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试题方向,拓展教学边界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hdnfoihsdflwd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知识边界,能力边界,思想边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13-0011-03
  2011年以来,新课标全国卷I第41题以其开放的形式、宽广的视野、新颖的角度和高远的立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2011年、2012年的第41题,都是以一段文字材料为依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进行评论或评析。2013年的第41题,展示了东汉和唐朝开元时期的两幅地方行政图,要求学生从图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第41题,提供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说明修改理由”。
  从近几年第41题的命题方式看,既有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要求,也体现了对学生思想与价值观的考查。在当前大的教育和考试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这一命题方式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拓宽历史教学的知识边界,把握历史教学的能力边界,凸显历史教学的思想边界,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诉求。
  一、拓宽历史教学的知识边界
  历史教学的知识边界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脉络,从而积淀必要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也有这样的要求:“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是近年来新课标历史试题的重要方向。2012年41题,要求学生评析中国现代化模式。学生要对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全面掌握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的背景、趋势、方向等。2013年地图题,需要学生全面调动相关历史知识,如汉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2014年第41题,要求对目录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学生对抗日战争没有全方位的了解,要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也是比较困难的。
  以上试题,都有对历史知识的考查要求。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学好教材上的历史知识是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讲,教好历史教材也很重要。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重要史实讲明白、讲到位,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重要的历史现象,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理性思维。
  但历史教学不等于教教科书,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应该是广泛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教科书只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一个途径和载体。近年来新课标历史试题也越来越多的采用教科书以外的材料,问题设计凸显课程意识,试题与教科书若即若离。如今年41题提及的“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等内容,岳麓版教材并没有涉及,大多数学生也不了解这些内容。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教教材”,应该根据课程的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努力拓宽历史教学的知识边界,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厚实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素养,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历史意识的增长奠定基础。
  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在岳麓版历史必修I中,这一内容只有两页纸的知识容量,甚至连“卢沟桥事变”这一重要事件都被一言带过,内容非常精炼,这对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抗日战争是有影响的。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立意,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如增加“八一三”事变和国民党抗战自卫宣言、开罗会议与《开罗宣言》、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等内容,展现出一个较为丰富、立体的历史过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历史教学的能力边界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新课程历史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尤其对学生阅读材料、提炼观点、分析论证等方面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是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新课程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体现了历史教学对学生知识综合能力的要求。以2012年第41题为例,要回答好此题,学生就必须对三本必修教材中有关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学生既要从纵向角度理清中国现代化发展脉络,还要在横向上把握中国现代化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建立起中外历史的有效联系。
  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课标提出,通过历史教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近几年高考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也进行了回应。41题,答案基本不做统一、固定的要求,只有方向性展示。学生只要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一定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这种开放的问答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加自主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锻造学生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面对高考的这种要求,教师要自觉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精神,创新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掘,塑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历史评价或评析能力,尤其是“论从史出”能力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多维时空分析历史现象。如“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中英战争”;“新航路开辟”,欧美人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评价;再如“王安石变法”“孝文帝改革”等,不同时代的人、甚至同一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所有这些,都对学生的历史评价或历史认识能力提出了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和方法。   知识是重要的,但如果没有能力、没有方法,知识就不可能升华为有意义的历史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中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方法的培养,也是搭建历史知识与历史认识、形成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桥梁。
  三、凸显历史教学的思想边界
  凸显历史教学的思想边界是指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尤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显然,在历史教育中,“人”的教育是关键。而在“人”的教育中,思想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
  新课程历史教学始终把“人”的教育、把思想的教育置于突出地位。近年来新课标历史试题,也常常以现实为着力点,依托新材料,把历史和现实链接起来,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比较好的彰显历史学科的价值诉求。
  2014年第41题,以中日关系这一热点话题切入,以抗日战争为抓手,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回答好此题,不仅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了解抗日战争这一史实,还应该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从全民族抗战的角度看,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这样的历史认识,对目录提出修改意见,如增加国民党抗战的相关史实,彰显历史的客观、求真和理性的精神,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启示。而放眼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这一认识和理解,可增加如中国远征军抗战相关内容,体现了宽广的历史视野,也是对全球史观的很好诠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4年第41题,要求今天的学生对50年前的历史教科书提出修改意见,也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历史是可以认识的,历史认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是不断变化的,任何时候都不要盲从教科书。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独立精神有重要意义,命题立意高远。
  可见,近年来新课标第41题在坚持试题开放性的同时,对学生的历史观、价值观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相应的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要求。任何时候,历史教学都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次上,也不能只停留在能力培养的层次上。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托历史史实,自觉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健全人格、公民意识。这是历史教育的根本诉求,也是历史教育的灵魂。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方面,中学历史教育承担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既要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教育目标,更要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教育目标,三方面结合起来,拓展历史教学的边界,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作者简介】李树全,男,中学高级教师,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历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责任编辑:李婷轩】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史学界,多年以来讨论的“史学评论”或称“史学批评”问题,所涉两个词语含义相同,但选用不一。实际上稍作辨析,以“史学评论”为佳。史学评论在学科上何所归属?学界流行两种见解,一是主张自成一门学科,二是属于史学理论,二说皆不允当。史学评论是史学史学科的一项内容,是史学史评议以往史学现象向当代的延伸。史学史视域下的史学评论要将评论对象置于历来史学发展的进程中作定性和定位分析,眼光是长时段的、广视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单元有四个关键词: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资本主义新变化。这是一个大家似乎都很熟悉
我们常用“虎头、猪肚、凤尾”来形容一篇好的文章,事实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堂教学的开头能否成为“虎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堂课的效果,也决定了它和后面的“猪肚、凤尾”能否相得益彰。历史教科书涉及的内容多是过去的事,知识点繁多,一些内容也比较专业。因此。课堂教学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决定了这节课会变成兴奋剂还是催眠曲。正如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
巴黎的巴士底城堡始建于英法百年战争初期,以后多次扩建,承担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功能,随着巴黎城市的扩大,城堡失去了军事意义,17世纪上半期被改为国家监狱。几个世纪以来,巴士底城堡戒备森严,与世隔绝,这一切引起外界的种种猜测和传闻,巴士底狱的构建即由此开始。这个传说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巴士底狱的“丑恶”形象;二是专制主义的象征;三是攻克巴士底狱的伟大意义。其实,这些传说与真相大相径庭。文人们虚构了巴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初至抗战前夕,江苏民众教育馆协助政府推行私塾改良,通过在塾师中建立改良私塾研究会等组织,规范私塾的教学秩序、教学内容,推动其改良教学方法,采取建立特约改良私塾、举办塾师训练班、进行私塾成绩展览、参与改良私塾宣传周等形式进行私塾改良,在私塾改良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江苏,民众教育馆,私塾改良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课程作过如下定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熏陶。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
关键词: 同课异构,中学历史,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7-0055-03  2013年4月中旬,我参加了在天津一中进行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执教教师分别是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的文秀君和天津一中的苏海。这两节课是两位教师和其所在的学校学科组根据本校校情
[关键词]社会生活变迁,现代化视角,整合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1-0048-07  在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模块中,有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贴近实际,生动鲜活,又富有情趣,是了解人类历史]进的独特视角,符合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以人教版为例,在必修Ⅱ第五单元用三节课叙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迁,包括了近现代
外国商人今天可以在中国做什么,①可能不必再细说,也不必在这里列出统计表了,不过可以这样来形容,他们可以通过中国大约30个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把外国货物进口到中国,把中国土货出口到外国;进口或出口,根据1860年的货物价值,交纳值百抽五的海关税;他们可以把洋货运入内地,或把土货运出内地,只需额外交纳半税,作为子口税;在他们居住的条约口岸,他们是无需交纳任何地方税的,他们可以免税带进任何他们自己
摘 要 战后初期,千余名中国留学生滞留日本求学深造。民国政府对留日学生政治上不信任、生活上不救济,致使学生沦为“胜利的弃儿”,对留日学生而言,现实中的距离感与抗战胜利带来对民国政府的亲近感同在。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解放事业的推进,自二二八事件起留日学生开始批判民国政府。新中国成立,绝大多数留日学生转向支持中国共产党、新中国。  关键词?演战后初期,中国留日学生,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演K25 ?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