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驾驶,让我真实地体验了一次角色换位,使我有机会从学生的角度体会和思考了一番教育教学,感悟颇多,这必将使我今后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更加有效。
关键词:学车;教学;教师;学生
U471.1-4
今年暑假,我终于勇敢地报考驾校了。作为一个不喜欢运动,动手能力极差,又做过15年女教师的我来说,能挑战驾照,确实不容易。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真真实实地又当了一回学生,而且还是一位反应很慢的笨学生。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学车过程中,我一直从一个学生的角度体会和思考着教育教学,这让我受益匪浅。
感悟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次学车,让做了15年教师的我切实体会到了挨批受训的感觉,还真不是个滋味。教练脾气不很好,学员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训斥和指责,“不踩离合,怎么能挂上档!不是告诉你要慢慢加油嘛?!怎么这么笨!猪脑子呀!真是高学历,低智力……”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对于这些指责,我不敢反驳,心情特别压抑。而且他越说我笨,我就越觉得自己笨,越容易出错!倒是他偶尔的表扬,即使只言片语,也会使我神清气爽,反应灵活。只可惜,他表扬的话语实在是少之又少。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怎能过于着急?!每个班都有一些反应较慢,接受新知识较慢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尤其不能着急,尤其需要耐心。細思量,批评和训斥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比如:
1、破坏师生关系,使学生对你敬而远之;
2、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破坏学生的心情,影响其学习效果;
3、任何发火或者冲动其实都是教师自己无能的表现,严重影响教师形象;
4、古人云,“忿”是伤身体的,这也不利于养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古人亦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成人听到一句表扬的话尚且兴奋不已,灵光无限,何况我们的孩子呢?
所以,对待我们的学生应该多一些耐心和赏识,少一些训斥和指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励学生不断成长,特别是遇到反应慢的学生,要慢慢地教,耐心地教。
感悟二:只讲不练的课堂,几乎等于无效课堂。
学倒桩时,教练讲完要领后,学员开始陆续地上车练习。糟糕的是,当轮到我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无奈只能作罢。第二天我发现,我竟然几乎一点儿也不知道如何倒桩,就连那些要领也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与昨天练过倒桩的学员相比,相去甚远。练与不练差别竟如此之大呀!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光听游泳课,我们学不会游泳;只有下水游,才可能学得会。”练习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离不开必要的课堂练习。曾听过一些这样的课,某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断然挤占了练习时间,整堂课几乎没有什么练习。可以想见,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低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是课堂练习,要自觉地把课堂从教师讲课的地方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把最重要的基本练习在课堂上、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要保证学生在课上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不因任何理由挤占练习时间。
感悟三:当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应慎言。
学习必须通过独立思考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没有独立思考不可能产生有效的学习。比如开车,如果没有独立练车,将来如何独立开车?
令人头疼的是,我们练车时,只要教练在车上,他总是无比敬业地指导个没完。无论是练起步、倒桩还是练其他,他一定会不一遗漏地重复每一个要领。用同车学员小董的话说,真如苍蝇一样烦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教练的喋喋不休严重打乱了我的“内在语言”,搅乱了我的思考。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不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吗?学生独立练习时,总怕学生忘这忘那,总是指点了这里,又指导那里,代替了学生思考,也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是失败!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练习是不能够由教师包办代替的,也是教师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的。古人还讲“静能生慧,慧能生智”,所以,课堂上教师应适时地闭嘴,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
感悟四: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应该立即停下来。
练倒桩时,对这一点我感触最深。第一次练时,倒上两三把总是压线,心烦意乱地很,脑袋晕晕的,对如何操作一片迷糊。怀揣“坚苦训练,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的想法,继续练,结果还是压线,而且车身歪的厉害,脑子也更晕,更迷糊。烦的不行,干脆不练了,休息休息再说吧。休息之后再上车时,我惊喜地发现,手脚竟灵活了好多,头脑也清楚了好多!再想想自己当学生时,特别是高三,自习课上,当思维停滞,脑袋混沌时,我干脆趴在桌子上小憩一把或到操场上跑一圈,再回到题目上往往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于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个别辅导,当孩子们艰苦思考,思维仍一片混沌时,绝不可纠缠下去,应该立即停下来。可以听一听音乐,或者做个小游戏,让孩子的大脑放松一下,休整一下,之后再回到那个“难”问题,相信一定也会有豁然开朗的惊喜,难题也就不难了。
我感恩于我的教练,首先是他教会了我开车;再者,教练也是教师,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影子,看到了我平时教学中的不足。真心地感谢这次暑期学习,让我真实地体验了一次角色换位,使我有机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为师莫忘少年时,常与学生心比心”,相信这些思考和感悟一定会使我的教育更加明智,更加有的放矢,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学车;教学;教师;学生
U471.1-4
今年暑假,我终于勇敢地报考驾校了。作为一个不喜欢运动,动手能力极差,又做过15年女教师的我来说,能挑战驾照,确实不容易。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真真实实地又当了一回学生,而且还是一位反应很慢的笨学生。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学车过程中,我一直从一个学生的角度体会和思考着教育教学,这让我受益匪浅。
感悟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次学车,让做了15年教师的我切实体会到了挨批受训的感觉,还真不是个滋味。教练脾气不很好,学员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训斥和指责,“不踩离合,怎么能挂上档!不是告诉你要慢慢加油嘛?!怎么这么笨!猪脑子呀!真是高学历,低智力……”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对于这些指责,我不敢反驳,心情特别压抑。而且他越说我笨,我就越觉得自己笨,越容易出错!倒是他偶尔的表扬,即使只言片语,也会使我神清气爽,反应灵活。只可惜,他表扬的话语实在是少之又少。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怎能过于着急?!每个班都有一些反应较慢,接受新知识较慢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尤其不能着急,尤其需要耐心。細思量,批评和训斥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比如:
1、破坏师生关系,使学生对你敬而远之;
2、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破坏学生的心情,影响其学习效果;
3、任何发火或者冲动其实都是教师自己无能的表现,严重影响教师形象;
4、古人云,“忿”是伤身体的,这也不利于养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古人亦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成人听到一句表扬的话尚且兴奋不已,灵光无限,何况我们的孩子呢?
所以,对待我们的学生应该多一些耐心和赏识,少一些训斥和指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励学生不断成长,特别是遇到反应慢的学生,要慢慢地教,耐心地教。
感悟二:只讲不练的课堂,几乎等于无效课堂。
学倒桩时,教练讲完要领后,学员开始陆续地上车练习。糟糕的是,当轮到我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无奈只能作罢。第二天我发现,我竟然几乎一点儿也不知道如何倒桩,就连那些要领也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与昨天练过倒桩的学员相比,相去甚远。练与不练差别竟如此之大呀!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光听游泳课,我们学不会游泳;只有下水游,才可能学得会。”练习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离不开必要的课堂练习。曾听过一些这样的课,某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断然挤占了练习时间,整堂课几乎没有什么练习。可以想见,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低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是课堂练习,要自觉地把课堂从教师讲课的地方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把最重要的基本练习在课堂上、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要保证学生在课上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不因任何理由挤占练习时间。
感悟三:当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应慎言。
学习必须通过独立思考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没有独立思考不可能产生有效的学习。比如开车,如果没有独立练车,将来如何独立开车?
令人头疼的是,我们练车时,只要教练在车上,他总是无比敬业地指导个没完。无论是练起步、倒桩还是练其他,他一定会不一遗漏地重复每一个要领。用同车学员小董的话说,真如苍蝇一样烦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教练的喋喋不休严重打乱了我的“内在语言”,搅乱了我的思考。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不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吗?学生独立练习时,总怕学生忘这忘那,总是指点了这里,又指导那里,代替了学生思考,也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是失败!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练习是不能够由教师包办代替的,也是教师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的。古人还讲“静能生慧,慧能生智”,所以,课堂上教师应适时地闭嘴,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
感悟四: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应该立即停下来。
练倒桩时,对这一点我感触最深。第一次练时,倒上两三把总是压线,心烦意乱地很,脑袋晕晕的,对如何操作一片迷糊。怀揣“坚苦训练,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的想法,继续练,结果还是压线,而且车身歪的厉害,脑子也更晕,更迷糊。烦的不行,干脆不练了,休息休息再说吧。休息之后再上车时,我惊喜地发现,手脚竟灵活了好多,头脑也清楚了好多!再想想自己当学生时,特别是高三,自习课上,当思维停滞,脑袋混沌时,我干脆趴在桌子上小憩一把或到操场上跑一圈,再回到题目上往往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于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个别辅导,当孩子们艰苦思考,思维仍一片混沌时,绝不可纠缠下去,应该立即停下来。可以听一听音乐,或者做个小游戏,让孩子的大脑放松一下,休整一下,之后再回到那个“难”问题,相信一定也会有豁然开朗的惊喜,难题也就不难了。
我感恩于我的教练,首先是他教会了我开车;再者,教练也是教师,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影子,看到了我平时教学中的不足。真心地感谢这次暑期学习,让我真实地体验了一次角色换位,使我有机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为师莫忘少年时,常与学生心比心”,相信这些思考和感悟一定会使我的教育更加明智,更加有的放矢,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