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伟大的几何公理。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喜欢走弯路,所有人都在寻找两点之间的那条直路。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关于德国商人亨利·谢里曼的故事,幼年时期,他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因此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投身考古研究,然而,他的家境异常贫寒,但考古却是一件烧钱的事,怎么办?于是,他决定走曲线,从12岁起,谢里曼干了无数种工作,后来他来到了俄罗斯开了一家办事处,多年后,他终于从经营石油业中攒了一大笔钱,就当人们以为他会尽情享受自己的下半生时,他却投身到考古事业中,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几年中,他挖出了9座城市,包括两座爱情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就这样,通过走“曲线”,亨利·谢里曼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几何公理与现实生活往往会相差万里,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时候,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捷径时,非走曲线不可。
同样的道理,在生物学的教学中也时有应用,下面结合一个教学案例谈谈这个“公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36页技能训练——设计实验:查找资料,了解某一种植物(如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哪些无机盐,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这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此题意在训练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笔者认为以高一学生现有的知识及能力水平,是无法画出编者所需的那条“直线”的,此时,不妨带领学生走一走弯路,通过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的例题来实现从技能训练到形成能力的这一直线跨越,笔者设计的例题如下:
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面是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这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置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
(2)实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
(3)实验三:取生长情况一致的小麦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培养液,两组置于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__。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答:____________。
评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要明确实验变量(Mg2 )和无关变量(植物生长情况、培养条件、Mg2 以外的其他必需元素),其次要控制变量,包括操纵实验变量(Mg2 )和控制无关变量两个过程,操纵实验变量即使用含镁和不含镁的培养液,控制无关变量即通过设立对照实验保证只有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余无关变量都相同,从而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即单一变量原则)。
设计实验一的学生知道以合适的容器进行培养,但不了解缺素培养的正确方法,蒸馏水和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都缺乏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因而两组植物均生长发育不良,从而无法比较,不能确定镁是否为必需元素。
设计实验二的学生没有注意到:培养基中是否可能有镁离子的存在,砂性土壤中含有各种矿质元素,不能保证缺素培养的严格性,这种情况下,不能保证单一变量,浇蒸馏水和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都无助于实验的准确进行。
设计实验三的学生知道:分别用完全培养液和缺乏该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来培养植物,但却忽略了基质中是否有镁元素,因此也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习题进行分析,学生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同时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看似无关的习题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解决了学生的技能形成这一难题,通过走曲线,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教学中,不一定一味地走直线,我们需要一些技巧,碰到教学难点,我们可以想办法绕过去,当然是让学生明白绕过去而非蒙混过关,学会走弯路,这是教学中的一种大智慧,从平面上看,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更多的时候,却是“曲线”最短。
(责任编辑:廖银燕)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喜欢走弯路,所有人都在寻找两点之间的那条直路。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关于德国商人亨利·谢里曼的故事,幼年时期,他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因此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投身考古研究,然而,他的家境异常贫寒,但考古却是一件烧钱的事,怎么办?于是,他决定走曲线,从12岁起,谢里曼干了无数种工作,后来他来到了俄罗斯开了一家办事处,多年后,他终于从经营石油业中攒了一大笔钱,就当人们以为他会尽情享受自己的下半生时,他却投身到考古事业中,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几年中,他挖出了9座城市,包括两座爱情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就这样,通过走“曲线”,亨利·谢里曼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几何公理与现实生活往往会相差万里,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时候,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捷径时,非走曲线不可。
同样的道理,在生物学的教学中也时有应用,下面结合一个教学案例谈谈这个“公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36页技能训练——设计实验:查找资料,了解某一种植物(如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哪些无机盐,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这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此题意在训练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笔者认为以高一学生现有的知识及能力水平,是无法画出编者所需的那条“直线”的,此时,不妨带领学生走一走弯路,通过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的例题来实现从技能训练到形成能力的这一直线跨越,笔者设计的例题如下:
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面是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这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置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
(2)实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
(3)实验三:取生长情况一致的小麦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培养液,两组置于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__。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答:____________。
评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要明确实验变量(Mg2 )和无关变量(植物生长情况、培养条件、Mg2 以外的其他必需元素),其次要控制变量,包括操纵实验变量(Mg2 )和控制无关变量两个过程,操纵实验变量即使用含镁和不含镁的培养液,控制无关变量即通过设立对照实验保证只有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余无关变量都相同,从而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即单一变量原则)。
设计实验一的学生知道以合适的容器进行培养,但不了解缺素培养的正确方法,蒸馏水和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都缺乏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因而两组植物均生长发育不良,从而无法比较,不能确定镁是否为必需元素。
设计实验二的学生没有注意到:培养基中是否可能有镁离子的存在,砂性土壤中含有各种矿质元素,不能保证缺素培养的严格性,这种情况下,不能保证单一变量,浇蒸馏水和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都无助于实验的准确进行。
设计实验三的学生知道:分别用完全培养液和缺乏该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来培养植物,但却忽略了基质中是否有镁元素,因此也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习题进行分析,学生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同时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看似无关的习题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解决了学生的技能形成这一难题,通过走曲线,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教学中,不一定一味地走直线,我们需要一些技巧,碰到教学难点,我们可以想办法绕过去,当然是让学生明白绕过去而非蒙混过关,学会走弯路,这是教学中的一种大智慧,从平面上看,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更多的时候,却是“曲线”最短。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