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岛的价值
(2009年第4期《自由岛?幸福岛?》)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以来,这个南中国海上的小岛从热闹到沉寂,经历了几多轮回。贵刊在这个时候,花费如此巨大的篇幅来重新讲述海南岛的故事,有些让人费解,但却也证明,海南岛的价值从来都不乏关注。
文章中各路人马给今天的海南开出的药方并无多么高明之处,远远不如当年的政治家们对于这个海岛寄予的厚望和改革的魄力。如今,人们对于海南的共识几乎只有一个,这个海岛至少会是大中华的度假胜地,技术层面而言,发展旅游业并无复杂之处,最为成熟可取的经验是美国夏威夷,虽然天气与景观,海南皆不及夏威夷,但海南离大陆很近,而且中国的人口实在太多。
但旅游靠得住吗? 十几亿人的市场,到底该如何估算和理性地判断,能够影响AG"市场的相关因素实在太过复杂了,大陆的经济发展、居住成本、大陆各个省区旅游业的竞争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海南岛的价值仅仅在于旅游吗?这个海岛首先是原住民们生存、居住的家园,其次才是大陆人、外国人旅游的胜地。在一个理想的制度设计中,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但我们如今面临的远非理想的制度环境。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作为一个海南人,最本能的質疑在于,海南先不发展,先给你们留着度假,等你们发达了再施舍点给我们发展,这样的发展思路道德吗?
单纯的旅游业能否撑起一个地区的未来,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海南岛和台湾岛一样具有椰风海韵和美丽沙滩,海南岛借口说搞工业要污染所以穷,台湾岛发达了却没见河流干涸大海变色。
1987年6月12目,邓小平首次向世人宣布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时,特别提到的是海南的资源:那里有许多资源,有铁矿、石油,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但是,当大陆在工商业大发展的路径下日益繁荣时,海南工业建省的思路却屡遭诘责,对于海南发展的规划,越来越多的是在用中心对边缘的目光审视,海南错过了那一次被重视的机会之后,再也无法赢得真正的正视。
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
(2009年第4期《医院。站在新医改的门槛上》)
在老百姓的眼里,公立医院是非营利的,本身就不应该高收费。而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难题,其中根源就在于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但卫生投人仅占全世界卫生投入的1%,而且分配极不均衡。由于没有建立起有利于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筹资机制,医院的生存环境恶化,导致医院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存方式发生严重分裂。在片面强调市场化的一边倒局面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名正言顺地追逐利润,从而导致医疗费用的逐步攀升,而药品加价正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在畸高医疗费用渐成众矢之的后,各级政府动用各种手段来限制医疗费用的攀升,但却一直收效甚微。
同样是由于卫生投入不足,卫生部门得到了不能给钱给政策的“优惠”。“医药分家”之所以迟迟未能得以实现,关键在于确实有很多医院赖此生存,监管者很难因此而设定一个具体的标准,而公众也很难判断哪些收费是医院发展必需的,哪些是在乱收费。中山三院的遭遇,无疑为此提供了最新的例证。
医疗问题虽然涉及多个相关单位和部门,但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不断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只有当医院的生存不再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把注意力从谋取利益转移到提供医疗服务上来:也只有加大卫生投入,才能真正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二者之间的最优组合。
从这种意义上看,希望8500亿新医改投入能够适时向医院倾斜,毕竟,降低医疗费用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优质医院来提供医疗服务,而不是眼睁睁看着他们纷纷陷入生存危机。
(赵志疆)
合理有效管理好外汇储备
(2009年第4期《外储的当务之急是遏制增长》)
笔者基本同意关于依靠扩大内需,纠正中国贸易不平衡,来从根本上遏制外汇储备增长的观点。但这里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依靠扩大内需来纠正中国的贸易不平衡,根本上要依靠国内消费,而启动国内消费是一个漫长过程。
制约中国提振消费的因素太多、太复杂,比如一百姓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传统消费习俗观念问题等。其次,全球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从去年9月份以后急转直下,凸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彻底暴露了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弊端。在消费提振是一个长期过程的情况下,必然决定中国经济拉动方式转变是一个漫长过程。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出口这架马车还不能减速太快、太急。这就决定了中国贸易顺差减少需要时间,外汇储备下降将非常缓慢。再次,虽然外汇储备背后存在的是对外贸易问题,但是,外汇储备也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实力的象征和表现之一。也正是由于有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才使得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急中处惊不乱。
眼前除了从长远来扭转贸易不平衡,逐步解决外汇储备过多问题以外,当务之急是如何使用好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通过使用好外汇储备,达到既保值,增效,又扭转进出口不平衡的状况,这是最佳选择和急需思考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透露,中国正在探讨、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外汇储备来“为我们的建设服务”。外汇必须用在国外,用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因此“我们希望用外汇来购买中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这给中国外汇储备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思路。过去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例如购买美国国债,目的仅仅在于保值。而今后应该想方设法利用外汇储备来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余丰慧)
(2009年第4期《自由岛?幸福岛?》)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以来,这个南中国海上的小岛从热闹到沉寂,经历了几多轮回。贵刊在这个时候,花费如此巨大的篇幅来重新讲述海南岛的故事,有些让人费解,但却也证明,海南岛的价值从来都不乏关注。
文章中各路人马给今天的海南开出的药方并无多么高明之处,远远不如当年的政治家们对于这个海岛寄予的厚望和改革的魄力。如今,人们对于海南的共识几乎只有一个,这个海岛至少会是大中华的度假胜地,技术层面而言,发展旅游业并无复杂之处,最为成熟可取的经验是美国夏威夷,虽然天气与景观,海南皆不及夏威夷,但海南离大陆很近,而且中国的人口实在太多。
但旅游靠得住吗? 十几亿人的市场,到底该如何估算和理性地判断,能够影响AG"市场的相关因素实在太过复杂了,大陆的经济发展、居住成本、大陆各个省区旅游业的竞争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海南岛的价值仅仅在于旅游吗?这个海岛首先是原住民们生存、居住的家园,其次才是大陆人、外国人旅游的胜地。在一个理想的制度设计中,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但我们如今面临的远非理想的制度环境。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作为一个海南人,最本能的質疑在于,海南先不发展,先给你们留着度假,等你们发达了再施舍点给我们发展,这样的发展思路道德吗?
单纯的旅游业能否撑起一个地区的未来,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海南岛和台湾岛一样具有椰风海韵和美丽沙滩,海南岛借口说搞工业要污染所以穷,台湾岛发达了却没见河流干涸大海变色。
1987年6月12目,邓小平首次向世人宣布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时,特别提到的是海南的资源:那里有许多资源,有铁矿、石油,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但是,当大陆在工商业大发展的路径下日益繁荣时,海南工业建省的思路却屡遭诘责,对于海南发展的规划,越来越多的是在用中心对边缘的目光审视,海南错过了那一次被重视的机会之后,再也无法赢得真正的正视。
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
(2009年第4期《医院。站在新医改的门槛上》)
在老百姓的眼里,公立医院是非营利的,本身就不应该高收费。而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难题,其中根源就在于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但卫生投人仅占全世界卫生投入的1%,而且分配极不均衡。由于没有建立起有利于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筹资机制,医院的生存环境恶化,导致医院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存方式发生严重分裂。在片面强调市场化的一边倒局面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名正言顺地追逐利润,从而导致医疗费用的逐步攀升,而药品加价正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在畸高医疗费用渐成众矢之的后,各级政府动用各种手段来限制医疗费用的攀升,但却一直收效甚微。
同样是由于卫生投入不足,卫生部门得到了不能给钱给政策的“优惠”。“医药分家”之所以迟迟未能得以实现,关键在于确实有很多医院赖此生存,监管者很难因此而设定一个具体的标准,而公众也很难判断哪些收费是医院发展必需的,哪些是在乱收费。中山三院的遭遇,无疑为此提供了最新的例证。
医疗问题虽然涉及多个相关单位和部门,但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不断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只有当医院的生存不再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把注意力从谋取利益转移到提供医疗服务上来:也只有加大卫生投入,才能真正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二者之间的最优组合。
从这种意义上看,希望8500亿新医改投入能够适时向医院倾斜,毕竟,降低医疗费用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优质医院来提供医疗服务,而不是眼睁睁看着他们纷纷陷入生存危机。
(赵志疆)
合理有效管理好外汇储备
(2009年第4期《外储的当务之急是遏制增长》)
笔者基本同意关于依靠扩大内需,纠正中国贸易不平衡,来从根本上遏制外汇储备增长的观点。但这里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依靠扩大内需来纠正中国的贸易不平衡,根本上要依靠国内消费,而启动国内消费是一个漫长过程。
制约中国提振消费的因素太多、太复杂,比如一百姓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传统消费习俗观念问题等。其次,全球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从去年9月份以后急转直下,凸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彻底暴露了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弊端。在消费提振是一个长期过程的情况下,必然决定中国经济拉动方式转变是一个漫长过程。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出口这架马车还不能减速太快、太急。这就决定了中国贸易顺差减少需要时间,外汇储备下降将非常缓慢。再次,虽然外汇储备背后存在的是对外贸易问题,但是,外汇储备也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实力的象征和表现之一。也正是由于有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才使得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急中处惊不乱。
眼前除了从长远来扭转贸易不平衡,逐步解决外汇储备过多问题以外,当务之急是如何使用好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通过使用好外汇储备,达到既保值,增效,又扭转进出口不平衡的状况,这是最佳选择和急需思考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透露,中国正在探讨、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外汇储备来“为我们的建设服务”。外汇必须用在国外,用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因此“我们希望用外汇来购买中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这给中国外汇储备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思路。过去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例如购买美国国债,目的仅仅在于保值。而今后应该想方设法利用外汇储备来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余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