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高中阶段的生活学习对学生的一生影响非常大,我们教师的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并帮助每位学生在智力、德行、情感、身体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从原来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到现在注重课堂上三维目标的培养,并很注重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
关键字:化学教育;人文精神;相互渗透;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国家地域、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诠释和诉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先生在谈教育时认为:“‘人文’一个是‘人’,一个是‘文’。所谓‘人’,就是要关心人,第一是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第二是关心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所谓‘文’(文化和文明),就是要关心‘文’,第一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延续,第二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发展”。由此,我想,人文精神就是关乎人的心性完善和成长与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的内核的东西,体现着以其发展为需要的价值观、情感和素养等。
人文教育,就是指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理想,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与之相对应的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掌握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能力。人文教育则诣在使人理解、体验并掌握人文知识,以期增进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了解与把握,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对话意识与博爱精神,从而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进而指导人们能够在改造物质世界、建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沿着合乎人道的方向发展。
二、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探索
化学教师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主阵地是化学课堂,如何有效地通过化学教学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索的课题。本人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观点。
1.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和品质。
有些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学习上怕苦怕累,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穿插化学史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天才在于勤奋”的道理。转变学生的认识。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品质。
例如: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又如氟单质的制取,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仍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终于在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了单质氟。
2.通过化学家的往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人生观。
榜样是行为的目标,无声的命令,前进的路标。成功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是具有较好的激励、示范作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如:通过介绍候德榜制碱法的历史背景,以及他谢绝国外高薪聘请,毅然回国,艰苦创业,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制碱工业的垄断,充分体现了候德榜的拳拳爱国之心。
又如:居里夫人发现第84号元素并将之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居里夫人发现并提取了镭,并将技术无偿公诸于世。以及将诺贝尔奖章给女儿当作玩具等,体现了伟大的科学家对名利和荣誉的淡泊,这对现代社会存在的较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有力的抨击。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反思、探讨人生的价值,以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人们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而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被人为地分割成了两部分,很多化学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接受科学知识的“容器”,只顾传授科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轻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有些教育家批评这种教育是“忘记了教育的方向”,“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
化学与人文精神是相互渗透,辨证统一的,化学的人文精神不是以呈现的形式表露于外,而是以潜在的形式蕴涵其内,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具有深刻的人文性,例如环境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化学研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决策者的重视和正确的决策,需要广大人民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点则涉及到了人文精神,因此在化学教育中只有与人文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一条正确的途径。
四.注重探究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实践精神。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以客观表现的化学现象为依据进行的探究的科学,不允许任何空想和臆造,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探究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实验事实寻找结果,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机构,教育应该是提升人性的过程,学校教育应该是“以教化为大务”,教师也应该是点拨人生智慧的“灵魂之师”。作为化学教师,将化学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统一起来是对学生人性的提炼和升华,是教育的真缔。为了中華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当将化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可担起一个“育人者”的使命。
总之,时代呼唤人文素质,高中化学新大纲、新教材的贯彻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精神教育,就一定能更好地实现化学素质教育目标,进而为培养和造就我过21世纪的一代新人做出重要贡献。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从原来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到现在注重课堂上三维目标的培养,并很注重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
关键字:化学教育;人文精神;相互渗透;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国家地域、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诠释和诉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先生在谈教育时认为:“‘人文’一个是‘人’,一个是‘文’。所谓‘人’,就是要关心人,第一是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第二是关心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所谓‘文’(文化和文明),就是要关心‘文’,第一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延续,第二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发展”。由此,我想,人文精神就是关乎人的心性完善和成长与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的内核的东西,体现着以其发展为需要的价值观、情感和素养等。
人文教育,就是指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理想,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与之相对应的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掌握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能力。人文教育则诣在使人理解、体验并掌握人文知识,以期增进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了解与把握,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对话意识与博爱精神,从而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进而指导人们能够在改造物质世界、建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沿着合乎人道的方向发展。
二、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探索
化学教师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主阵地是化学课堂,如何有效地通过化学教学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索的课题。本人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观点。
1.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和品质。
有些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学习上怕苦怕累,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穿插化学史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天才在于勤奋”的道理。转变学生的认识。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品质。
例如: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又如氟单质的制取,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仍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终于在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了单质氟。
2.通过化学家的往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人生观。
榜样是行为的目标,无声的命令,前进的路标。成功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是具有较好的激励、示范作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如:通过介绍候德榜制碱法的历史背景,以及他谢绝国外高薪聘请,毅然回国,艰苦创业,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制碱工业的垄断,充分体现了候德榜的拳拳爱国之心。
又如:居里夫人发现第84号元素并将之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居里夫人发现并提取了镭,并将技术无偿公诸于世。以及将诺贝尔奖章给女儿当作玩具等,体现了伟大的科学家对名利和荣誉的淡泊,这对现代社会存在的较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有力的抨击。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反思、探讨人生的价值,以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人们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而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被人为地分割成了两部分,很多化学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接受科学知识的“容器”,只顾传授科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轻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有些教育家批评这种教育是“忘记了教育的方向”,“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
化学与人文精神是相互渗透,辨证统一的,化学的人文精神不是以呈现的形式表露于外,而是以潜在的形式蕴涵其内,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具有深刻的人文性,例如环境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化学研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决策者的重视和正确的决策,需要广大人民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点则涉及到了人文精神,因此在化学教育中只有与人文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一条正确的途径。
四.注重探究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实践精神。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以客观表现的化学现象为依据进行的探究的科学,不允许任何空想和臆造,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探究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实验事实寻找结果,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机构,教育应该是提升人性的过程,学校教育应该是“以教化为大务”,教师也应该是点拨人生智慧的“灵魂之师”。作为化学教师,将化学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统一起来是对学生人性的提炼和升华,是教育的真缔。为了中華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当将化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可担起一个“育人者”的使命。
总之,时代呼唤人文素质,高中化学新大纲、新教材的贯彻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精神教育,就一定能更好地实现化学素质教育目标,进而为培养和造就我过21世纪的一代新人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