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迈入了素质教育的最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当前基础教育研究人员和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小学语文高效性课堂教学需采取的有效性策略,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策略;学习方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H319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生产越来越讲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努力追求课堂的实效性。课堂的实效性是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全人教育"的基本需求,是了解小学生心理、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素质的基本手段。具体来讲,课堂的实效性需要教育人员积极设计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小学语文教育是塑造一个人素质的基础,因此,其对人的教育应该是整体与全面性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习者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还应让其具备各种基本能力,接受正确的道德观与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所以,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实效性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看学生获得的具体人格的进步和心灵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核心
参与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包括学生和老师,但是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核心却应该是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学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学生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学生是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过程和质量的关键因子。学生的参与应是全员积极、有效的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两种表现为:1)学生情绪饱满: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参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2)参与面广:绝大多数都能参与教学,而不是少数学生。
孩子积极参与语文教学课堂最重要的是其思维的积极参与。思维活动是一个人认知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与创新能力。离开孩子思维的真正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因此说,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但在目前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孩子并不是很多,总有一部分孩子参与度不高,甚至不愿参与。因此,如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就迫在眉睫。
三、如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思考
造成孩子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不应该责怪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而应该多从自己的方面去寻找原因,按照教学规律因材施教,有意识地激发孩子参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孩子学习的心理需要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法,以激发不同层次的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目前。积极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方式。其具体的理念和措施有:
第一、加强孩子学习目的的教育:我们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孩子把当前的学习同其未来的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孩子把学习初衷同个人理想前途相联系。
第二、满足孩子求知欲的需要,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部动力:孩子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来言,孩子刚开始时对语文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都想着探索语言世界的奥妙。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孩子会渐渐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应该是目前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不能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要以孩子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特别是以师生、生生的合作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
第一、营造宽松、民主、平等、自由、友善的语文课堂气氛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孩子与老师是平等的。我们应放弃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保持与人为善、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积极促进有利于孩子主体参与语文课堂的人际氛围,尽量使每个孩子积极主动参与语文的学习。
第二、开展多种学习活动,给每一个孩子创造同样的表现机会。
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学习活动主要有自学、对学、群学(包括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首先,"自学"是指孩子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信息收集与处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技巧、特色,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的过程。"自学"是孩子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我们应积极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
其次,"互研"是合作的一種形式,指同桌或小组的"对学"。孩子的个性化理解,其思维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迷惑,是否有新的感受理解等,关系到孩子个性化学习的质量,更影响到孩子能力的提升。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在充分让孩子自学之后,采取"同桌"或"分小组"互研,交流孩子的理解和感受,相互质疑,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倾听孩子的见解,触发孩子新的思维。让孩子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参与讨论交流。"互研"的学习方式给性格内向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提高了成绩差的孩子的信心和学习兴趣,降低了其学习的困难。
最后、"展示、评价交流",是一种全班师生共同参与的"群学"。在这个平台上,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倾听他人和老师的评价和意见。可最大限度的启迪、感染、激发、碰撞,唤醒孩子语文学习的灵感,使孩子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总之,开展小学语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的个性差异,语言理解和语文情感体验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能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现了真正的语文课堂实效化。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2《人民教师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主编:刘凤梧
3《浅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策略;学习方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H319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生产越来越讲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努力追求课堂的实效性。课堂的实效性是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全人教育"的基本需求,是了解小学生心理、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素质的基本手段。具体来讲,课堂的实效性需要教育人员积极设计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小学语文教育是塑造一个人素质的基础,因此,其对人的教育应该是整体与全面性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习者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还应让其具备各种基本能力,接受正确的道德观与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所以,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实效性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看学生获得的具体人格的进步和心灵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核心
参与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包括学生和老师,但是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核心却应该是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学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学生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学生是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过程和质量的关键因子。学生的参与应是全员积极、有效的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两种表现为:1)学生情绪饱满: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参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2)参与面广:绝大多数都能参与教学,而不是少数学生。
孩子积极参与语文教学课堂最重要的是其思维的积极参与。思维活动是一个人认知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与创新能力。离开孩子思维的真正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因此说,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但在目前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孩子并不是很多,总有一部分孩子参与度不高,甚至不愿参与。因此,如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就迫在眉睫。
三、如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思考
造成孩子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不应该责怪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而应该多从自己的方面去寻找原因,按照教学规律因材施教,有意识地激发孩子参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孩子学习的心理需要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法,以激发不同层次的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目前。积极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方式。其具体的理念和措施有:
第一、加强孩子学习目的的教育:我们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孩子把当前的学习同其未来的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孩子把学习初衷同个人理想前途相联系。
第二、满足孩子求知欲的需要,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部动力:孩子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来言,孩子刚开始时对语文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都想着探索语言世界的奥妙。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孩子会渐渐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应该是目前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不能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要以孩子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特别是以师生、生生的合作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
第一、营造宽松、民主、平等、自由、友善的语文课堂气氛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孩子与老师是平等的。我们应放弃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保持与人为善、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积极促进有利于孩子主体参与语文课堂的人际氛围,尽量使每个孩子积极主动参与语文的学习。
第二、开展多种学习活动,给每一个孩子创造同样的表现机会。
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学习活动主要有自学、对学、群学(包括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首先,"自学"是指孩子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信息收集与处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技巧、特色,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的过程。"自学"是孩子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我们应积极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
其次,"互研"是合作的一種形式,指同桌或小组的"对学"。孩子的个性化理解,其思维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迷惑,是否有新的感受理解等,关系到孩子个性化学习的质量,更影响到孩子能力的提升。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在充分让孩子自学之后,采取"同桌"或"分小组"互研,交流孩子的理解和感受,相互质疑,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倾听孩子的见解,触发孩子新的思维。让孩子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参与讨论交流。"互研"的学习方式给性格内向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提高了成绩差的孩子的信心和学习兴趣,降低了其学习的困难。
最后、"展示、评价交流",是一种全班师生共同参与的"群学"。在这个平台上,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倾听他人和老师的评价和意见。可最大限度的启迪、感染、激发、碰撞,唤醒孩子语文学习的灵感,使孩子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总之,开展小学语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的个性差异,语言理解和语文情感体验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能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现了真正的语文课堂实效化。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2《人民教师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主编:刘凤梧
3《浅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