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这也正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因此,笔者运用作文教学这一载体,有意识地做到“乐教”,使学生从“乐学”爱上作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发认知兴趣。萌发“创作”欲望。引导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学生一谈到作文就头疼,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无材可写。我认为学生之所以“怵”作文,关键是对作文缺乏兴趣。要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兴趣是关键,那么怎样激发兴趣呢?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很好的模式。所谓创设隋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这时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能够将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等。首先,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做到“一枝一叶”总是隋,让学生明确写作文的目的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其次,就是正确引得,增强自信心。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让其实事求是地来写,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凭空捏造。这样学生习作兴趣浓郁了,习作信心充足了,那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油然而生。
二、培养观察能力。提供写作素材,奠定创新基础
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在教学作文之初,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1)观察不仅要深入、细致、全面,还要按一定顺序;(2)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观察,要注意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突出特点;(3)要用锐的眼光去挖掘生活中的独特之处。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再造想象进行创新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进程中,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所以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在我们班以《寻找春天》为题写作文时,我决定带领学生来到田野里亲自体验。当学生像放飞的小鸟,迫不及待地来到田野时,我又告诉他们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总之用身体各个器官去感受。一会儿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碧绿的麦田。”我引导说:“麦田像什么呢?”“像碧绿的大海。”“像给大地铺了一块碧绿的大地毯”……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许多漂亮的野花,还闻到了花香呢!”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好像在唱歌。”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小鸟在欢叫,他好像对我说:“春天来了。”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春姑娘好像在抚摸我的脸。”同学们的想象如此美妙,如此丰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都有独到的见解,充分表现出他们个性飞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开阔视野,增强作文中的时代感,达到创新
学生之所以写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思想内容浮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外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一些自然、社会知识,所以写作文时总是局限于个人小天地,思想狭隘,无法跟上时代步伐。作为教师,在平时就要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迈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知识去武装他们的头脑,增强热爱大自然和民族自豪感,为写作积累素材。那次指导学生写《二十年后的我》,经过我的启发,学生交上来我一看,一个个充满朝气、有理想、有作为、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的年轻形象跃然纸上,而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自然就达到了创新。
五、认真讲评。侧重鼓励。激发创新
作文的指导固然重要,然而教师也不能忽视作文的讲评。通过作文讲评课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的同时,还会发现作文中的优点,真正对自己作文水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起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作用。我们认为作文评语以情激情很重要,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育情。作文评语不仅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指导性,语气要中肯,具有感情性、创新性,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而且还应该细致,对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甚至是一个词,都应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全否定式评语,只会激起学生对习作的抵触情绪。在作文批语中,尽量采用鼓励式、商量式、说心式、启发式的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与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或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自己的认识,修改有缺陷的词语,尤其是对后进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叉激发了写作兴趣,进而激发创新,真正享受作文之乐。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要墨守成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通过“做”即写,达到积极思考,并行迁移,探索发现、领悟知识,以至于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进而通过发散性思维,畅所欲言,不拘一格,文章才会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才会令人耳目一新。
一、激发认知兴趣。萌发“创作”欲望。引导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学生一谈到作文就头疼,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无材可写。我认为学生之所以“怵”作文,关键是对作文缺乏兴趣。要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兴趣是关键,那么怎样激发兴趣呢?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很好的模式。所谓创设隋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这时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能够将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等。首先,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做到“一枝一叶”总是隋,让学生明确写作文的目的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其次,就是正确引得,增强自信心。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让其实事求是地来写,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凭空捏造。这样学生习作兴趣浓郁了,习作信心充足了,那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油然而生。
二、培养观察能力。提供写作素材,奠定创新基础
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在教学作文之初,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1)观察不仅要深入、细致、全面,还要按一定顺序;(2)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观察,要注意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突出特点;(3)要用锐的眼光去挖掘生活中的独特之处。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再造想象进行创新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进程中,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所以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在我们班以《寻找春天》为题写作文时,我决定带领学生来到田野里亲自体验。当学生像放飞的小鸟,迫不及待地来到田野时,我又告诉他们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总之用身体各个器官去感受。一会儿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碧绿的麦田。”我引导说:“麦田像什么呢?”“像碧绿的大海。”“像给大地铺了一块碧绿的大地毯”……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许多漂亮的野花,还闻到了花香呢!”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好像在唱歌。”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小鸟在欢叫,他好像对我说:“春天来了。”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春姑娘好像在抚摸我的脸。”同学们的想象如此美妙,如此丰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都有独到的见解,充分表现出他们个性飞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开阔视野,增强作文中的时代感,达到创新
学生之所以写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思想内容浮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外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一些自然、社会知识,所以写作文时总是局限于个人小天地,思想狭隘,无法跟上时代步伐。作为教师,在平时就要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迈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知识去武装他们的头脑,增强热爱大自然和民族自豪感,为写作积累素材。那次指导学生写《二十年后的我》,经过我的启发,学生交上来我一看,一个个充满朝气、有理想、有作为、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的年轻形象跃然纸上,而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自然就达到了创新。
五、认真讲评。侧重鼓励。激发创新
作文的指导固然重要,然而教师也不能忽视作文的讲评。通过作文讲评课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的同时,还会发现作文中的优点,真正对自己作文水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起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作用。我们认为作文评语以情激情很重要,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育情。作文评语不仅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指导性,语气要中肯,具有感情性、创新性,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而且还应该细致,对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甚至是一个词,都应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全否定式评语,只会激起学生对习作的抵触情绪。在作文批语中,尽量采用鼓励式、商量式、说心式、启发式的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与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或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自己的认识,修改有缺陷的词语,尤其是对后进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叉激发了写作兴趣,进而激发创新,真正享受作文之乐。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要墨守成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通过“做”即写,达到积极思考,并行迁移,探索发现、领悟知识,以至于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进而通过发散性思维,畅所欲言,不拘一格,文章才会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才会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