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里,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都叫“commencement”,翻译过来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西方人眼里,毕业并不是一段生活的完结,而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同样的,开学这样
要说开学,首先得说说放假,因为开学就意味着假期的结束。中美两国之间假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印象中,中国两个月不到的暑假和不到一个月的寒假本来就不长,而中学生不仅有做不完的作业,还会有返校等要求,如果碰上逢“三”的年头,很可能会被要求补课。美国的暑假往往有三个半月到四个月之久,寒假也有一个月左右,学生完全自由,没有作业及其他任何负担。美国的学生往往会在假期中找一份工作,赚钱的同时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有了这样的背景,美国学生面对开学心态会与中国学生不同。
“又没得赚钱咯!”我在美国高中开学的第一天,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有很多同学其实只是给父母打工,却也成了少不了的帮手。有个同学暑假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5点起床,去牛棚干活,按时给几十头奶牛挤奶。结果开学的时候他们家没有找到接替他工作的人,只能请假几天,继续每天挤奶,到了下午才来学校。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美国学校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校园内常常空空荡荡的,按时报到的学生并不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因为有工作而无法按时回校上课。开学第一周冷冷清清的现象也和美国的选课制度有关。在美国,每个学生都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必选课并不多。这里补充说明一下,美国高中的上课方式也和中国不一样,身边的同学并不是始终不变的,他们没有“班级”这个概念,而所谓的“class”其实指的是年级。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固定的教室,而学生则每节课都会换教室,去相对应的老师那里上课,而每节课身边坐的自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同学。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就是一个“试课”的过程。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选择去不同的教室感受一下教师的授课风格以及这门课的难易程度。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老师也几乎不教实质性的内容,只是整体描述一下这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以及考核评定等方面的要求。学生们将根据自己的总体印象决定继续留在已经选择的课上,还是放弃原先的选择而去上别的课。因为这种开放的授课模式,开学第一周的课程往往并不重要,学生也爱来不来。这和中国学生那种希望在第一堂课就给授课老师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想法大相径庭。
高中的老师们也十分可爱,为了吸引学生来学校,同时吸引学生来上自己的课,有的会在开学时准备一些小礼物、小点心分给大家。曾经有好几次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端着家里烤的糕点来给学生们吃,我们一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某些老师建立起了自己的“名声”,我们都知道哪个老师开学第一节课会给大家带来惊喜,他的课堂自然也就“人丁兴旺”了。
大学阶段的开学和高中略有不同。我的本科在一所私立的文理学院就读,同学家境都十分宽裕,而学校则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住校。学校的住宿条件其实非常优越,四个人的套间有两个大卧室、一个起居室、一个厨房、一个自习室、一个书房外带一间大卫生间。于是乎,开学的那天就有学生开着卡车运来整车的家具,父母(或找来的帮手)帮着现场在寝室里拼搭各种用具包括桌椅、沙发、双层床等,其中不乏豪华的家具。于是学校整个宿舍楼区域都是丁丁当当的声音,一片繁忙景象,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对于很多美国学生来说,虽然换了一个生活的环境,但是家的氛围一定得有,他们会把寝室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
小型文理学院的选课方式和大型公立大学有十分显著的区别。在我们学校,开学之前会有专门的一次“选课活动”。学校所有的教授都集中到体育馆接受咨询,让学生直接来选课。学生们呢,则按照年级的高低依次进入体育馆,比如早上9点体育馆开门,先让大四的同学进入,因为他们还有一年即将毕业,必须保证让他们选到需要选的课;到了10点,大三的学生也被准许进入了,当然有些热门的课程可能已经被大四的同学捷足先登了……以此类推,由于私立学校提倡小班教学,每堂课在人数上都有严格的限定,等到大一新生开始选课的时候,很多课可能都已经被选完。这个时候,和教授面对面选课的方式就发挥出它的作用了。学生可以向教授当面提出想选的课及选课理由,如果教授觉得合理,还是会让学生注册这门课的。有一些学生十分谨慎,他们往往不轻易注册,先去每个教授那里了解清楚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及考核方式,最后才去注册。所以整个体育馆在选课那天就像华尔街的证券交易现场,有人交谈、有人观望、有人沉思、有人力辩,有的以资格老出手快取胜,有的则以沉着冷静、颇具说服力的言辞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绩优股”。
私立学校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以及毕业校友的募捐,因此开学的第一天,学校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学校有一个好印象,这样才能让大家安心留在这里学习,并为学校作出贡献。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往往会张灯结彩,各个会议室、教室都会摆放一些有关学校介绍的册子以及精美的糕点零食。我们在读的学生也会深切地感受到,学校餐厅的伙食在开学这几天有质的飞跃,就连学校的纪念品商店、书店都会为新生提供打折券等各种优惠,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我读研究生时,从之前的小城市搬到了大都市——美国的首都华盛顿。这里的开学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与本科是相似的(同样为私立大学),但因为城市大小的不同,也有一些新颖的地方。学校会请来政府的公共部门现场为学生服务,比如交通部门会派专员到校园来办优惠交通卡,这样我们出门坐公交、地铁就十分方便;医疗保险部门也会派专人来给学生办相应的保险手续。就连校园的大草坪上都会搭起充气跳跳床之类的娱乐设施,供学生们在开学这几天使用,减轻他们对未知的大学生活的恐惧感。
美国的课程与教学计划紧密结合,开学第一天教授就会发下课程大纲(Syllabus),里面详细列举了整个学期的每一天要做什么事情,完成哪一本书的阅读。而整个学期就是严格按照这个大纲来上课,几乎没什么改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可以在第一个星期就根据这个大纲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门课程了,这样我们就不会浪费一个学期的时间去选一门自己并不喜欢或对自己帮助不大的功课,这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不知不觉中,我在美国读完了高中、本科、研究生,今年秋天我将赴美就读博士,不同学习阶段所见证的不同开学,既简单又富有人情味,让我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融入新的环境,掌握学习的主动,或许这也是美国开学典礼的意义所在吧。
要说开学,首先得说说放假,因为开学就意味着假期的结束。中美两国之间假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印象中,中国两个月不到的暑假和不到一个月的寒假本来就不长,而中学生不仅有做不完的作业,还会有返校等要求,如果碰上逢“三”的年头,很可能会被要求补课。美国的暑假往往有三个半月到四个月之久,寒假也有一个月左右,学生完全自由,没有作业及其他任何负担。美国的学生往往会在假期中找一份工作,赚钱的同时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有了这样的背景,美国学生面对开学心态会与中国学生不同。
“又没得赚钱咯!”我在美国高中开学的第一天,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有很多同学其实只是给父母打工,却也成了少不了的帮手。有个同学暑假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5点起床,去牛棚干活,按时给几十头奶牛挤奶。结果开学的时候他们家没有找到接替他工作的人,只能请假几天,继续每天挤奶,到了下午才来学校。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美国学校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校园内常常空空荡荡的,按时报到的学生并不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因为有工作而无法按时回校上课。开学第一周冷冷清清的现象也和美国的选课制度有关。在美国,每个学生都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必选课并不多。这里补充说明一下,美国高中的上课方式也和中国不一样,身边的同学并不是始终不变的,他们没有“班级”这个概念,而所谓的“class”其实指的是年级。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固定的教室,而学生则每节课都会换教室,去相对应的老师那里上课,而每节课身边坐的自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同学。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就是一个“试课”的过程。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选择去不同的教室感受一下教师的授课风格以及这门课的难易程度。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老师也几乎不教实质性的内容,只是整体描述一下这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以及考核评定等方面的要求。学生们将根据自己的总体印象决定继续留在已经选择的课上,还是放弃原先的选择而去上别的课。因为这种开放的授课模式,开学第一周的课程往往并不重要,学生也爱来不来。这和中国学生那种希望在第一堂课就给授课老师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想法大相径庭。
高中的老师们也十分可爱,为了吸引学生来学校,同时吸引学生来上自己的课,有的会在开学时准备一些小礼物、小点心分给大家。曾经有好几次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端着家里烤的糕点来给学生们吃,我们一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某些老师建立起了自己的“名声”,我们都知道哪个老师开学第一节课会给大家带来惊喜,他的课堂自然也就“人丁兴旺”了。
大学阶段的开学和高中略有不同。我的本科在一所私立的文理学院就读,同学家境都十分宽裕,而学校则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住校。学校的住宿条件其实非常优越,四个人的套间有两个大卧室、一个起居室、一个厨房、一个自习室、一个书房外带一间大卫生间。于是乎,开学的那天就有学生开着卡车运来整车的家具,父母(或找来的帮手)帮着现场在寝室里拼搭各种用具包括桌椅、沙发、双层床等,其中不乏豪华的家具。于是学校整个宿舍楼区域都是丁丁当当的声音,一片繁忙景象,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对于很多美国学生来说,虽然换了一个生活的环境,但是家的氛围一定得有,他们会把寝室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
小型文理学院的选课方式和大型公立大学有十分显著的区别。在我们学校,开学之前会有专门的一次“选课活动”。学校所有的教授都集中到体育馆接受咨询,让学生直接来选课。学生们呢,则按照年级的高低依次进入体育馆,比如早上9点体育馆开门,先让大四的同学进入,因为他们还有一年即将毕业,必须保证让他们选到需要选的课;到了10点,大三的学生也被准许进入了,当然有些热门的课程可能已经被大四的同学捷足先登了……以此类推,由于私立学校提倡小班教学,每堂课在人数上都有严格的限定,等到大一新生开始选课的时候,很多课可能都已经被选完。这个时候,和教授面对面选课的方式就发挥出它的作用了。学生可以向教授当面提出想选的课及选课理由,如果教授觉得合理,还是会让学生注册这门课的。有一些学生十分谨慎,他们往往不轻易注册,先去每个教授那里了解清楚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及考核方式,最后才去注册。所以整个体育馆在选课那天就像华尔街的证券交易现场,有人交谈、有人观望、有人沉思、有人力辩,有的以资格老出手快取胜,有的则以沉着冷静、颇具说服力的言辞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绩优股”。
私立学校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以及毕业校友的募捐,因此开学的第一天,学校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学校有一个好印象,这样才能让大家安心留在这里学习,并为学校作出贡献。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往往会张灯结彩,各个会议室、教室都会摆放一些有关学校介绍的册子以及精美的糕点零食。我们在读的学生也会深切地感受到,学校餐厅的伙食在开学这几天有质的飞跃,就连学校的纪念品商店、书店都会为新生提供打折券等各种优惠,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我读研究生时,从之前的小城市搬到了大都市——美国的首都华盛顿。这里的开学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与本科是相似的(同样为私立大学),但因为城市大小的不同,也有一些新颖的地方。学校会请来政府的公共部门现场为学生服务,比如交通部门会派专员到校园来办优惠交通卡,这样我们出门坐公交、地铁就十分方便;医疗保险部门也会派专人来给学生办相应的保险手续。就连校园的大草坪上都会搭起充气跳跳床之类的娱乐设施,供学生们在开学这几天使用,减轻他们对未知的大学生活的恐惧感。
美国的课程与教学计划紧密结合,开学第一天教授就会发下课程大纲(Syllabus),里面详细列举了整个学期的每一天要做什么事情,完成哪一本书的阅读。而整个学期就是严格按照这个大纲来上课,几乎没什么改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可以在第一个星期就根据这个大纲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门课程了,这样我们就不会浪费一个学期的时间去选一门自己并不喜欢或对自己帮助不大的功课,这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不知不觉中,我在美国读完了高中、本科、研究生,今年秋天我将赴美就读博士,不同学习阶段所见证的不同开学,既简单又富有人情味,让我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融入新的环境,掌握学习的主动,或许这也是美国开学典礼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