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我国发展的现状来说,0~3岁的儿童绝大部分散居在社区和家庭中,尤以家庭抚养、教育为主。2013年,联合国儿童基金會与中国政府开始合作实施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项目(以下简称ECD项目)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以下简称IECD项目)。这两个项目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政府合作在社会发展领域的政策性试点,是中国儿童福利服务的一次重要探索。项目的开展,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开展,通过在生命早期的干预,有效遏制了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儿童的早期发展。
基本情况
IECD项目是跨部门合作项目,由国家卫计委牵头,国家扶贫办、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实施,为国家连片贫困区的农村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免费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也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IECD项目目前在山西、贵州两省的4县80个村实施。项目实施目的:一是探索贫困地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模式,二是建立上层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
ECD项目由全国妇联牵头执行,为城乡结合部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接受早期启蒙服务的儿童及其家庭(最弱势/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免费的服务,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探索社区公共服务实践模式。ECD项目目前在湖北、湖南、河北保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66个社区(村)实施。项目实施目的:一是探索基于社区的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模式;二是形成清晰有效的工作模式和成本测算依据。
这两个项目彼此关联,尝试探索适合中国农村、城市0~3岁贫困家庭和儿童的养护支持模式。IECD项目主要为贫困农村地区的0~3岁儿童及家庭提供卫生、营养、早期启蒙、儿童福利及转介等综合服务。ECD项目主要是通过中心活动、家访,为城乡结合部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中的0~3岁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早期启蒙的指导服务。相比IECD项目,ECD项目重在进行城市社区层面各种资源的整合,如地方妇幼保健院医生、社区社工、幼儿园教师等资源。
规范管理和持续技术支持是影响项目有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儿童中心,作为全国妇联的直属单位和重要的技术臂膀,承担了这两个项目的全面管理和主要的技术支持工作。
服务形式
两个项目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IECD项目
IECD项目的选点均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在每个项目县配备了一辆流动资源服务车,车上配备了一名早期启蒙人员、两名卫生人员、一名社工和一名司机。该车定期对每个项目村巡回开展服务和技术支持,为最贫困儿童提供社会救助,帮助他们获得适当的社会救助,促进他们的发育潜能发展,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例如,在山西省汾西县僧念村,移动资源车工作人员入村后了解到,一名小女孩由曾祖父负责日常看护。家里的其他人,包括曾祖母、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患有精神疾病,无法照顾她。项目工作人员第一次去她家中时,小女孩认生、胆小、不说话。卫生人员给孩子免费做身体检查,发现她贫血,营养不良,发育也较同龄孩子缓慢。院子内外,环境较脏乱,且院子里放着盛满水的水缸及其他不安全因素。家中也没有支持儿童发展的绘本、画笔等材料。即便步行到项目活动中心只需要5分钟,但是70多岁的曾祖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一次都没有带她去过。
鉴于小女孩的特殊家庭情况,移动资源车上的所有人员帮忙收拾整理院子,消除不安全因素,保护小朋友的人身安全。卫生人员免费给孩子发放营养包,并定期到家中监测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车上的早期启蒙人员带着项目配备的绘本、玩教具等材料开展早期启蒙活动,并指导看护人如何与孩子进行互动。车上的社工人员,对小女孩家庭进行转介服务,帮助他们向民政部申请了低保。活动中心的志愿者经常对小女孩开展入户家访。经过项目的综合干预,小女孩的贫血状况大有改善,现在变得开朗、活泼、主动,语言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ECD项目
ECD项目,目前有“中心服务”“家访服务”“外展服务”“宣传服务”等内容。截止到目前,通过该项目受益的儿童超过17万人次,受益看护人达到16万人次。为多名处于极度贫困儿童家庭和弱势儿童提供了帮扶和社会转介服务,在生命早期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改善了他们的营养状况和成长环境。
1.中心服务
所谓“中心”即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每个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每周至少全天开放5天,供家长和孩子自由活动。项目配备的玩教具、设备以及其他当地资源可供儿童游戏,家长可以查阅科学育儿触摸屏来学习育儿知识。每周会定期组织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家长课堂等综合性的服务活动。
2.家访服务
项目会定期开展家庭入户访问,了解0~3岁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和生活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与指导服务,并教会家长如何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在家里开展亲子游戏等,同时宣传中心的功能与服务。而对3次没有来中心参加活动的家庭,项目会进行定点家访,了解其没来的原因,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服务。
3.外展服务
中心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主动到周边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资源不足的社区(村)开展科学育儿知识普及活动和亲子活动。
4.宣传活动
包括:一,在中心内开展各类培训与讲座、家长课堂,对来到中心的家长开展科学育儿理念的咨询与指导;二,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社区(村级)动员宣传活动,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与知识,促进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动员和帮助其参与科学育儿活动。
项目启示
项目在这几年的实施过程中,面临了组织协调不易、人员队伍不稳定等多方面的困难。但是,在目前中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项目的实施为政府主导下开展此类公共服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建立了一种可借鉴和使用的模式。基于项目实施以来总结的经验,我们提出构建未来社区型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的参考性建议。 注重服务的易得性
未来社区型儿童早期发展中心要让有需要的家庭容易就近获得服务。活动中心一定要立足社区,方便家长就近获得。2016年初,在对ECD项目点家长群体进行调研时,97%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到活动中心的时间是5~10分钟。这样更加便于随时随地得到育儿服务的支持。
加强项目的赋能性
中心的建立及发展立足于社区,因此要充分调动社区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力量;而且应该通过参加项目的各级培训,使其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去支持社区中的0~3岁婴幼儿家长,开展科学育儿服务。
发挥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儿童早期发展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颁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90%以上城乡社区建立1所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儿童早期发展、卫生和保护服务的儿童之家的目标。《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提到:将儿童营养改善、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为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重要战略。相关文件的出台都表明中国政府在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决心要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项目经过几年的实施也证明了政府主导作用在项目顺利实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虽然项目是在同一时间起步,但是不同省、市(县)、社区/村的发展差异明显。所在地区的领导对项目越重视,提供的支持就會越多,项目实施的效果会更好。
例如,汾西县的某个项目村,村长主动拿出自家房屋的一层作为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支持项目的开展。县里的另外一个村,村支书在看到项目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后,主动做起了项目的宣传动员工作,自编山西“表口干”(“表口干”是山西当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用当地方言说出来是押韵的,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歌谣。),宣传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动员社区的适龄儿童及看护人积极参与活动中心的活动,认真对待0~3岁儿童的发展。有了积极主动性更高的项目村志愿者参与,活动开展得更加频繁,社区中参加的儿童和家长也就更多。
因此,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开展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
注重项目模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项目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中心模式”“家访模式”“外展服务模式”“宣传服务模式”等均可,可以根据所在社区/村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开展。
保障项目服务的公益普惠性
我国每年大概有1600万新生儿,其中农村人口占 61%,很多儿童一出生就面临资源极度缺乏的困境。因此,要为0~3岁儿童群体提供早期发展服务,必定要注重服务的公益普惠性。
提高项目服务的综合性
项目的实施效果表明,儿童早期发展需要多维度综合的干预。营养与卫生、早期启蒙、儿童保护等综合性的发展离不开相应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卫计委、妇联、教育、民政等多部门携起手来为儿童发展协同开展工作。
ECD项目和IECD项目经过几年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城市贫困家庭儿童的早期发展现状,改变了社区面貌,促进了社区和谐,有效成为地方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推动公共服务政策的突破,赋能基层妇联干部和志愿者,得到了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重视。
本文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早期社区家庭支持项目(ECD项目)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IECD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Models for 0-3 years (0860/A0/05/504/003) ECD
基本情况
IECD项目是跨部门合作项目,由国家卫计委牵头,国家扶贫办、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实施,为国家连片贫困区的农村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免费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也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IECD项目目前在山西、贵州两省的4县80个村实施。项目实施目的:一是探索贫困地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模式,二是建立上层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
ECD项目由全国妇联牵头执行,为城乡结合部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接受早期启蒙服务的儿童及其家庭(最弱势/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免费的服务,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探索社区公共服务实践模式。ECD项目目前在湖北、湖南、河北保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66个社区(村)实施。项目实施目的:一是探索基于社区的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模式;二是形成清晰有效的工作模式和成本测算依据。
这两个项目彼此关联,尝试探索适合中国农村、城市0~3岁贫困家庭和儿童的养护支持模式。IECD项目主要为贫困农村地区的0~3岁儿童及家庭提供卫生、营养、早期启蒙、儿童福利及转介等综合服务。ECD项目主要是通过中心活动、家访,为城乡结合部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中的0~3岁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早期启蒙的指导服务。相比IECD项目,ECD项目重在进行城市社区层面各种资源的整合,如地方妇幼保健院医生、社区社工、幼儿园教师等资源。
规范管理和持续技术支持是影响项目有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儿童中心,作为全国妇联的直属单位和重要的技术臂膀,承担了这两个项目的全面管理和主要的技术支持工作。
服务形式
两个项目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IECD项目
IECD项目的选点均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在每个项目县配备了一辆流动资源服务车,车上配备了一名早期启蒙人员、两名卫生人员、一名社工和一名司机。该车定期对每个项目村巡回开展服务和技术支持,为最贫困儿童提供社会救助,帮助他们获得适当的社会救助,促进他们的发育潜能发展,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例如,在山西省汾西县僧念村,移动资源车工作人员入村后了解到,一名小女孩由曾祖父负责日常看护。家里的其他人,包括曾祖母、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患有精神疾病,无法照顾她。项目工作人员第一次去她家中时,小女孩认生、胆小、不说话。卫生人员给孩子免费做身体检查,发现她贫血,营养不良,发育也较同龄孩子缓慢。院子内外,环境较脏乱,且院子里放着盛满水的水缸及其他不安全因素。家中也没有支持儿童发展的绘本、画笔等材料。即便步行到项目活动中心只需要5分钟,但是70多岁的曾祖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一次都没有带她去过。
鉴于小女孩的特殊家庭情况,移动资源车上的所有人员帮忙收拾整理院子,消除不安全因素,保护小朋友的人身安全。卫生人员免费给孩子发放营养包,并定期到家中监测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车上的早期启蒙人员带着项目配备的绘本、玩教具等材料开展早期启蒙活动,并指导看护人如何与孩子进行互动。车上的社工人员,对小女孩家庭进行转介服务,帮助他们向民政部申请了低保。活动中心的志愿者经常对小女孩开展入户家访。经过项目的综合干预,小女孩的贫血状况大有改善,现在变得开朗、活泼、主动,语言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ECD项目
ECD项目,目前有“中心服务”“家访服务”“外展服务”“宣传服务”等内容。截止到目前,通过该项目受益的儿童超过17万人次,受益看护人达到16万人次。为多名处于极度贫困儿童家庭和弱势儿童提供了帮扶和社会转介服务,在生命早期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改善了他们的营养状况和成长环境。
1.中心服务
所谓“中心”即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每个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每周至少全天开放5天,供家长和孩子自由活动。项目配备的玩教具、设备以及其他当地资源可供儿童游戏,家长可以查阅科学育儿触摸屏来学习育儿知识。每周会定期组织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家长课堂等综合性的服务活动。
2.家访服务
项目会定期开展家庭入户访问,了解0~3岁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和生活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与指导服务,并教会家长如何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在家里开展亲子游戏等,同时宣传中心的功能与服务。而对3次没有来中心参加活动的家庭,项目会进行定点家访,了解其没来的原因,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服务。
3.外展服务
中心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主动到周边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资源不足的社区(村)开展科学育儿知识普及活动和亲子活动。
4.宣传活动
包括:一,在中心内开展各类培训与讲座、家长课堂,对来到中心的家长开展科学育儿理念的咨询与指导;二,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社区(村级)动员宣传活动,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与知识,促进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动员和帮助其参与科学育儿活动。
项目启示
项目在这几年的实施过程中,面临了组织协调不易、人员队伍不稳定等多方面的困难。但是,在目前中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项目的实施为政府主导下开展此类公共服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建立了一种可借鉴和使用的模式。基于项目实施以来总结的经验,我们提出构建未来社区型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的参考性建议。 注重服务的易得性
未来社区型儿童早期发展中心要让有需要的家庭容易就近获得服务。活动中心一定要立足社区,方便家长就近获得。2016年初,在对ECD项目点家长群体进行调研时,97%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到活动中心的时间是5~10分钟。这样更加便于随时随地得到育儿服务的支持。
加强项目的赋能性
中心的建立及发展立足于社区,因此要充分调动社区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力量;而且应该通过参加项目的各级培训,使其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去支持社区中的0~3岁婴幼儿家长,开展科学育儿服务。
发挥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儿童早期发展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颁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90%以上城乡社区建立1所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儿童早期发展、卫生和保护服务的儿童之家的目标。《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提到:将儿童营养改善、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为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重要战略。相关文件的出台都表明中国政府在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决心要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项目经过几年的实施也证明了政府主导作用在项目顺利实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虽然项目是在同一时间起步,但是不同省、市(县)、社区/村的发展差异明显。所在地区的领导对项目越重视,提供的支持就會越多,项目实施的效果会更好。
例如,汾西县的某个项目村,村长主动拿出自家房屋的一层作为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支持项目的开展。县里的另外一个村,村支书在看到项目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后,主动做起了项目的宣传动员工作,自编山西“表口干”(“表口干”是山西当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用当地方言说出来是押韵的,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歌谣。),宣传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动员社区的适龄儿童及看护人积极参与活动中心的活动,认真对待0~3岁儿童的发展。有了积极主动性更高的项目村志愿者参与,活动开展得更加频繁,社区中参加的儿童和家长也就更多。
因此,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开展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
注重项目模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项目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中心模式”“家访模式”“外展服务模式”“宣传服务模式”等均可,可以根据所在社区/村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开展。
保障项目服务的公益普惠性
我国每年大概有1600万新生儿,其中农村人口占 61%,很多儿童一出生就面临资源极度缺乏的困境。因此,要为0~3岁儿童群体提供早期发展服务,必定要注重服务的公益普惠性。
提高项目服务的综合性
项目的实施效果表明,儿童早期发展需要多维度综合的干预。营养与卫生、早期启蒙、儿童保护等综合性的发展离不开相应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卫计委、妇联、教育、民政等多部门携起手来为儿童发展协同开展工作。
ECD项目和IECD项目经过几年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城市贫困家庭儿童的早期发展现状,改变了社区面貌,促进了社区和谐,有效成为地方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推动公共服务政策的突破,赋能基层妇联干部和志愿者,得到了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重视。
本文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早期社区家庭支持项目(ECD项目)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IECD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Models for 0-3 years (0860/A0/05/504/003) E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