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三)解读游戏录像关注师幼成长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前,我曾有机会观看关于5岁嘉阳玩多米诺骨牌游戏过程的录像。当时,特别为张老师和付老师运用录像的手段来讲故事的生动方式所打动。其实,故事的主题在现在的文本开头的第一段中就有交代——
  5岁的嘉阳很有独立的探索精神而且执着,但他常常与班上的活动和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了“多米诺骨牌”。后来的几周里,他迷上了这个游戏,认真观察,反复琢磨,不惧挫折,从对多米诺骨牌毫无了解到自我成长为一名“小专家”。而更重要的是,老师们注意到嘉阳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受大家欢迎的程度也随之不断增长。随着玩“多米诺骨牌”的方法、信心、能力的增强,他开始表现出合作意识,愿意分享,乐于帮助同伴。
  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幼儿的个人兴趣推动同伴关系发展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幼儿成长的故事。当老师们把录像作为一种观察记录的工具,进而又用录像叙述一个故事,描述自己和嘉阳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从一个挑战走向另一个挑战。看起来,似乎用不着费太多笔墨时间,就把前因后果说清楚了。
  但是,当老师把录像和画外音整理成文本,从录像中截图作为文本的补充,视觉、听觉的感受变成文字,故事似乎就不那么鲜活了。当付老师和张老师努力把对录像中的“画外音”变成文字,难度显然增大。现在,再读案例文本,我不由得在对比录像和文本这两种记录方式后,就录像这一记录方式再进行思考。
  仔细分析,录像有其复杂性,做起来并不容易。虽然录像可以记录下很多在幼儿园发生的活动、学习和发展的故事,可以呈现很多有趣的转折、意想不到的成败、迭起的情节,但无论是记录的过程,还是选择录像片段解读的过程,无论是讲述孩子的故事,还是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两位老师都会遇到不少故事之外的挑战。
  避免叙事的跳跃
  挑战之一是叙事中不可避免的跳跃性。借助录像讲故事,是把录像的不同片段连接后叙述出来。这样不可避免要截取不同片段,造成视觉和声音上的跳跃。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对幼儿发展过程的记录,避免跳跃性。
  方式1:“画外音”。以前看这段录像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们边放录像边进行说明,很像电影中的“画外音”,对观众了解画面中的故事有很大的帮助。而从这期杂志呈现的文本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文本中的解读部分承担了“画外音”的功能,而且从辅助性的说明变成了主导性的解读。
  方式2:记录更丰富细节的中景或广角镜头。跳跃性也体现在录像对嘉阳和周围人、环境的关系的呈现上。在录像呈现的几周时间内,嘉阳学习成长的一个主题是他与同伴的关系改善、友谊增长。这和班里的游戏大环境、和小朋友之间的互动,都可能有关系。录像中,要是有嘉阳帮助别的小朋友的细节,故事的主题会更突出。有时,中景或广角镜头可能更有助于老师给观众讲清嘉阳同伴交往的故事。
  当然,如果没有拍摄下这些,我们还可以通过“画外音”来说明。不论是录像片段的画外音,还是文本中的解读部分,都让观看者不仅知道孩子在做什么,还能知道孩子想了什么,从而深入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系列重要感受、认识、决定和行动,使或许跳跃的录像或文字片段在观众心里连缀成故事。而这种“画外音”旁白和文本解读既是老师在向观众讲解自己的观点,也是老师自己在分析、解读幼儿游戏时的专业学习过程。
  避免叙事的主观
  挑战之二是叙事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关于嘉阳玩多米诺骨牌的录像、文章都是有心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细致耐心工作的结果。常常不太容易被人注意到的是,即便录像已经在最大程度上记录下现场所发生的事情,但是录像的记录形式也会给观众带来观看限制。课堂上的录像记录本身是一种带有较强主观选择、时空限制、机遇青睐等特点的活动。
  比如,每个镜头或镜头之间的转换,体现了拍摄人对构图、画面选择的意图,其中的主观性成分对观众的理解就会有限制。
  再如,课堂录像常会面对诸多情况,老师拍摄需要拍到有情节、戏剧性变化的内容。但是,也可能发生与想捕捉的精彩细节失之交臂的情况。
  而且,当老师镜头捕捉不同参与者(包括幼儿、老师等)的角色和游戏活动的整体情景,对那些镜头外同时发生的事情,以及所记录事件前后发生的事情,很可能难以兼顾。而后期解释录像中观察到的内容,常要补充录像中看不到的信息。如“孩子的经历和最近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孩子回家后和别人交流有关的玩法吗”“老师自己的思想是怎样变化的”“为孩子提供多米诺骨高手游戏视频的理由还有哪些”“这类视频是否有不同选择”“选择材料是随机的还是有目的的”“使用专家录像时,老师都做了或要做什么去帮助孩子学习”等。为了不给后期的解读增加困难,教师需要在拍摄之前和之后,去寻找相关信息的线索。
  避免就事论事的局限
  挑战之三是就幼儿发展只讨论幼儿发展。我们要记录的不仅是幼儿的成长变化,而且也包括了老师的所思、所为。解读嘉阳的过程给了老师各种机会解读自己在协助嘉阳学习成长时想过、做过、有可能会做或下次想做的事情,从而使这个解读幼儿的过程也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因此,嘉阳的案例也是一个帮助在职教师共同成长的有用素材,而且同事之间的讨论往往也有助于教师解读时发现更多的切入点。
  作为录像和案例文本的双重“观众”,我觉得抓住教师自己观察孩子活动的各种疑惑、误解、问题或尝试,做进一步思考,是教师專业成长的重要过程。不论是解读录像的拍摄和制作,还是分析文本的记录和整理,都应着眼于关注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的解读。
  相比录像,这期杂志发表的案例文本总体而言突出了老师对孩子的解读,但对老师自己的解读相对少一些。读者借助老师的解读看到不少的儿童发展信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发展是什么呢?老师的学习过程又是什么样的?也许,这些正是教师可能在不久之后会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要讲的故事。这十分令人期待。
其他文献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一找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垂心等的向量表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没有感情,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但,人有感情。孟子说,君子对于动物,“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人的“不忍之心”“恻隐之心”,超越同类而及于其他物种,乃至会为自己的某些同类戕害自然、破坏环境的行为感到羞愧,折射出的,恰是人性的光辉。  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类,站在熟悉而陌生的土地上。弯腰,一点一点地扒开带有霉臭的土,即使双手早已伤痕累累。抹着泪水,将手中的种
创办于1927年的常州市博爱小学一贯倡导“热爱家园,呵护生态,宽容他人,精彩自我”的博爱思想,以“把学校办成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为目标,坚持“用生命感受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体悟心灵”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敬业、求索、爱生”的教风和“乐学、勤学、博学”的学风,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镜头一:取消语文书面家庭作业,改革课堂教学,构建课外阅读体系。  通过调查,在课业负
数列是传统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也是新高考考查的重点. 数列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考查逻辑推理和转化化归能力的良好素材. 新课程高考数列难度有所降低,但在很多地区的高考命题中仍将其作为“把关题”,难度大、区分度高.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考纲要求】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等比数
美国加州的阳光总是让人沉醉。印象中,这里每年有365个晴朗的日子。或明媚或炽热的阳光,永远是人们赞美的主题。有趣的是 ,这一天,天空中竟洒落阵雨。雨点时大时小,有节奏地敲打着周围的一切。这美妙的旋律一下子将我带回江南故乡,时光也顺着思绪回转到我的青春时节。    有个女孩名叫文文     我认识这样一个女孩:  她到美国的第二年,便开始面对上千的美国朋友侃侃而谈中国的未来。有谁能想到这位让美国人钦
大班开展了主题活动“独特的我”,孩子们对自己和同伴的姓名产生了兴趣,我们便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百家姓”引入活动中。  “我的姓”从哪里来  “我姓张,你姓什么?”“为什么有的姓一样?有的不一样?到底有多少种姓?”孩子们在聊天的时候,产生了许多疑问。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及需要,我们在班中展开了讨论:“可以从谁那里知道这些答案?”孩子们说:“问问爸爸妈妈。”“可以上网去查。”“问问爷爷奶奶,我觉得他
摘 要: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案的严密构思、科学设计、合理编制占据重要地位,尤其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挖掘学案在导学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实际价值,最大限度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文章基于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从翻转课堂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入手,全面系统地探究分析了学案导学设计的三大理论依据,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八大设计教学原则,依案导学、据案自学,合作讨论、尝试解疑,精讲
图象交点和方程根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其解题思路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和极值,从而画出草图,再根据草图得出极大值、极小值应满足的不等关系,解之即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深陷在题海中无法自拔而苦不堪言。怎样才能跳出题海,不做那么多的题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用不同的方法做同一道题,既可以节省对题的审题时间,又复习了多种基础知识和熟练了多项基本技能,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我们通过做不太多的题,复习了全部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众多解题技能,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我们便不必再去做更多的题,也自然跳出了题海。因此,跳出题海的绝招之一就是在做作业时要追求一题多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材料制作。”  原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低结构材料,具有结构松散、玩法不固定、可变性强等特点。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另一方面幼儿可以一物多用或以物代物进行想象游戏,给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以无限的空间。而形象逼真的成品类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