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意义和方法做一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个性化阅读 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指出:对学生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化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对阅读教学提出建议:“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是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教学之路。
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教师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将鉴赏、批评的权利交于阅读的主体——学生,让学生独立步入阅读情境,自主卷入并经历阅读过程,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在平等对话的愉悦中感受阅读客体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一、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研究表明,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合格人才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二是充分发展的个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也表明,个性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教材个性的延伸。
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不管哪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的个性的凝结,文学长廊里的任何一部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体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情的抒发,从审美定位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而这些不同的特点呈现出读者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教材的个性。力求大一统,统一分析、统一思路、统一答案,严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以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教材的个性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主动渗透到教材中去,对各具特色的作品阅读分析,选择消化,从而形成健康、上进的个性。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个性的拓展。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课堂上,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绝不能做教参的翻版者,要体现出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当教师的自由独创个性浸染了学生的思想、心灵时,学生的良好个性也会得到张扬。
(四)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的挖掘。
发挥教师个性也好,发挥教材个性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新世纪是“人”的世纪,人的个性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展,语文教学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给学生个性以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一记到底,然后就是死背現成的答案。新大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思维需要个性,需要求异,而传统的阅读教学,重共性轻个性,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且唯“教参”这一“马首”是瞻。如此做法,只会拘囿思维、泯灭个性、扼杀创新。在阅读教学中,要克服统一性、封闭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仑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和创新个性:要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地思考问题。个性的消失意味着创新的衰竭,我们应当用对待神灵般的虔诚来重新审视个性。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窖、突出教材个性。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充分发掘教材个性。教材从立意到选材,从结构到语言,总是各有匠心,独具慧眼的。不管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同是写国家、民族意识《冯婉贞》、《<指南录>后序》的背景不同,体裁两样;同是写风晟《长江三峡》与《荷塘月色》时代不同,情感各异。这些都应引导学生细细体察才能有所得。
所谓“诗言志”,“诗缘睛”,教材的个眭还体现在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的个眭色彩上。作家才有俊庸,气有刚学有所专。习有稚俗。这取决于作家自身的经历、才能、气质、学养,特别是个性。表现在作品中就各不相同:有的体察入微,以阐析心理敏锐见长:有的俯仰吐纳,以气势磅礴见彩。如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朱自清的散文则文笔婉曲、情感细腻,优美动人。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自己的个性才能得以丰富。
语文教师要对不同的篇目进行分类、比较、分析、鉴赏。突破固定思维,教出文章的个性。要凭借强烈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去大胆灵活地运用和处理好教材,始终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用好课堂教学的文本依据。
(二)利用作品的不确定性给学生一片创造的天空作品,内蕴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
教师应该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去感悟,从中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如上《雷雨》时,可提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盼望怀念是不是真的”引发学生开始奔放无羁的思想旅行,见仁智,最后纷纷亮出了富有创意的观点。针对《促织》的结尾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归纳主题式的结尾好不好:除了结尾归纳的三点,关于主题你还想到了什么?
运用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文学作品,从而表现自己的评价与思索,鼓励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阅读就会出“新”,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就会得到调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撇开教参,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要充分肯定。教师要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允许课堂上的“混乱”、“曲解”、“怀疑”。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把语文课堂变成了“任鸟飞”的蓝天、“凭鱼跃”的大海。
(三)把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构得十分紧密自由课程,语文阅读内容应与当代的生活相一致。除了课堂教社会生活实践也是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人云:“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贴到自己身上来,如此方叫得读书:人若不将身上理会,则读书自读书;做人白做人,只算做曾读书的人。”(清·陆陇其《渔堂文集》卷六《示大儿定征》)语文教监艺术地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做人、创造”结合起来,在“生活、做人、创造”中学语文,在语文中学“生活、做人、创造。”教师要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在跃动的思维中去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其创作的欲望与快感。鼓励学生贴近生活、张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社会、以自己的心灵感受万物,以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认识。
语文教学的生活渠道要求我们必须卸去学生身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如建立文学社、广播站、办黑板报、手抄报,演课本剧、小品、举办诗歌朗诵、演讲辩论等各类比赛,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同的爱好和特长,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自然,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锤炼独特的教学个性,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独特性、灵活性、多样性、时代性的原则,使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个性化阅读 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指出:对学生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化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对阅读教学提出建议:“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是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教学之路。
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教师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将鉴赏、批评的权利交于阅读的主体——学生,让学生独立步入阅读情境,自主卷入并经历阅读过程,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在平等对话的愉悦中感受阅读客体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一、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研究表明,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合格人才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二是充分发展的个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也表明,个性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教材个性的延伸。
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不管哪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的个性的凝结,文学长廊里的任何一部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体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情的抒发,从审美定位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而这些不同的特点呈现出读者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教材的个性。力求大一统,统一分析、统一思路、统一答案,严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以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教材的个性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主动渗透到教材中去,对各具特色的作品阅读分析,选择消化,从而形成健康、上进的个性。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个性的拓展。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课堂上,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绝不能做教参的翻版者,要体现出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当教师的自由独创个性浸染了学生的思想、心灵时,学生的良好个性也会得到张扬。
(四)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的挖掘。
发挥教师个性也好,发挥教材个性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新世纪是“人”的世纪,人的个性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展,语文教学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给学生个性以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一记到底,然后就是死背現成的答案。新大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思维需要个性,需要求异,而传统的阅读教学,重共性轻个性,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且唯“教参”这一“马首”是瞻。如此做法,只会拘囿思维、泯灭个性、扼杀创新。在阅读教学中,要克服统一性、封闭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仑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和创新个性:要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地思考问题。个性的消失意味着创新的衰竭,我们应当用对待神灵般的虔诚来重新审视个性。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窖、突出教材个性。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充分发掘教材个性。教材从立意到选材,从结构到语言,总是各有匠心,独具慧眼的。不管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同是写国家、民族意识《冯婉贞》、《<指南录>后序》的背景不同,体裁两样;同是写风晟《长江三峡》与《荷塘月色》时代不同,情感各异。这些都应引导学生细细体察才能有所得。
所谓“诗言志”,“诗缘睛”,教材的个眭还体现在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的个眭色彩上。作家才有俊庸,气有刚学有所专。习有稚俗。这取决于作家自身的经历、才能、气质、学养,特别是个性。表现在作品中就各不相同:有的体察入微,以阐析心理敏锐见长:有的俯仰吐纳,以气势磅礴见彩。如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朱自清的散文则文笔婉曲、情感细腻,优美动人。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自己的个性才能得以丰富。
语文教师要对不同的篇目进行分类、比较、分析、鉴赏。突破固定思维,教出文章的个性。要凭借强烈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去大胆灵活地运用和处理好教材,始终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用好课堂教学的文本依据。
(二)利用作品的不确定性给学生一片创造的天空作品,内蕴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
教师应该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去感悟,从中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如上《雷雨》时,可提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盼望怀念是不是真的”引发学生开始奔放无羁的思想旅行,见仁智,最后纷纷亮出了富有创意的观点。针对《促织》的结尾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归纳主题式的结尾好不好:除了结尾归纳的三点,关于主题你还想到了什么?
运用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文学作品,从而表现自己的评价与思索,鼓励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阅读就会出“新”,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就会得到调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撇开教参,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要充分肯定。教师要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允许课堂上的“混乱”、“曲解”、“怀疑”。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把语文课堂变成了“任鸟飞”的蓝天、“凭鱼跃”的大海。
(三)把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构得十分紧密自由课程,语文阅读内容应与当代的生活相一致。除了课堂教社会生活实践也是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人云:“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贴到自己身上来,如此方叫得读书:人若不将身上理会,则读书自读书;做人白做人,只算做曾读书的人。”(清·陆陇其《渔堂文集》卷六《示大儿定征》)语文教监艺术地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做人、创造”结合起来,在“生活、做人、创造”中学语文,在语文中学“生活、做人、创造。”教师要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在跃动的思维中去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其创作的欲望与快感。鼓励学生贴近生活、张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社会、以自己的心灵感受万物,以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认识。
语文教学的生活渠道要求我们必须卸去学生身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如建立文学社、广播站、办黑板报、手抄报,演课本剧、小品、举办诗歌朗诵、演讲辩论等各类比赛,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同的爱好和特长,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自然,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锤炼独特的教学个性,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独特性、灵活性、多样性、时代性的原则,使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成长。