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是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和游戏为基本内容,以幼儿自主的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活动型、整合性课程。我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中改变了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活动,注重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条件,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我尝试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一、实践性:凸显学习主体,尝试探究——从“学”到“做”
  
  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自我建构的结果,即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发生的一种内化作用。在《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有趣的叶子》,活动前我请幼儿收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树叶,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创设了不同的探究尝试情景:(1)描树叶轮廓。(2)用水粉拓印树叶。(3)树叶拼贴。(4)用放大镜观察树叶。叶子是平时幼儿常见的,也是认识物质世界的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体验、领悟到许多的东西。我引导幼儿:同样的叶子为什么有的变黄了,而有的还是绿的,原来是杰杰的妈妈把树叶采下来后压在书里,所以树叶变黄变平了。他们还发现树叶有各种形状,同一片树叶上颜色一面深一面浅;树叶上有叶脉;树叶的边缘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是锯齿形的,并引发了对叶子问题的更深探索:为什么叶子上的叶脉都不同……幼儿在直面这些问题时进行体验和思考,并逐渐了解事物的特性,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二、可视化:体验交流,自由表现——从“单一”到“多样”
  
  在主题活动中,主题墙饰的展示其实是给每一个幼儿从整体化的角度,以各种方式表现和展示自己知识的机会,这种展现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学习能够“可视化”,将他们的“一百种语言”充分表现。老师借助于这种展示,可以整合幼儿经验,使幼儿能清晰地看到主题活动的进展,也能清晰地看到幼儿表达和表现的方式更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例如在教学《金色的秋天》时,我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心得:秋游活动中,小朋友们进行了秋游写生,有的小朋友画了方塔,有的画了小朋友在看鱼,还有的画了很多小朋友排着队在玩……我将这些写生画布置在墙上,并让幼儿给每幅作品讲了一段秋游的感受。幼儿常常利用游戏的时间和同伴围在这块墙饰前津津有味地交流。尽管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喜欢用绘画表达,有的用语言表达,有的用符号、标记表达,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幼儿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声。
  
  三、社会性:多元参与,获得体验——从“小课堂”到“大学校”
  
  大自然、大社会是大课堂,奇妙无穷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主题活动中,幼儿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这有助于实现对幼儿的社会教育。幼儿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社会性为目标,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它强调课程和活动的滲透,让幼儿通过真实体验来学习。
  1.引入社区资源。
  我带幼儿参观消防中队,消防队员的灭火表演、爬云梯等,使幼儿感到消防队员的辛苦,意识到防火安全的重要性;严寒中带幼儿到十字路口观看交警指挥交通,交警在寒风中的精神面貌使他们感受到交警的辛苦。在游戏“上学路上”中,我让幼儿反复操作,加深幼儿对从家中到幼儿园间所经过的环境认识,具体玩法为:幼儿带来自己的照片,放在制作好的路线图上,标明自己家的位置,同时画自己的形象,我要求幼儿沿着上学路线所经过的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和街道的名称详细叙述。随着主题进展,我将设计好的小区标志也张贴在路线图上,充分利用幼儿所熟悉的小区资源进行活动,使幼儿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知识。
  2.走进社区。
  蒙台梭利认为:“被服侍的人限制了自己的独立。”老师应该帮助幼儿建立“我不希望被服侍,因为我不是一个无能的人”的理念,为幼儿创设尝试生活,走入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去超市购物》中,我让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生活能力。活动之前,经过和幼儿讨论,我制订了一份计划书,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星期二上午九点,可的)。在确定路线时,有的幼儿说可的很近,可以步行;而有的幼儿说现在公交车很多,挺方便,可以乘公交车。最后幼儿投票决定步行去。接着幼儿又商量了所带的物品:小包、十元钱……到了实施的当天,幼儿都带齐了所备的物品,在我的陪同下一路步行来到可的超市。幼儿在购物时碰到了以下几个问题:1.物品的标价问题;2.可以向哪些人询问价格及相关问题;3.怎样付钱;4.十元钱可以买多少东西,等等。通过自身的尝试,幼儿都解决了这些问题。又如我班的幼儿参加了绿源社区共建的文艺演出,表演了筷子舞。从排练—彩排—正式演出—观看别人演出,这些经历使幼儿真实地面对了生活,学到了在幼儿园中所接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了与人交往带来的乐趣。
  
  四、整合性:物化教育目标,体现整合——从“教学”到“区角”
  
  由于幼儿独有的思维特点和生活境遇,他们更喜欢与“物”交往。结合《纲要》精神,反思教育,我认识到在自主操作中物化教育目标的导向,即物化教育目标应该是一种“以儿童为本,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过程。《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主题活动是整合性教学形式之一,在主题活动中的材料是以主题网络为核心,辐射多个领域,涵盖多种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在多种整合的活动形式中得以多元尝试。
  1.同一主题多领域物化。
  以“惊奇一线”为例,结合主题的进程,我设计了如下的区域:感官区域:各种各样的线与名称的匹配。语言区域:故事《外婆的毛衣》、线条的粘贴讲述、线条迷宫。数字区域:连连看游戏。艺术区域:编织围巾、绒线装饰瓶子。生活区域:穿线板、系鞋带等。这些区域的开设,使幼儿透过游戏的形式,了解与积累了关于线方面的多种知识,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2.不同领域多主题化。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幼儿的需要,活动有时需有多个主题同时并存,形成主题间的延伸或自然接替。幼儿有不同的兴趣,也有不同的发展需要,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即使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幼儿也有不同的喜好。因此,区域活动中所提供材料并不是一個主题的结束,也不是一个主题的开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保持原有主题中的相关资料,同时及早提供下一主题的材料,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我选择活动,积累对所实施主题的经验。
  “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研究是一个有待于教师不断完善的课题。在主题活动中无论是幼儿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其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见到效果的,这需要教师不断自我学习与内省,需要幼儿实践各种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摘要: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师生的人际关系协调体现在三个方面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评价形式的转变。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美术课堂教学 人际关系 协调 转变    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以教与学、学与练的纵横联系而产生交往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影
摘要: 新课程高中美术教学认为,该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情感价值观作为一种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也是美术教学中难以把握的教学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探究思维模式,能够使学生感知该课程的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中职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及相关心理学理论,认为中职班主任要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学生,更换陈旧的观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正确思维习惯的养成,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最后指出,“爱心”是贯穿班主任各项工作的精髓。  关键词: 中职班主任 正确观念 素质教育 爱心    最近聆听了陈忠联教授《将成功传给下一代》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是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一
幼儿园理想语言活动具有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能促进幼儿阅读、倾听、表述能力及其情感、思维、经验、交往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教师、幼儿和环境之间形成多种功能的综合体,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复杂系统。  幼儿园语言教学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应用、表述、倾听能力与情感、经验、思维、交往等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表述能力对于增加幼儿的交往,促进他们初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