老师”的方法。学生登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讲授知识、回答疑问。这样的活动既可以由单个学生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进行。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有搜集资料的、有讲课的,有补充答疑的……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人文性的教学模式,其最大优点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不同角色之间的交流和交换,在增长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参与式
参与式教学是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学模式对立的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处于一种辅助地位,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主要的职责是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在劳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来进行。把参与式模式引入劳动经济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建立起平等和良性竞争的学习气氛。学生通过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透过劳动力市场中的繁杂表象探究其背后的经济学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实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必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素质和能力。
五、重视课堂评价,开展学习过程考核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现实中,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往往很少给予学生及时的课堂评价。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校的考核往往分为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方面,时间跨度大且成效差。在劳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起过程评价模式,将每一次的作业、合作、讨论甚至问答都加入到评价指标之中。此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普遍期末突击学习的现状,从而真正让学生重视每一堂课,在每堂课中学习更多知识、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人的全面提升。
课堂学习是大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大学生实现知识丰富、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最重要途径,如何实现大学生课堂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开发兴趣、联系实践、因材施教、多元模式和过程评价都是解决该问题的角度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思想和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更多的方法和途径来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从大学教育中受益,实现人生的辉煌起步。
参考文献:
[1]杨春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劳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7).
[2]彭仁贤.劳动经济学教学体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1).
[3]孙行生.提高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兼论大学生课堂素质教育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
[4]林原,曹堤.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劳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9(28).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