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汉语中最璀璨的明珠,它浓缩了历史,融进了文化,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都反映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那么,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成语之美,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呢?
一、品词读文,言意共生——《坐井观天》课文学习
1.理清脉络,感知文意
三幅主题图,三次对话,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它们前后联系紧密,不可以随意颠倒。通过整理主题图,调整青蛙和小鸟三次对话的顺序,不仅使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话写句的条理性。
2.品读对话,细挖文本
《坐井观天》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读好对话,就读懂了课文。通过师生合作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中穿插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补充句子的方式理解“无边无际”一词的意思,并学以致用。
3.捕捉神态,体味寓意
全文只有两处描写青蛙和小鸟的表情,抓住“笑”让学生体会青蛙、小鸟各自的笑点,并由此归纳出写作方法——捕捉好主角的神态,想象出他的动作、语言,你也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4.融情入境,想象补白
“这个故事是没有结局的,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呢?他是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还是在幽深的井底待了一辈子?”课文的留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我抓住这个留白,激发学生用灵动的思维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想象青蛙、小鸟的动作、语言、神态,给青蛙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知道,读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缜密,使我们的表达变得更流畅。此时,我们通过“写”来实践“读”,使“写”成为一种更深刻的“读”。
二、听中感悟,说中积累——《黔驴技穷》拓展阅读
本课教学的第二板块是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一则寓言——《黔驴技穷》,先通过教师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然后再让学生补充四格漫画中的角色对话。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吸纳语言,学习朗读技巧和方法;在补充对话的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由具体到概括,由形象到抽象的理解过程。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是史斯克兰·吉利兰,一位美国诗人说过的一句话。我不仅是一个爱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也想做一位读书给孩子听的老师。阅读是学习的基石,是教育的根。不管是亲子共读还是师生共读,都是在用最温暖、最温馨、最不着痕迹的办法,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教师、父母用共读的方式把最好的书籍、最好的故事带给孩子,才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自主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故事,有时我是让孩子自己默读,有时是分角色读,有时是我讲他们听,但不管是哪种方式,我都会设计一个语言训练点,或围绕文本设计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或将文中词句换一换,或抓住留白补一补,或将好的句式练一练……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就一定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语文课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回归。
三、触类旁通,以点带面——六个成语故事拓展阅读
六个成语,每个小组接触的成语不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是看图猜词,有的是做动作让别人猜词,有的是回答核心问题,还有的是给故事中的角色补充心理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读、说、演等多种方式,拓展学习六个成语,捕捉话语交流的最佳机会,丰富课堂语境,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支玉恒老师在《语文课是干什么的》一文中谈到:“语文课,就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去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针对的永远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从大的方向上来看,本节课的三个教学板块,第一个板块侧重于学生的“读”“写”;第二个板块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第三个板块则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如果我们能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那么,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悄然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生长。
附:
成语故事教学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使学生能入情入境,把握文本内涵;
2.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拓展学习七个成语,使学生能积累优美语言,丰富知识储备,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使学生言说、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教学重点
1.分角色读《坐井观天》中的对话;
2.初步理解8个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1.给《坐井观天》补充结尾;
2.用不同方式表达对“黔驴技穷”等7个成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据统计,成语有五万多条。很多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既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也暗藏着许多情趣和幽默,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坐井观天》。
二、品词读文,言意共生
1.理清脉络, 感知文意
这里有三组漫画,但打乱了顺序,谁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三幅漫画排个序?(出示漫画,让学生自由排序)
2.品读对话,细嚼文本
(1)师生合作朗读
师:我来做这只井底之蛙,你们愿意做小鸟和我对话吗?
师:小鸟,你们从哪儿来呀?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无边无际?
生(自由发言):“(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3.捕捉神态,体味寓意
师过渡:漫画里只有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对话,还有两个地方描写了青蛙和小鸟的表情,看看谁能最快找到?
生: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
师:青蛙笑什么?小鸟又笑什么?
小结表达方法:如果让我们来写故事,假如我们能够用心捕捉人物的表情,想象出他的动作、语言,我们也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4.融情入境,想象补白
师:《坐井观天》这个故事是没有结尾的,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呢?他是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还是在幽深的井底待了一辈子?青蛙的命运由你掌握。请你想象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给故事写上一个结局。(学生自主完成)
三、听中感悟,说中积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黔驴技穷》拓展阅读)
1.师讲故事——《黔驴技穷》,生专心听故事。
2.四格漫画里,老虎和驴都在说什么,填一填。(图略)
3.生自由发言。
4.师小结寓意。
四、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四个成语故事拓展阅读)
1.师小结:成语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寓言类成语,有的成语是由历史典故衍生出来,还有的则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
2.拓展学习四个成语。
(1)小组长领取学习资料袋;
(2)小组学习,完成指定学习任务;
(3)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汉语言活化石”之称,精炼的文字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和精神,短短几个字,就隐含着一段历史、一段寓言,或是一段哲学思索。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种语言能像汉语这样,可以产生出如此极具美感的文字来。身为中国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你们呢?
六、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二年级上册《书山有路》第81页,有“趣味成语”专题,里面有好多有趣的数字成语。大家可以在课后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了解更多成语,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成语之美,传统文化之美。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学校小学部)
一、品词读文,言意共生——《坐井观天》课文学习
1.理清脉络,感知文意
三幅主题图,三次对话,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它们前后联系紧密,不可以随意颠倒。通过整理主题图,调整青蛙和小鸟三次对话的顺序,不仅使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话写句的条理性。
2.品读对话,细挖文本
《坐井观天》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读好对话,就读懂了课文。通过师生合作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中穿插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补充句子的方式理解“无边无际”一词的意思,并学以致用。
3.捕捉神态,体味寓意
全文只有两处描写青蛙和小鸟的表情,抓住“笑”让学生体会青蛙、小鸟各自的笑点,并由此归纳出写作方法——捕捉好主角的神态,想象出他的动作、语言,你也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4.融情入境,想象补白
“这个故事是没有结局的,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呢?他是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还是在幽深的井底待了一辈子?”课文的留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我抓住这个留白,激发学生用灵动的思维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想象青蛙、小鸟的动作、语言、神态,给青蛙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知道,读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缜密,使我们的表达变得更流畅。此时,我们通过“写”来实践“读”,使“写”成为一种更深刻的“读”。
二、听中感悟,说中积累——《黔驴技穷》拓展阅读
本课教学的第二板块是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一则寓言——《黔驴技穷》,先通过教师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然后再让学生补充四格漫画中的角色对话。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吸纳语言,学习朗读技巧和方法;在补充对话的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由具体到概括,由形象到抽象的理解过程。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是史斯克兰·吉利兰,一位美国诗人说过的一句话。我不仅是一个爱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也想做一位读书给孩子听的老师。阅读是学习的基石,是教育的根。不管是亲子共读还是师生共读,都是在用最温暖、最温馨、最不着痕迹的办法,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教师、父母用共读的方式把最好的书籍、最好的故事带给孩子,才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自主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故事,有时我是让孩子自己默读,有时是分角色读,有时是我讲他们听,但不管是哪种方式,我都会设计一个语言训练点,或围绕文本设计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或将文中词句换一换,或抓住留白补一补,或将好的句式练一练……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就一定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语文课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回归。
三、触类旁通,以点带面——六个成语故事拓展阅读
六个成语,每个小组接触的成语不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是看图猜词,有的是做动作让别人猜词,有的是回答核心问题,还有的是给故事中的角色补充心理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读、说、演等多种方式,拓展学习六个成语,捕捉话语交流的最佳机会,丰富课堂语境,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支玉恒老师在《语文课是干什么的》一文中谈到:“语文课,就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去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针对的永远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从大的方向上来看,本节课的三个教学板块,第一个板块侧重于学生的“读”“写”;第二个板块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第三个板块则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如果我们能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那么,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悄然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生长。
附:
成语故事教学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使学生能入情入境,把握文本内涵;
2.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拓展学习七个成语,使学生能积累优美语言,丰富知识储备,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使学生言说、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教学重点
1.分角色读《坐井观天》中的对话;
2.初步理解8个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1.给《坐井观天》补充结尾;
2.用不同方式表达对“黔驴技穷”等7个成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据统计,成语有五万多条。很多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既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也暗藏着许多情趣和幽默,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坐井观天》。
二、品词读文,言意共生
1.理清脉络, 感知文意
这里有三组漫画,但打乱了顺序,谁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三幅漫画排个序?(出示漫画,让学生自由排序)
2.品读对话,细嚼文本
(1)师生合作朗读
师:我来做这只井底之蛙,你们愿意做小鸟和我对话吗?
师:小鸟,你们从哪儿来呀?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无边无际?
生(自由发言):“(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3.捕捉神态,体味寓意
师过渡:漫画里只有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对话,还有两个地方描写了青蛙和小鸟的表情,看看谁能最快找到?
生: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
师:青蛙笑什么?小鸟又笑什么?
小结表达方法:如果让我们来写故事,假如我们能够用心捕捉人物的表情,想象出他的动作、语言,我们也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4.融情入境,想象补白
师:《坐井观天》这个故事是没有结尾的,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呢?他是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还是在幽深的井底待了一辈子?青蛙的命运由你掌握。请你想象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给故事写上一个结局。(学生自主完成)
三、听中感悟,说中积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黔驴技穷》拓展阅读)
1.师讲故事——《黔驴技穷》,生专心听故事。
2.四格漫画里,老虎和驴都在说什么,填一填。(图略)
3.生自由发言。
4.师小结寓意。
四、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四个成语故事拓展阅读)
1.师小结:成语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寓言类成语,有的成语是由历史典故衍生出来,还有的则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
2.拓展学习四个成语。
(1)小组长领取学习资料袋;
(2)小组学习,完成指定学习任务;
(3)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汉语言活化石”之称,精炼的文字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和精神,短短几个字,就隐含着一段历史、一段寓言,或是一段哲学思索。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种语言能像汉语这样,可以产生出如此极具美感的文字来。身为中国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你们呢?
六、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二年级上册《书山有路》第81页,有“趣味成语”专题,里面有好多有趣的数字成语。大家可以在课后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了解更多成语,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成语之美,传统文化之美。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