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于麦地间的诗歌王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五个春秋的轮转,一颗执着的灵魂追随着风的脚步在麦浪间徜徉,泥土的光明与黑暗孕育了这颗不朽的灵魂,沉默的大地想要在苍穹里留下自己的声音,于是,这颗灵魂甘愿化作大地之嗓,用铿锵而绝美的诗句谱写大地的心语……
  关键词:海子;诗歌;麦地
  作者简介:朱尧尧(1990-),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在读研究生,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方向: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携着一袭清风,几缕阳光,海子降临到安徽怀宁查湾的小村落里,作为大地之子,他质朴、沉稳、努力。在这个和大地母亲最为亲近的十五年里,海子紧紧抓住时机,不放过任何一个和大地母亲接触的机会。作为家中长子,作为贫穷人家的长子,生活告诉海子要肩负沉重的担子。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上学,周末为挣工分,也会步行回来出工,即便大学,寒假依然为父母的农作物除草施肥。也正因为他的早慧,他才有了倾听大地、泥土、阳光、河流的机会,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段农村经历,海子曾以为他至少可以创作十五年,我相信。但他未及写满十五年便过早地离开了。毫无疑问,海子的离去是当代文坛的一大损失。遗憾之余,我们庆幸还有存诗可读,通过海子的诗歌,我们可以清晰的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这成片的土地、阳光、河流对应着诗人精神高压下的内心景象。用这些绝美的意象、华彩的诗句装点诗歌盛典,尽管这场盛典因具有缅怀性质而不得不带着一丝感伤。
  有人评说海子的诗歌带有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色彩,像《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我不置可否。尽管海子生命最后的姿势选择拥抱大地和苍穹,怀揣着对人类的爱,像一束束阳光照亮身后这个他毅然决然抛弃的世界。但这不能给我们留下任何去怀疑海子的佐证,海子是一个一意向阳、心装美好的诗歌王子,我像万千读者一样坚定地相信。
  《五月的麦地》是一首让人感动的诗歌,即便海子孤独一人坐下,但他并不孤单,因为他懂,他有思想,他更有的是哀伤。看着常驻他内心的河滩、天空、村庄和麦田,即将被吞没在隆隆的机械声中,作为大地之嗓,呼唤四海之内的兄弟一起创造那世人所谓的乌托邦的美好!
  离开农村的十年里,海子是一个绝望的诗人,一个生活在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的诗人。在无数温暖意象的背后,我们似乎能看到他对这个世界的拒绝,他的精神开始流浪,流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因为只有大地母亲是海子永不衰竭的精神养料。于是,海子在五月的麦地里的背诵和吟唱,你可以听出生命的源头意识和深深的家国意识,于是,感动之余,坐享工业文明硕果的我亦感羞愧。
  这个游走在农耕文明的流浪灵魂在北京的房间里,没有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他不会跳舞,不会骑自行车,只懂流浪。因此,当他“错游”到华光异彩的都市时,他有些不知所措。错落之余,他难忘使命,于是,他只能用笔在和谐、温暖、祥和、近乎神圣的农耕文明中游走,只有此刻,他才能深感到灵魂的洗礼。
  海子对诗人的定义是诗人必须有力量把自己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因为人民的生存和为天地歌唱的源泉,是唯一的真诗。所以当海子听懂村庄的哀伤时,他发出了置身于麦芒之上的痛苦呐喊,可是他的兄弟们似乎没能及时应和,海子更加痛苦和绝望。于是,他放弃了呐喊,放弃了无尽地为懵懂的兄弟们背诵中国诗歌,放弃了充满欲望和诱惑的肉体,以大地之子的身份,怀揣对千百年来生存真正根基的感念和缅怀,走向了精神的升华。于是,我们的诗歌王子不再需要眼睛,也不再需要嘴唇。
  麦子作为生命的象征,苦难的见证,在海子的笔下闪着熠熠的光芒。作为读者的我们,似乎只能摄取其中支离的光明碎片。循着土地和麦子的香气,我们看到了那样一个时代,随着“文化寻根”的风生水起,“反抒情”成为一种潮流,海子在这样的语境里逆风而行,把抒情当做自己的武器,纵然这样的武器可能被迎面而来的“寻根大军”杀得片甲不留。海子依然高举抒情的旗帜为自己呐喊,为大地呐喊,以一个勇者的身份在不是抒情的时代里保持了诗歌的高贵品质。海子这样珍贵的勇气来源于心底的执着,来源于对诗歌、对麦地、对农耕的偏爱。他遵循着心底的声音,即使受到非议,尚仲敏也好,多多也好,酒店老板也好,海子倔强地不曾低头,哪怕以生命作为代价。
  热爱,是海子非常看重的一种生命能力,也是他很愿意在诗歌中展现的一种生命姿态。现代人由于身陷各种社会压力,逐渐丧失了热爱的能力,所以海子写《五月的麦地》里面包含了深深地忧愁。人们对大地热情退却,独留海子一人吟唱,海子深觉使命深重却力不从心,只能在麦地里游走、徜徉。
  西川在《死亡后记》里提到“海子的死带给人们巨大和持久的震撼。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有一个诗人自杀了,他逼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和生命。”回想,我们不止弄丢了农耕文明,精神世界也渐趋荒芜。海子用深刻的方式给冷漠的社会上了一课,用生命换得部分人的觉醒,让这些人心怀阳光,努力去做一个幸福的人。《五月的麦地》有点浪漫的成分,但它所包含的诗的洞见,却并不因为浪漫而有所减损。这首诗歌中隐含着告诫,告诫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如何确定生命的态度,以及我们该如何辨认人的生命意识中最根本的倾向。
其他文献
你在我俩之间划下厚厚一叠折线  释然地随手抛在我的面前  摊牌  证明你我的距离有多远  其实你忘记  两点之间  除了折線  还能画上万千条直線
一条路有多长,夕阳知道。  一个人的爱有宽敞,夕阳的倒影知道。  当一个人种下一棵树,他脚下的土地就活了。  当一个人为另一个人的夜晚準备了光明,  光明也照亮了他。月亮借助夜晚发光,  给了夜晚平静的力量。  我们不发光,我们只是把别人的光擦得更亮。  多么美妙的事,你推开他,他就推开了你。
《红高粱》里有很多年轻人向传统文学挑战的写法。如果现在再写一遍,肯定没有这样的句子了。  提到《红高粱》这部作品,尽管有缺陷,尽管有毛病,但是那种朝气,那种勇气,那种大胆探索的精神,还是让我很怀念。  小说里有一些对传统方法上遣词造句的突破,比如说把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名词来用,然后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形容词来搭配一些事物。再比如说把描写人的一些形容词用来描写高粱,把描写动植物的一些词用来描写人。现在
摘 要:“五零”后作家作为当代文坛的主力军,尽管各自风格不同但也显示出一定相似性,即通过把握权力、暴力和革命的关系来探究历史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五零”后作家;历史;权力;暴力;革命  作者简介:孙松(1992-),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比较文学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七夕  听一首歌  在无人打扰的夜  聽鹊桥上人来人往的奔涌  听风诉说聚散离合的悲喜  听你遥不可及的空灵又近若咫尺的存在  听自己的呼吸声渐渐剥离周身又深长融入这个夜  听烟雨渲染过的微醺的红尘故事  听梦里隐约的过客阴差阳错地打身旁走过  听一曲未完待续的歌
摘 要:若论整个东晋诗坛的气象,“风神萧散,超逸放旷”或可概括,而又在其中隐含着一股落寞和悲凉。陶渊明在这样的诗学风气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陶渊明隐逸诗  作者简介:刘潇(1991-),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1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為谁春。  漿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  相对忘贫。
摘 要:从新文化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的渊源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所发表的言论,以及对所谓文学革命的偏激之处进行再解读,三个方面对“新文化、五四文学革命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论调进行驳斥、论证探寻。  关键词:新文化;五四文学革命;文化断裂  作者简介:张雪怡(1993.2-),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河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芝加哥保姆薇薇安·梅耶(Vivian Maier)的巨量摄影作品是如何被发现的。一名默默无闻保姆竟是20世纪街拍女王,看过去的摄影师如何拍照。  2007年地产经纪人,跳蚤市场卖家约翰·马罗夫(John Maloof)为写当地公园的小册子找旧照片时,在旧家具拍卖场买下一箱薇薇安·梅耶的底片和照片。据说那是一个民用仓库收不到租金拿出来抵卖的许多旧家具及杂碎物件的一部分。马罗夫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照片。不
摘 要: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汉语国际传播实践中起着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对孔子学院的现状研究和对其语言文化传播模式的分析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良性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中国语言和文化对外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中华文化;孔子学院;对外传播  作者简介:范宇(1992-),女,汉族,重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