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该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感知和欣赏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第一,引导学生挖掘作品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方法等蕴含的想象,进而启发他们进行相应的多方位想象。如朱自清的《春》中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作者用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人“刚睡醒”与万物复苏的情景相似,但只用“刚睡醒的样子”似乎还不够传神,于是作者再加上一句“欣欣然张开了眼”,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人们睡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恢复的具体神态,极准确、传神、又富有情趣地表现出了万物感受到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由此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引导学生由作品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去分析想象,想象要通过分析,从现象进入本质,才能深刻理解形象。《孔乙己》一课通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简练地揭示出人物的特殊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把偷书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写孔乙己被打断了腿,“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令人惨不忍睹。引导学生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作品,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深刻认识到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灵魂,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然而,他仍麻木不仁,至死也未醒悟。这是他最可悲的性格。
第三,分析作品景趣情理,引发学生的审美联想。好的作品往往以富有诗情画意的景、情、理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泰戈尔的《金色花》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做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做……”的句式进行口语训练: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的炙烤;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这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联想,构画出温馨的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课堂是一门艺术。我们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求一定要是“生动型”,而不是“枯燥型”。如果我们只是模式刻板地重复他人,照本宣科,毫无自己的东西,毫无生动的讲述,毫无创造性的发挥,毫无辅助性的教学方法,那就只能使那些有血有肉、充满灵动之气的学生长期忍受精神苦闷,不能给他们带来课堂上求知的愉悦,不能开启他们想象的窗户。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力求生动、具体、鲜明,富有感染力。换言之,就是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视野不断开阔,想象力不断丰富。
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话题,但它却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而且仍具有生活力的活动,因此有必要旧话重提。朗读教学便于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教师通过朗读, 可以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感情,拨动学生的琴弦,把他们带进课文提供的特定的意境之中,走进角色、体会情感、想象场景,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情不自禁地展开丰富的想象。所以,教师的朗读要力求到位,要把握词语内蕴,体会文章情感,心中要装着文章作者和文中人物,注意抑扬顿挫,读得清亮、自然、动情、有味,从而达到声声入耳的境界。
其次,通过生动活泼的讲述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做到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去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用火一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教师生动的讲述往往能掀起学生感情的涟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缺乏驾驭语言的能力,缺乏文学素养,或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漠视学生的求知欲,或不苟言笑,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愿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他们也就无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因此,教师恰到好处、生动活泼的讲授,可谓是学生想象的激素,是语文课永不褪色的主题。
再次,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加强直观教学,注意通过实物直观、图像直观、语言直观,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诸如广播、录音、幻灯投影、影视和录像等。现代教学呼唤着教学手段的改革,那种黑板加粉笔,时间加汗水的做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了。现代语文教学手段包括有视觉手段(如幻灯和投影)、听觉手段(如录音)、视听手段(如电视)及自动信息处理手段(如电子计算机)等。这种现代语文教学手段的普遍使用,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在教《隆中对》一文时,就给学生观看了电影《三顾茅庐》,影片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学生们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印象。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都处于积极状态中,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在教《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我适时插入学生们熟悉的故事片《晏子使楚》,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有助于学生们对“晏子”这个外交大臣的认识,无形中加深了对唐雎的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随机应变地进行点拨、评析,时时诱导,启发并调动学生们在特定的情境,去观察、去理解,再到想象,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地去想象,从而激活大脑潜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丰富生活和知识积累,为想象储备材料
想象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生活条件,即作者的想象是从现实获得的生活感受和暗示。可见,想象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不是脱离实际的凭空瞎想,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李白的诗纵横奔腾,想象奇特,其艺术成就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境界,是因为他年轻就“仗剑去国”,浪迹天下,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并关心国事,忧国忧民。可见,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他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辛弃疾的词悲壮激昂,境界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同样与他饱经沧桑、坎坷的生活有关。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树立“大语言”的观念,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诸如参观、访问、游览、调查以及各种课外语文活动,都是提高学生想象的有效途径。学生的生活积淀丰富了,才有了施展创造性想象力的源泉。
想象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样也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无数的书籍是知识的大海,扎实的知识积累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时下,我们不少教师仍津津乐道题海战术,讲得细,讲得碎,讲得透,结果学生没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语文能力仍在原地踏步。要改变现状,最要紧的是坚定不移地树立新时代的语文观,既重视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绝不拘泥于课堂45分钟,坚决打破陈旧落后的观念,促使学生广泛阅读语言较活、品位较高的课外书籍,增强知识底蕴,让他们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热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悟性,发展想象力具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现在的青少年,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只是还不善于驾驭它,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象力跟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就是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敢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图景。人类社会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大胆想象、不断追求中发展前进的。
编辑/谭添夏
一、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感知和欣赏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第一,引导学生挖掘作品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方法等蕴含的想象,进而启发他们进行相应的多方位想象。如朱自清的《春》中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作者用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人“刚睡醒”与万物复苏的情景相似,但只用“刚睡醒的样子”似乎还不够传神,于是作者再加上一句“欣欣然张开了眼”,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人们睡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恢复的具体神态,极准确、传神、又富有情趣地表现出了万物感受到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由此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引导学生由作品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去分析想象,想象要通过分析,从现象进入本质,才能深刻理解形象。《孔乙己》一课通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简练地揭示出人物的特殊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把偷书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写孔乙己被打断了腿,“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令人惨不忍睹。引导学生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作品,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深刻认识到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灵魂,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然而,他仍麻木不仁,至死也未醒悟。这是他最可悲的性格。
第三,分析作品景趣情理,引发学生的审美联想。好的作品往往以富有诗情画意的景、情、理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泰戈尔的《金色花》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做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做……”的句式进行口语训练: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的炙烤;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这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联想,构画出温馨的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课堂是一门艺术。我们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求一定要是“生动型”,而不是“枯燥型”。如果我们只是模式刻板地重复他人,照本宣科,毫无自己的东西,毫无生动的讲述,毫无创造性的发挥,毫无辅助性的教学方法,那就只能使那些有血有肉、充满灵动之气的学生长期忍受精神苦闷,不能给他们带来课堂上求知的愉悦,不能开启他们想象的窗户。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力求生动、具体、鲜明,富有感染力。换言之,就是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视野不断开阔,想象力不断丰富。
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话题,但它却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而且仍具有生活力的活动,因此有必要旧话重提。朗读教学便于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教师通过朗读, 可以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感情,拨动学生的琴弦,把他们带进课文提供的特定的意境之中,走进角色、体会情感、想象场景,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情不自禁地展开丰富的想象。所以,教师的朗读要力求到位,要把握词语内蕴,体会文章情感,心中要装着文章作者和文中人物,注意抑扬顿挫,读得清亮、自然、动情、有味,从而达到声声入耳的境界。
其次,通过生动活泼的讲述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做到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去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用火一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教师生动的讲述往往能掀起学生感情的涟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缺乏驾驭语言的能力,缺乏文学素养,或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漠视学生的求知欲,或不苟言笑,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愿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他们也就无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因此,教师恰到好处、生动活泼的讲授,可谓是学生想象的激素,是语文课永不褪色的主题。
再次,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加强直观教学,注意通过实物直观、图像直观、语言直观,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诸如广播、录音、幻灯投影、影视和录像等。现代教学呼唤着教学手段的改革,那种黑板加粉笔,时间加汗水的做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了。现代语文教学手段包括有视觉手段(如幻灯和投影)、听觉手段(如录音)、视听手段(如电视)及自动信息处理手段(如电子计算机)等。这种现代语文教学手段的普遍使用,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在教《隆中对》一文时,就给学生观看了电影《三顾茅庐》,影片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学生们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印象。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都处于积极状态中,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在教《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我适时插入学生们熟悉的故事片《晏子使楚》,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有助于学生们对“晏子”这个外交大臣的认识,无形中加深了对唐雎的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随机应变地进行点拨、评析,时时诱导,启发并调动学生们在特定的情境,去观察、去理解,再到想象,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地去想象,从而激活大脑潜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丰富生活和知识积累,为想象储备材料
想象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生活条件,即作者的想象是从现实获得的生活感受和暗示。可见,想象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不是脱离实际的凭空瞎想,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李白的诗纵横奔腾,想象奇特,其艺术成就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境界,是因为他年轻就“仗剑去国”,浪迹天下,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并关心国事,忧国忧民。可见,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他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辛弃疾的词悲壮激昂,境界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同样与他饱经沧桑、坎坷的生活有关。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树立“大语言”的观念,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诸如参观、访问、游览、调查以及各种课外语文活动,都是提高学生想象的有效途径。学生的生活积淀丰富了,才有了施展创造性想象力的源泉。
想象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样也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无数的书籍是知识的大海,扎实的知识积累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时下,我们不少教师仍津津乐道题海战术,讲得细,讲得碎,讲得透,结果学生没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语文能力仍在原地踏步。要改变现状,最要紧的是坚定不移地树立新时代的语文观,既重视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绝不拘泥于课堂45分钟,坚决打破陈旧落后的观念,促使学生广泛阅读语言较活、品位较高的课外书籍,增强知识底蕴,让他们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热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悟性,发展想象力具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现在的青少年,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只是还不善于驾驭它,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象力跟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就是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敢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图景。人类社会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大胆想象、不断追求中发展前进的。
编辑/谭添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